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部分。 spring festival
“龙”是世代崇拜的中华民族图腾。 龙是海中的圣物,在远古时代,它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可以携带云雨,抵御灾难和祝福。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称自己为“龙的后裔”。
龙年期间,各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今年恰逢龙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与龙有关的民俗。
龙灯舞。
2024年2月5日,浙江省诸暨市安化镇凤江周村在周宗祠举行跨年舞龙灯活动。 新华社记者翁欣阳摄。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尤其是在春节、二月第二条龙抬头、端午节等重要节日,龙年更是如此。 人们通过舞龙祈求龙的保佑,保佑来年的风雨,国家和人民的和平。
剃掉水龙头。
2023年2月21日,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婴幼儿理发店的一名工作人员给一名儿童理发。 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剃龙头”,祈求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新华社(蔡敦豪摄)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日,民间流传着“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有灵头”的谚语,人们认为这一天剃光头会让人幸运和幸运。 因为老百姓注意新年正月不剪头发,直到二月初二,人们才在这一天剪掉旧发,趁着龙的吉时抬头,传达告别旧迎新喜悦, 也要把人们对好兆头和好运的美好期待寄托在地。
吃龙食。
2023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惠民新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参加了“吃龙鳞”活动。 新华社(葛清照摄)
二月初二,不仅要剃龙头,还要吃龙食,这一天吃的食物都是基于与龙有关的象征意义和意义。 面条叫“龙须面”,饺子叫“龙耳”和“龙角”,馄饨和烧头叫“龙眼”,春糕叫“龙鳞”,元宵节和糯饭团叫“龙蛋”,都意味着它们沾满了龙气,有好运。
拜龙王,拜龙王。
2023年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第59届琅琊海祭祀仪式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举行。 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龙王是中国神话中掌管水的神。 农历正月十三是胶东民间传说中龙王的诞辰,也是千年历史的传统海上节日。
龙舟比赛。
2023年6月18日,龙舟队在广东省肇庆市高姚区锦里镇西围勇进行比赛。 新华社(刘春林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木船上用各种装饰品装饰龙头和鳞片。 从远处看,它看起来像一条活生生的“龙”出现在水中。 健壮的年轻人快速划桨,他们一排排地争夺速度,场面壮观。 人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封面新闻编辑彭莎全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