西南地区发现的一系列和平文化遗址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公布了9处新的和平文化遗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学》上。
研究成果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发表。 **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在职博士、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长吴源介绍,包括此次公布的9个和平文化遗址在内,中国官方公布的和平文化遗址数量已增至13个。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南南洞遗址和平文化石制品组合。 (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和平文化是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约 450,000-4000年前),是现代人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特征遗迹,也是东南亚史前考古研究的核心前沿课题之一。
在上个世纪的和平文化研究中,西南地区曾因为没有相关发现而被排除在该领域的研究之外。 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纪雪平及其团队于2015年发现云南首个和平文化遗址,也是亚洲已知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沧源硝酸盐洞,吸引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西南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关注, 也引发了关于和平文化的起源和传播的讨论。
此后,相关研究团队在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多个地点采集了多批石器标本,对具有和平文化石制品特征的石器组合进行了集中的前期研究,探讨了和平文化的地理分布规律和人口迁移适应策略网站。
云南省永德县、临沧市、云南省大雁坊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平文化石制品组合。 (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结果表明:和平文化遗址基本位于热带雨林环境中,最北端靠近北回归线,最南端靠近赤道。 从目前已知的和平文化地理分布来看,这些遗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大陆北侧流经云南的三条国际河流的河谷地区。 这初步表明,具有和平文化的人们的迁徙可能利用了河谷的便利,河流也为古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工具、原材料和食物资源。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周玉端表示,我国和平文化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后续不仅要对典型的和平文化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还要探索和平文化的起源及其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