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广阅读恰逢本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知不觉中走过了23年。 这期间,有人惊讶,有人惊讶,但我不认为这只是礼貌的回应。 后来我发现,真的有人有疑问: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普通语文老师,允许读书进课堂,不仅带领语文老师、组织多学科教师推广阅读,还为“读书振校”的办学方针贡献了一份力量,并坚持了20多年, 而且确实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其实,这20年来,我并没有刻意推动阅读到一定程度,坚持多久,我只是在不断前行,坚持往前走。
20年来,我校四次更换领导班子,他们都不遗余力地支持阅读,甚至直接参与其中。 一路走来,我从未遇到过在推广阅读时被领导忽视的尴尬。
2024年,因为同学们喜欢,我每周带出一堂中文课,让同学走出教室,走进阅览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打造了“中文课进阅览室”,让中文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内在的、发展的、个性化的阅读练习过程。 随即,“语文课进阅览室”成为学校的课程,并成为全体语文老师长期坚持的课程,于是就有了23年的290,000 节阅读课,分 38万名学生在心中播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书香校园建设堪称全国“标杆案例”。
2024年,我们以“语文课堂进阅览室”,以读书教学和阅读活动为“三个阶段”,以学生社团和图书馆为“两翼”,实施“三层次两翼”读书行动。 我,一名普通教师,将协调此次学术校园建设项目,最终实现“语文课堂进阅览室”常态化、阅读研究教学规范化、读书活动系统化、图书馆读书社有效建设,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阅读推广学校”。 可想而知,学校各部门合作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从人的成长角度看,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教育人的工具,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育人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全书阅读与讨论”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做事,而不是做题、参加考试。 从2024年开始,我把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发展成一门“多学科综合阅读课程”。
在刚刚结束的合肥市第十中学第23届读书节上,“柴立尼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学生一起阅读《数学与人类文明》,提高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潘清梅历史教师工作室”开展《土地中国》全书阅读,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从地理学角度深入学习中国历史。 “姚源化学名师工作室”通过通读《师傅说化学》全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进一步了解化学。 “傅厚居名班教师工作室”组织教师朗诵《非暴力沟通》,体验和谐生活,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效果。 “魏苗英语名师工作室”组织学生阅读《中英双语诗画集》,在跨越时空的两种语言交融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刘巧桥语文教师工作室”与戏剧社、朗诵社、红社、文学社等读书会合作组织读书活动......《花园化为戏剧》《牡丹亭》《红楼梦》一览无余
我主持的读书工作室是合肥市“三”工作室中的“教育名师工作室”,不仅合肥市10余所学校的教师踊跃参与,蚌埠、玄城、英尚、苏州等地的中小学教师也纷纷加入,现已形成以合肥为基地,辐射安徽省的基础教育阅读共同体以初中、小学为主要辐射点辐射。
我23年的阅读推广工作就是这样,很难不坚持下去。 我一直认为,推广阅读是一种社会运作,是动员他人和你一起阅读的问题。 “动员”可以默默无闻,当你用心做一件事,坚持做很久的时候,就能激发别人的潜在热情,一群“别人”就会聚在一起。
有一本书影响了我:《阅读力》。
《读书力》是陶分会会长、全国阅读推广人聂振宁为普及阅读而撰写的一本“小书”,共32卷,10万多字。 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阅读的理解和想象:阅读是文明的声音,先于文字; 阅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需要私人精英阅读,突出交流分享的“共同阅读”更符合新时代; 全民阅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社会化阅读将使阅读本身成为一种快乐的时光......生命
读完《阅读力》再推广阅读后,视野会变得不一样。 聂振宁说,这本书“只达到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的目的”,实践是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
作者:王国文,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