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华盛书店于1945年9月25日在汕头开业,前身为华盛文化。 经过一番准备,王增辉找到“抗青会”的战友张旭华,在民泉路(即中马路)42-43号(今门牌号)租了两家店铺,帮助书店秘密分发中共发行的杂志、期刊,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著作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内战爆发后,华新书店被查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潮汕专委坚持秘密斗争,派潮安县西东区特派员王增辉到汕头市从事地下活动。 王增辉到达汕头后,找到“青年抵抗协会”的战友张旭华,在民泉路(即中马路)42-43号(现门牌号)租了两家店铺,与张旭华合作开了一家书店,并聘请了张继新做推销员。 王增辉以此为职业掩护,暗中散发党的刊物和进步的书籍、报纸,为党开辟宣传战线。 经过一番准备,华新书店终于在1945年9月25日开业。
汕头市民权路(即中马路)。
华盛书店前身为华盛文化**办公室,1946年改为华盛书店。 书店内部负责人为王增辉(时为化名王道岩),外经经理为张旭华(时为化名张维珍)。 参与过书店工作的人有:陈向明、张继新、张志全、林敏。 1946年下半年,中共潮汕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吴建民还派党员干部郑立和两名丁姓、吴姓地下党员,帮助书店秘密分发党的出版物。
当时,华盛书店不仅卖书、教材、报纸、报纸、杂志,还卖上海科学仪器学会的中学理化仪器,仿佛是一家商品比较齐全的书店。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时代的转折点,进步的青年渴望寻求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希望得到革命精神的食粮。 为此,华盛书店积极从香港、广州、上海等地采购革命书籍和进步文艺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194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官方报纸《证报》在香港创刊。 翌年1月,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爱民主统一战线报纸《中国经济日报》也在香港复刊。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主张和策略,中共潮汕专委会副书记曾光亲自写了一封介绍信,由汕头市工委书记迟胜清(迟耀华)转交给华盛书店,请他与香港的《正报》和《华商报》对接。 1946年5月,张旭华将曾广写信寄往香港。 张旭华到港后,找到了《华商日报》,与《华商日报》校对、《新民主主义出版社》发行任务的陈志华进行了沟通。
《郑报》、《华商报》和“新民主主义出版社”出版的《正报》、《华商报》、《新民主主义出版社》等作品,都是国民党禁止的报刊,不能邮寄进入汕头,只能偷偷“偷运”进来。 这个运输任务落在了陈志华的身上。 陈志华处理国民党的审查制度,决定人民和书籍和报纸都必须伪装。 通过与汕头《光明**》副刊编辑林子的联系,他找到了一套黄色粗花呢国民党军装和一双长皮靴,林子通过汕头“建国**”机构工作的杨岳,获得了假名“驻港特派员”证书和一枚“建国**”徽章。 打扮成这样,再加上一副有色眼镜,国民党军警不准去检阅。 当时,“走私”的书籍和报纸被装在一个行李箱里,上面有几件衣服,到达汕头后,用人力车和行李箱运到“光明**”办公室,行李箱被塞在林子的床底下,晚上才送到华盛书店送货。 就这样,在香港出版的中国一流书籍,都及时运到了汕头,却始终没有到货。
新民主主义出版社”。
为了藏匿进步书刊,华盛书店在汕头市设立了几个藏匿点和中转站,分别是:五福路颐经居茶馆二楼王金之家、民泉路中华里直巷4号二楼杨志勉家、商务印书馆宿舍张继新住所、 万安街33号,汪增辉姐姐在通平路“河泰”杂货店的房子,钟楚文在肇商厚街恒路(今南海横路)的住所,市政府海边二巷宿舍和电报局发报台,张志全舅舅的住所。连河里海,紧挨着张志权舅舅家等地。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藏匿“违禁品”是非法的,当时华盛书店的这些藏身点和中转站为革命冒着巨大的风险。 后来,华盛书店关门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书店里抄不出一本可以作为借口的政治文献,这与这些藏身之处和中转站的革命同情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汕头市五福路。
汕头市万安街。
汕头市同平路。
当年,华盛书店在经销渠道上采取公开合法销售与地下秘密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即书店公开销售普通教科书和普通中共发行的书籍、杂志、期刊,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著作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全部秘密出售。 华盛书店从外地运书报的时候,有配送网络和专人负责,其他县城也有可靠的人负责联系华盛书店进行配送。
