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70年代,为农村成员准备的豪华跨年晚宴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2-07

文:郑学良。

不管是这一年,不管你是快乐还是贫穷,赚了一大笔钱还是空袖子,过年了,全家人团聚,吃了一顿美味丰盛的跨年大餐,暂时忘掉过去的烦恼和悲伤,享受辛苦生活的回报,也为新年的传递和期待祈祷, 这大概就是过年吃团圆饭最大的意义吧。

在当今时代,市场物料丰富,人们不愁衣食,大多数家庭准备一桌除夕饭并不难,而吃一顿团年大餐,不再特别在意舌尖的享受,更在意精神上的满足, 这一点,与四五十年前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四五十年前,在农村大集体时期,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物资十分匮乏,人们确实生活得比较贫乏。 当时,制作组成员的跨年晚宴情况如何? 难道真的像莫言说的,过完年,连白菜饺子都吃不了?

伟大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母亲因捡麦穗、吃煤芯而被殴打的说法受到广泛质疑。 《卖白菜》一文里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段落,说他家里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白菜,挂在墙上的3颗白菜本来是用来做年饺子的,可是春节临近,妈妈就狠狠地把这3颗白菜拿到大市场去卖了。

那么,在大集体时期,农村生产队队员们过年夜饭吃了什么,难道真的像莫言说的那样,穷到过年都吃不上白菜饺子吗?

是南方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家乡过年不吃饺子,吃米饭,从童年的经历来看,在生产团队的时代,尽管平时吃苦,但过年的除夕大餐却是高调的奢侈品。

生产队时期的看法和印象可以概括为苦、累、差,就生存的“吃”第一,有人说当时连吃不饱,饿的日子很多,也有人说那个时候基本可以吃穿, 不然他们怎么能生这么多孩子?这是有道理的,贫困程度和生活水平因地区而异。

懂事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年代了,我觉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日常生活都还可以,在吃饭的问题上,米饭辅上红薯、南瓜等五谷,可以保证自己不会挨饿。 但吃得好是大家的梦想,也是人们的希望和动力,按照现在流行的俗语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能有鱼有肉吃,但这样的机会太少太少了,小孩子贪婪,有时候想吃肉菜难免不抱怨, 父母半骂半哄说:不是过年,吃什么鱼,过年,和你一起吃。

所以,在那些日子里,人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盼望着新年的早日到来。 农历新年期间,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尽最大努力准备丰盛的团圆宴,以奖励全家人。 制作团队期间,在家乡地区,成员们最常见、最普通的年宴主要有三大菜:腌猪头、炖鸡粉、红烧鱼。

过年的时候,老家喜欢吃猪头,而且是腌制的猪头,还是老样子。 猪头,家乡人俗称“彩头”或“王仙子”,“蔡”和“王”意为美,现在酒店里有一道特色菜叫“红云当头”,就是蒸猪头,正好符合过年的意思,成为人们团圆宴的主菜。

制作团队期间,成员们的猪头肉是从哪里来的? 这里还涉及另一个问题。 现在,网上有人说,生产组期间,过年快到了,生产组集体杀猪,分给成员们的家人过年,这让人特别不解。 过年吃猪肉要集体解决?

在那个地区,农户自己喂猪,一般是喂一到两只,一头卖粮站,叫“任务猪”,一头自己留年粮,叫“年猪”,喂猪的任务基本上都承包给家里的孩子,玩猪草成了当时孩子们的主要家务活。

家乡人爱吃腊肉,一般在月初杀猪,杀完猪后,整头猪都用来熏培根,及时享受春节。 猪头用于新年宴会,其余的培根和香肠在春节期间慢慢吃,以招待客人和全家人。 至于人口少或健康状况差的个别家庭,不用担心喂猪,亲戚朋友会赞助他们。 因此,在生产团队的时代,成员们过年的猪肉还是有保障的。

第二道主菜是鸡肉炖粉丝,意为“好运”,粉丝意为“长而长”,既美味又吉祥。 至于鸡肉,这个比较好,在生产队的时候,哪个成员不喂几只鸡?

