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伊始,上海各大文艺团在繁忙的春节演出季后并没有休息,而是不断投入到新的创作中。 春节第一天,上海京剧团五楼排练厅如火如荼,京剧大师李军、石一红正在为农历正月十五将登上天禅一府舞台的京剧《汾和湾》磨练。
图片说明:《汾河湾》排练现场。
上海芭蕾舞团的几间练习室都客满了,改编自茹志娟的同名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紧张的创作和排练中,导演王戈正在为年轻演员发声,这部深情的作品需要靠着优秀的舞蹈技巧来考验演员的表现力。 在另一个练习室里,**飘飘扬着岁月感,副团长兼总演员吴沪生正带领团队“雕刻”《花样年华》,3月18日,他们将启程前往香港参加第52届香港艺术节闭幕演出。
图片说明:尚巴《花样年华》。
请老法师重新布置“汾河湾”。
《汾河湾》是一部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的古剧,上海京剧团排练的版本就是从这个最古老、最真实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石一红的表演遵循了195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和马连亮的现场录音,李军仍然演唱杨派,但表演是以两位京剧艺术家梅宝九和张学金为这次录音制作的“配音图像”为蓝本的。为了还原1958年版的细节,石一红特意邀请了来自天津的88岁京剧大师孙元喜来帮忙。
20世纪50年代,孙元熙被马连梁、谭福英、邱胜荣等名师大力培育和推广。 在排练现场,孙爷爷总是坐得笔直,专心致志地观看演员的表演,挑出每一句歌声,甚至手指的角度和眼勾。 换戏时,小演员帮忙拿椅子,为了节省时间,孙爷爷纠正道:“虽然舞台上有一桌两椅,但桌椅的摆放也很精致。 老学生五寸,脸八寸,你们相距一寸,所以走得更近一点。 ”
在孙爷爷盯着现场的注视下,容易忘词的“准大爷”李军一点也不敢懈怠:“我早上7点起床默默说话,从大年初一到今天,还真一天都没休息过。 孙元熙是正月初八到达上海的,当天下午,就被石一红拉到排练室,开始坐着排练。 虽然依旧演唱杨派,但表演却走的是京剧大师马连亮的路,这对李军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马连亮的《汾河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为导向,无论是唱歌词还是演戏,都不会那么拘束,所以能更好地展现薛仁贵和妻子互相调侃、争吵的生活乐趣。 ”
图片说明:《汾河湾》排练现场。
《汾河湾》能够在农历正月十五与观众见面,最大的推手是石一红,这是她想了十几年的戏。 她说:“1958年听了梅兰芳和马连亮的现场录音后,我萌生了第一个想法,感觉他们把夫妻之间每天争吵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真的很有趣。 虽然这部老戏有很多版本,但至今继承下来的结局大多有些突兀,让现在的观众能够理解,石一红请教了知名戏曲导演、学者柴俊伟,找到原剧本,让故事更加完整合理。 她说:“希望这部剧能让年轻人看到京剧最生动的面貌。 ”
民谣音乐吹国风AI助阵。
新年伊始,上海民族乐团正忙于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性工作。 上海风民乐吹起的“国潮”将承载高科技的前沿内涵,AI打造的**俱乐部“零•一丨中国色彩”将于4月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亮相。
虽然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主要类型的作品的讨论层出不穷,但这次尝试也期待通过**与科技的融合,为华语音乐的未来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 AI作曲系统试图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组合,发散丰富多样的情感。 希望通过乐团演奏者的二次创作和多元化演绎,使作品个性化、传达,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技巧与情感交织的独特魅力。
图片说明:《海上民族音乐》新民晚报记者王凯的表演现场(下同)。
故宫挖宝,昆曲连接古今。
同样酝酿大动作的还有上海昆曲团。 下月初,《牡丹亭》55场演出全部受邀参加2024年香港艺术节,这也是尚坤时隔32年第二次登上香港艺术节舞台,三场演出门票已几乎售罄。
图片说明:全书55《牡丹亭》。
在新的一年里,尚昆的创作重点将继续聚焦紫禁城戏曲项目的研发和推广,继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戏曲舞台上的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 上海昆曲团团长顾浩浩透露,自去年上海昆曲与紫禁城签署联合协议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谋划如何通过昆曲艺术在舞台上实现故宫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
在去年整理了40多页的清宫戏曲藏品、单剧、乐谱清单后,今年将举行专家座谈会,深化故宫博物院戏曲瑰宝,筹划推出一系列项目。 3月初,上坤创意研究者将前往北京,与紫禁城专家共商方案,试图将中华文化高度凝聚的元素适当地融入剧目创作中,让现古人能够进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的精神交流。
辐射长三角,旅游永不停歇。
在完成一系列精彩的贺年演出后,上海悦剧院和上海上剧团的足迹也将从上海市中心的天禅逸夫舞台和宛平剧院延伸到五个新城市,进而开启长三角巡演。
今天下午,越剧《明珠塔》将在浦东新区合庆文播服务中心上演。 从明天开始,越剧剧院三剧团将“分兵三路”,将《西房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剧送至徐航镇、古村镇、马桥镇等地,让大众观众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越剧经典的魅力。 2月23日,由著名越剧艺术家方雅芬领衔,著名越剧艺术家吴凤华特邀的名剧《梁山伯与朱英台》将在台州路桥文化体育中心上演,开启今年的长三角巡演。
图片说明:长三角多剧联合演出《珍珠塔》节选。
从昨天开始,上海歌剧院开始了一系列的草根演出。 松江、青浦、嘉定、奉贤......作为上海的本土戏曲,上海戏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有剧团“把戏送到门口”,让远离市中心的剧迷和观众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到上海戏曲的经典选段,这也让很多上海戏曲爱好者充满期待。
龙在跳跃,老虎在蒸腾。 无论是练习室、排练厅里充满活力的场面,还是遍布全城、新城乃至长三角的巡回演出足迹,都恰恰体现了上海文艺工作者想要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佳绩的愿望。 (新民晚报记者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