华盛书店业务范围广泛,不仅在潮汕地区,而且在梅县地区。 当时,在华盛书店买书的读者,很多都是地下党员和革命青年,一些社会上层人士也经常从书店买书。 此外,汕头市一些中学的进步师生还组织读书会和文研小组,甚至利用从华盛书店购买的书籍,传播真理,宣传革命思想。 不少读者因频繁阅读革命文学刊物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毅然投身于革命的行列,有的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
汕头华盛书店不仅是销售进步书刊的集散站,也是革命活动的场所和党组织的秘密藏身之处。 1945年12月,中共汕头市工委为教育和宣传群众,决定公开出版半月刊《综合》,华盛书店当时向汕头市申请注册。 半月刊《综合》的内容主要刊登了宣传人民民主、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文章,也刊登了人民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声音。 后来,由于国民党的重视和财政困难,《综合》半月刊只办了三期就停刊了。
1946年2月,潮汕专委会因工作需要,决定调陈焕新到陈饶峰县委工作,调迟胜清(化名徐任)到汕头接任市工委书记。 从组织上讲,安排迟胜卿与王增辉同居。 迟胜清在华盛书店住了两个月,以华生书店为掩护,暗中开展工作。
1946年6月,中共潮安县工委主办出版的《路报》也被地下党通过李义勋**带到汕头华盛书店。 汕头民盟的著作《书》也通过方志行送到了汕头华生书店。 事实上,当时华成书店已经成为一个地下工地。
1946年6月,内战再次爆发。 为了配合新内战,蒋介石实行统治,进行文化围剿。 自从售出进步书籍以来,华盛书店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国民党宪兵队、便衣派出所、中美合作研究所汕头站的一些特工经常假装来书店看书,进行秘密调查。
蒋介石进行了文化围剿。
1947年1月,由于叛徒阎景墨(即邢景木)的告密,中共汕头市工委被捣毁,市工委书记迟胜庆、党员吴岩六人**。 迟胜庆**后,因为自己住在华盛书店,**当天骑着华盛书店的自行车被关在宪兵指挥部,王增辉和张旭华离开书店,到中华里、钱台厝的亲戚家中避难。 在此期间,邓庆(张旭华的母亲)偷偷把革命文学期刊的订户名单带到张继新家中,连夜烧毁了藏在张继新家的进步书籍和报纸,以确保这些读者的安全。 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同年2月,党组织决定让王增辉离开汕头,调到惠来工作(8月调到潮安)。
黄贞辉离开后,陈志华也离开香港,移居泰国(在新地文化公司工作)。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把潮山的党书和报纸寄出去。 194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进步书刊的各渠道堵塞**,以及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华新书店决定缩减进步书刊的销售。
1948年3月10日,国民党广东省第五清区司令部安(潮安)澄(城)饶(饶平)敖(南)街道(又称东区)指挥所派出宪兵包围了澄海苏南区四侯乡恢复学校,逮捕了陆一波等几名教职工。 陆一博(又名陆彦才)原本是“青年抵抗协会”成员,认识王增辉,曾来华盛书店找王增辉买书。 1947年重新加入中共组织后,王增辉与陆一波联系。 陆一波**经不起考验,供认王一光(王增辉化名)是他的上级领导(王曾辉当时是中共潮安县特派员),还供述王增辉曾在华盛书店工作,汕头华盛书店和成海店青年书店是地下联络点。 如果敌人发现了宝藏,3月23日,他护送陆一博到杉善,指认并试图逮捕王增辉。 国民党汕头市公安局也根据叛徒陆一波提供的线索,派人突击搜查华生书店(解放后,陆一波又进入了革命队伍,后来被发现判刑**)。 3月25日晚11时许,国民党汕头市公安局包围了华盛书店。 这时,店员林敏和张志泉还没来得及睡着,就被戴上了手铐。 敌人在户籍上看到户名,就问他要去哪里。 张志全被胁迫无奈,说张继鑫两年前离开了店铺,现在住在仁和街德仁巷3号二楼,但张继鑫也被抓了。 这群敌军,从当晚12点到午夜2点左右,带走了林敏、张志全、张继新三人。 由于王增辉一年前就离开了店,张旭华也去了香港两天,所以那天他并没有被打败。 翌日下午,汕头市公安局派人抓捕陈向明,查封华生书店,逼迫家属扫地。 与此同时,澄海龙都店青年书店也被东区指挥所查封,徐新松(后牺牲)、陈友之、陈先福、陈一贤等人被抓获。
华生书店关门约一个月后,王增辉在潮安堤道葛州(武术)站被敌人抓获,带到第五“清扫”区东区指挥所,遭受酷刑不屈,同年4月1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在炭坑中。
华盛书店被查封,陈向明等4人被关进监狱,后来又因为敌人没有获得足够的证据,他抓不住任何把柄,在各种关系的疏通下,陆续被释放。
这些**华生书店人员获释后,陆续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参加了革命工作。 解放后,林敏任七澳县商务局副局长,张志全任汕头市劳动局科长,张继新为新华书店职工,陈向明任人民教师。 这些当年“隐阵”的英雄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