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淘汰赛是小米汽车的真正挑战
作者陈登新.
编辑孟慧媛.
雷军,我受不了了。
自从小米官宣出这款车以来,1000多天来一直是网络上热议的焦点,相关传闻时有传闻,尤其是上个月的技术发布会之后,围绕小米汽车的**、材质、自研、**链等传闻层出不穷。
对此,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关于小米汽车,有很多谣言和黑稿,我们会及时澄清。 ”
在此背景下,雷军请网友帮助小米汽车辟谣,登上热搜,小米汽车也推出100个问题回答网友,重点回应外界的担忧。
小米汽车,为什么会有传闻? 谣言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市场心态? 雷军如何看待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
要么辟谣,要么在辟谣的路上
大多数谣言主要围绕着小米汽车的定价推导展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小米汽车卖9”。9万元“,以至于在2024年12月28日的小米汽车技术大会上,全场高呼”9万”。
现场,雷军直接回应:“不要喊'九万',不可能! 但凡是有这种性能和配置的人,都要付出40多万元的代价,所以'14万9'就不用再说了,我们还是要尊重技术的! ”
然而,谣言并没有就此结束。
2024年1月3日,网络上出现了包含小米Su7预售价的**,其中四驱MAX版的预售价为599W的**广为流传,再一次让粉丝们炸开了锅。毕竟外界猜测,小米SU7的上限不会超过50万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2024年1月2日,雷军回复网友小米Su7定价:“50万元以内,有对手吗? ”
因此,辟谣成为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华的“必选之选”。
我刚刚看到几张照片,真是假的! 这不可能是我们米粉做的图片,不仅字体不对,没有米标,还是官网直接去P字做得更草率的截图。”
大家的期待都收到了,不需要日常画面的节奏,正式发布的时候大家一眼就清楚了。 ”
在小米汽车官方产品发布结束之前,所有带有小米汽车版本和价格的信息和海报都是假的。 ”
**此外,自研是谣言的另一个“重灾区”。
比如,自主研发的“小米泰坦合金”曾被上海交通大学的杨磊认为是“抄袭”,后来又承认是“错误的成分,小米确实是自己开发的”。
再比如,小米一直强调V8S超级电机是自研的,有声音确凿地认定它来自汇川技术,迫使汇川技术亲自出面澄清,即便如此,还是吹毛求疵,“正常的回复应该是我们公司没有参与V8S电机的研发, 不帮小米全部自研,中间有问题。
于是,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兔子证明不了自己不是骆驼,骆驼不是兔子”的荒诞大戏不断上演。
卖贵不是目标,卖得好才是
小米汽车的饱和谣言攻击背后有三个原因。
首先,不懂定价逻辑。
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战略。
小米汽车的目标是与保时捷、特斯拉相媲美,打造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外观、易驾、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雷军在大众和高端之间寻找平衡,“小米Su7的定价确实有点贵,但绝对会让大家觉得合理,在体验上肯定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
毕竟,贵不是问题,贵但不值得。
一位私募股权消息人士告诉Zinc Scale:“任何品牌往往都容易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很难,最明显的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 特斯拉的第一款量产车是Model S,然后不断下沉到Model 3,一路可谓一帆风顺,而比亚迪从F3起步,虽然这是一代神车,但也让它在车蹄链上垫底很长一段时间,风向评价一直不高, 直到进入混杂时代,才逐渐占据了高端消费者的心目,吃了多少苦,吃了多少委屈,不为外人看。”
上述私募股权人士进一步表示,小米汽车的定价逻辑是兼顾高端、高品质、性价比,“卖贵不是目标,卖得好才是”,站稳脚跟后再沉入B级、A级市场,“YesSu7不卖9”。90,000 元 1490,000 元 199万元,不是小米车”。
其次,对“自主开发”一词存在偏见。
网路上有人认为小米汽车只是一个“组装厂”,对小米汽车自主研发的主力产品“不相信”,引发了争议。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锌鳞:“这就好比讽刺大飞机C919是'组装货',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关键是掌握了多少核心技术,而不是掌握了多少零部件,比如第三方商家的大型压铸设备,但大型压铸设备集群系统是小米汽车自主研发的, 而整合也是一种创造能力。 ”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研发投入,正常情况下,研发投入与技术产出成正比。
根据小米集团财报,2024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50亿元,同比增长22%0%,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费用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开发小米SU7,小米汽车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已超过1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同样,信息是不相等的。
出于商业原因,小米汽车的一些关键信息尚未披露,但资本市场急于炒作概念,挖掘了与小米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市公司。
如果信息不相等,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误。
小米发言人“官方微博”表示:“最近,我关注了一篇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经过核实,至少有50%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
同台竞技非常重要,争夺燃油车的地盘更是重要
与传闻相比,赢得淘汰赛才是小米汽车真正的挑战。
作为最后一位入局的重量级玩家,小米汽车的落地意味着造车的“大门”基本关闭,行业可能在2024年上演一场“大逃杀”。
虽然,新能源的淘汰赛一直在进行。
据《汽车服务天下》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已有4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其中不乏威玛、爱驰、知豆、紫友佳等多家“网红”车企。
随着小米汽车的进入,势必成为搅动行业的“鲶鱼”,行业要么被淘汰,要么加速。
对此,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未来十年,市场将出现'32进8'的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生存,年销售规模300万辆的车企将只是车企的门票。
事实上,小米Su7面对的是特斯拉Model 3、智杰S7、阿凡达12、极氪007、小鹏P7、蔚来ET5等强敌,各款产品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需要奋力拼搏。
好在,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增量市场,不是生死存亡的存量市场,也不是灰心丧气的萎缩市场,只要燃油车的蚕食还没有结束,行业就有机会弯道超车。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燃油车销量为143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2万辆。知名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我经历过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维护过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结果证明我错了。 虽然人们对老牌还有一点感情和依恋,但他们并不相信曾经强大的帝国会突然崩溃,其实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开BBA油车很脏,这种感觉不会很远。 ”
总而言之小米汽车起点高,外界期待值也高,虽然不乏传闻的干扰,但并不影响整体布局,如何在淘汰赛中生存下来,好好活着,考验着雷军的智慧。
然后,小米汽车必须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