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年轻消费群体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消费力最强的,因此大多数手机品牌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开发年轻人喜欢的手机数码产品。
但近两年,手机厂商发现很难“取悦”年轻消费者,他们不再冲动消费,锁定心仪机型后会货比三家,最终甚至失败。 年轻人似乎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追逐潮流和更换手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人不喜欢换手机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经济因素。 不少网友表示,换一部手机要攒几个月的钱,花不起这么惨。 除了这个明显的因素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三个原因也影响着年轻人的手机消费观念。
新机器缺乏突出的亮点,改进空间太小
虽然市面上各品牌推出的新机型一直在追求创新,并加入了各种黑科技功能,但在整体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像iPhone系列一样,它经常被用户批评为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每次发布和推出新机型时,所谓的优势和卖点仍然离不开屏幕清晰度、处理器性能和电池容量。 单从宣传参数来看,似乎更强更好,但是当大家拿到它的时候,却发现新参数并不比旧机好多少。 经过这样的几次失望,兴趣自然大大降低。
这个问题不仅是iPhone,也是国内主流手机品牌的问题。 以华为的Mate50和Mate50 Pro为例,两者的性能参数相差不大,而且它们还配备了高通骁龙芯片。
除了一些功能的细节之外,50Pro可能比50要好,还没能完全形成各自的优势壁垒,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但Pro版比基础版要高很多。**差异大,但变化微乎其微,亮点打动不了人心。
缺乏真正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高性价比模型
很多品牌都声称推出的机型性价比很高,但当消费者点击看一看,却发现价格往往在4000元以上,难免出现心理差距。 无论消费者处于什么消费水平,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追求高品质、低成本的款式。 但这显然是大多数制造商无法做到的。
主打低价款,各方面性能都过得去,给消费者一种“无味,弃了可惜”的体验感。 而主打高端定位模式,**已经上升到普通人几乎买不起的高度,现在高端机块占了不少,但因为价格高,大家只是看而不买。 如果我们能在价格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或许能够重新点燃年轻人的购买热情。
消费方向发生了变化
年轻人往往比其他群体接触到的信息范围更广,所以也能感受到很多道理,他们明白赚钱不容易,不敢轻易花钱。 有消息称,近些年,年轻消费者在购买日用品上花的钱更多了。
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懂得节俭生活的年轻人,在手机能够满足当下使用需求的时候,是不会多花钱换新手机的。 如果他们手头有钱,他们更愿意购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随着年轻人消费态度的转变,手机厂商也应该敲响警钟,如果不能提升产品在质量、竞争力和质量方面的优势,恐怕会失去年轻消费者的支持,这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