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这将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决定,最终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个观点,从经济领域来看,确实非常准确。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消费主义是浪费的、不可取的,甚至是一种颓废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不能让消费占据太多的宏观经济空间,更不能让消费腐蚀年轻人的心灵。
今天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似乎很少,但实际上,这种观点背后有很多人,否则,我们大概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过去几乎从未真正“砸钱”。
在过去三年最困难的时刻,欧美乃至世界许多经济体纷纷采取现金补贴,支持企业和个人,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渡过难关。
我们今天可以很好地看到这两点。
过去美国饱受通货膨胀的折磨,但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出人意料的好,这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甚至机构的范围,而这背后的逻辑和问题也不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我想说的核心观点其实是一点:消费主义不是浪费,而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唯一良药。
原因在于,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的经济模式并不关注消费,或者至少不关注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消费。
这导致了不同的问题。
我们过去的经济模式是由基础设施驱动的,从道路、桥梁、火车到工厂、机场和房屋,这些本质上都是一种基础设施,用基础设施来刺激消费,问题不大,毕竟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质量,确实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便利性,降低商业流通的成本。
但基础设施建设之路显然不可能永远走下去。
自1990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左右,今年达到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
从过去的经济模式不难推断出今天经济放缓的原因,基础设施的饱和降低了对GDP的贡献率,此外,从数据上看,投资表现低迷,远低于过去的峰值。
那么,如何选择未来的经济模式呢? 这似乎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但实际上,从目前的国际经验来看,似乎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通过大众消费来刺激经济,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推动消费者购买新电视、订阅**会员、旅游就餐、消费购物等等。
为什么消费主义不是浪费,而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唯一良药?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消费才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过去,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房地产投资,真正吸引财富的真的只是一小撮人,有的是承包人,有的是与当地政府关系良好的组织,承接项目或分包。
这是什么样的增长模式?
有关系、有关系、有资源的人,能够攫取大量的金钱,赚取巨额利润,反过来,大量的普通人依靠自己的劳动,依靠低工资,很难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这是过去经济模式的缺点。
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是增加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工资收入,然后通过他们的高频消费,刺激企业投资,扩大生产,带动就业。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周期性经济模式,也是一种能够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几乎没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也是当今世界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无一例外。
过去我们提到欧美的时候,通常都说他们过着近乎奢侈的生活,比如我们经常在美剧或者电影里看到,开派对,或者嚼着几斤牛肉,或者几乎每个卧室都要配备一台电视,就算不看, 等。
但这是浪费吗?
在我看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浪费”的定义实际上正在发生变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妈妈会叫我在浴缸里洗澡,这样水就可以用来冲马桶了,但直到今天,还有多少家庭还在采用这种生活方式呢?
那么,今天不采用这种生活方式的家庭可以被称为废物吗?
比如以前,如果剩菜吃不完,就算没有冰箱,也会坚持吃剩菜而不是选择扔掉,但今天一些剩菜必须连夜倒出来,否则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不利,那么这是浪费吗?
从前的爷爷奶奶,别说吃肉了,连米饭都难看,好不容易遇到一顿肉,就算是腐臭了,也愿意吃,所以这个标准在今天算是浪费了?
因此,消费主义并不等同于浪费,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经济体中人们对“浪费”的定义。
在我看来,只要一个人不是故意浪费,有意识地浪费,那么他的消费就不是浪费。
否则,一个人不喝酒就能活下去,不去网吧不娱乐也能活下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网吧玩乐呢? 这是浪费吗?
对于一个非洲孩子来说,一夜之间扔掉食物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但对我们来说,对于欧美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我们对浪费的定义,其实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主义不等于浪费,一个人吃饱了就不能再吃,如果再吃,就会吃坏肚子,可以把食物留到下次吃,或者下次不要点那么多, 当然,这不叫浪费。
但是,如果一个人故意点了很多食物,却吃不完,这就叫浪费了。
如今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模式,其实是建立在大量中产阶级群体之上的,因为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所以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也变相支撑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经济增长闭环。
从数据来看,中国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例如,我们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0美元,而近4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地区,这表明我们的消费潜力和收入增长水平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但正如我所说,如果我们对某个问题的共识有不同的看法,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甚至相反的决定和行为。
例如,以刺激消费为例。
消费很重要,但消费在今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外资不好的时候消费就不那么重要了,出口也没那么重要了,消费一直都很重要,消费不是工具,而是在当今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人保持幸福秘诀的必备方法之一。
但是,在刺激消费或增加人们的消费方面,仍然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一个人的消费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如果我们不朝着消费主义的方向前进,我们的收入可能永远无法提高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以前我们说有些人应该先发财,但先发财的人就像用火烧锅顶上的水,这些人化作水蒸气,带着水跑到外面去,而下面的水多了还是冷的,沸腾的水就越来越少了。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分配机制出了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导致了“旱旱涝涝”。
毕竟,一个人再有钱,一天最多也会喝一瓶红酒和一升牛奶,而他拥有多少消费品,不是他消费不起,而是他消费不起。
因此,消费主义必须建立在大多数人相对较高的收入基础上,只有这样,全民的高频消费才能带动一个经济体的向上增长。
但这背后有一个矛盾或悖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在实现温饱之后,就会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尊重甚至社会责任,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消费越来越活跃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历史上日韩的转型,背后有一大批中产阶级群体的转型,但今天,中国14亿人口,中产阶级群体不到1亿,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是中产阶级,这说明我们的总体收入还很低。
当然,在传统的法家思想中也可以找到更具体的答案。
这可能是我们今天犹豫不决的部分原因。
这肯定是有阻力的,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睡在床上,想起床上厕所,心里会挣扎,会挣扎要不要起床上厕所,更何况在宏观经济中,任何选择,当然都会有阻力。
但只要能跨越,那么这里就是下一个快速增长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