比如在饲养牲畜和家禽方面,有人说不允许成员喂猪、鸡、鸭,还说要剪掉资本主义的尾巴,这有点胡说八道。 唯一的限制是,这些只能作为家庭的副业,主要由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养活,成年成员的主要业务是参与集体劳动,赚取一份工作。

第三道主菜是红烧鱼,比较通俗,“比每年都多”,比起猪和鸡两种食材,成员家的过年鱼不用担心,也无缺货,因为制作团队要把池塘里的鱼晒干分鱼,作为对成员家的福利。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或两个池塘,这些池塘具有洗涤、灌溉、养殖的功能,到了春天,生产队集体购买鱼苗放进池塘,喂食的都是鲤鱼、草鱼、鲢鱼等家常鱼,到年末前几天干塘。

当干塘分鱼的时候,是整个生产队男女老少的最后一次集体狂欢,池塘排干后,捡起鱼的大小,然后根据品种的大小分给每家每户,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七八斤鱼, 过年就绰绰有余了,选一条两三斤重的鲤鱼做年菜,再熏成猪肉一样的鱼干,家庭条件差的个别成员也会把生产队的鱼拿到市场上去卖,换取零花钱换成其他用途。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东风。 除夕晚餐的食材已经准备好了,正好等待除夕的到来。 除夕那天,全家人都很忙。 砍柴生火烧水、烧猪头、杀鸡割鱼,欢乐活泼的派别。 那时候,除夕的菜虽然简单,但过年讲究丰盛,菜品不够补,每道菜都装满了两三个碗,如果条件好的话,除了猪头、鸡、鱼、羊肉、牛肉干, 等等,这样就会有一碗**菜,满满的桌子。

当农历除夕晚餐摆在餐桌上时,一家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盛宴。 那时候,虽然平时很难尝到肉的味道,但这一天的除夕大餐,让你放开肚子吃,吃到嘴巴上油,肚子圆了。

在生产队的时代,农户的农户除夕大餐虽然只有猪头(肉)、土鸡、鱼等普通食材,没有复杂精致的烹饪,但与日常破旧简陋的生活相比,农历除夕大餐可谓是“奢侈”和“奢侈”, 让勤劳节俭的人享受饕餮盛宴,给人们在困难时期前行的无限安慰和动力。

相似文章

    七十年代充满了盐

    作者 应健。盐是城市的一半面孔。毫不夸张地说,城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因为每次他出现,都一定意味着城市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而且无一例外都会引起轰动,而补盐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盐出名的方式有点不合时宜,说出来很痛。因为城里人每次举行葬礼,举行葬礼的时候,棺材都会被运出街道,第一个排队的人一定是他。那...

    七十年代活剥老鼠皮

    作者 应健。老房子对面的油磨坊里有一个粮食仓库,麻包通常堆得有山那么高。大豆和玉米养肥了成群的老鼠,它们经常来我家做客。一天早上,兄弟俩进进爷爷奶奶的卧室,走到柜子的角落里四处张望。奶奶胆子大了,把送上门的礼物全部收了过来,先关上门切断了老鼠的退路,然后去厨房给 钳子,回到房间追打。老鼠吃得太饱了,...

    七十年代乡村夜生活的回顾展?岁月回忆分享

    七十年代乡村夜生活的回顾展?岁月回忆分享 农村景观的变化。时光荏苒,冬天仍然很冷,但与年代的乡村相比,冬天的夜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早已习了城市的便利设施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没有习过农村的夜生活。乡村夜晚的寒冷似乎与城市繁华的夜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农村,晚上很少有人使用空调,天气...

    七十年代蛇战

    作者 应健。听长辈说,蛇和老鼠是天敌,有老鼠的地方一定有蛇。这是真的。在我家以前的果园里,不仅蛇的蜕皮很常见,而且是乳白色的半透明的,就像一个空心的卷轴。而当年老宅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蛇大战。我母亲写了一篇关于这种个人经历的短文,附在这里。清明节期间,雨下得很大。那是四月的一天,毛毛雨已经滴了...

    70年代农村的夜生活现在已经50岁了!

    年代农村的夜生活现在已经岁了!前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返乡,这让他们面临着一些从未经历过的困难,尤其是在晚上。农村的夜晚比城市更冷 更单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农村家庭很少有人能打开空调,每家每户只能在客厅里点燃炭火取暖,虽然气氛热闹,但寒冷却让人压抑。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 看电视 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