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象传说 穿越历史,探索中印文明之争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2-07

托马斯·特劳特曼(Thomas Trautman)在他的文本中描述了雅利安人对北印度的征服。 在北印度,随着战车战术的衰落和骑兵战术的兴起,出现了类似于骑兵的象兵。 大象来自精通马术的骑马民族,巨大的战象成为印度王权的象征。

文章指出,印欧人在征服印度时选择了马车而不是战象。 梨俱吠陀记载了雅利安人的文化,尤其是基于战士阶级的战争文化。 武士阶层被称为“刹帝利”,他们驾驶着由两匹马拉动的战车。 与其他形式的战争相比,战车武士的地位更高,而其他武士则骑马或步行,战车武士身边有随从。

这种文化概念贯穿整个梨俱吠陀。 虽然该文件主要由赞美神灵的诗歌组成,但它描述了神灵驾驶战车。 赞美诗要求国王将战车、战车、马匹和其他物品作为祭品献给祭司和诗人,以表彰他们的创作。 这种战争文化与印度河文明密切相关,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的征服方式和文化遗产。

一些学者认为,雅利安人可能与梨俱吠陀中的印度河文明的民族是同一个民族。 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使印度河文明的物质遗迹表明他们使用真正的牛拉轮战车,但这并不能证实他们实际上使用辐条战车,甚至他们是否骑马,因为辐条轮和马都不是印度本土的。

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雅利安人在公元前 1400 年左右从西北部进入印度,当时他们与他们的语言亲戚伊朗人分道扬镳,伊朗人也是战车手。 这被认为是印欧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史前征服。

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乌拉尔东南部的俄罗斯南部草原上发现了一个民族,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战车。 这个族群的遗骸似乎与印度-伊朗语族的祖先文化相一致,即辛塔什蒂文化,语言学家根据地点、时间和发掘情况推断出这种文化。 这个语系也被认为是梵语和伊朗语的来源。

在遥远的土耳其 Boghazkeui 中,在赫梯人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文件。 该文件详细介绍了驾驭战车及其马匹所需的复杂专业知识。 赫梯帝国在统治邻国米坦尼时依靠战车技术。 米坦尼人的上层使用赫梯语,但最初他们使用接近梵语的印度-雅利安语。

米坦尼人保留了原始语言中的许多单词,尤其是一些神的名字以及与战车战斗和种族有关的术语,这些术语与梨俱吠陀的梵语单词相似。 米坦尼的战士实际上并不是来自印度,他们最初生活在俄罗斯南部的草原上,其中一些人搬到了地中海,而另一些人则搬到了印度。 这些信息基于一位名叫 Kikuli 的米坦尼驯马师编写的手册,该手册可能在公元前 1300 年用赫梯语和楔形文字书写。 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如何训练战车和马匹,这个训练过程持续 7 个月。 虽然该手册是用赫梯语编写的,但它保留了一些与战车和马匹管理有关的印度-雅利安术语。 简单来说,这一证据表明雅利安人带着马和战车从草原地区进入印度北部。 但是这片草原上没有大象,印度的大象和森林很多,马匹只能进口。 随着雅利安人向印度次大陆东南部扩张,维持以马为基础的战士文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代价不小。 在吠陀时代,战车非常重要。 《梨俱吠陀》中也有一个有趣的描述,将大象称为梵语中的“一只手的野兽”,称为“m ga hastin”,而这个“一只手”实际上是大象的鼻子——让人想起埃及 Amhab 铭文中的大象鼻子,也被称为“一只手”。

对于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来说,大象是一种新奇事物,由于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因此创造了一个描述性词“hastin”。 如今,在印地语中,我们仍然可以听到“hāthi”这个词的残余。 然而,“m ga”指的是“野生动物”,而“pa u”指的是“驯养的动物”。 当然,根据印章、铜板和后来印度河文明的古典梵文文本,我们可以推断出大象本质上是一种森林生物,而不是属于村庄的家畜。 这并不是要否认驯化的存在,因为我们知道大象确实已经被驯化了。 但是,是否有任何证据表明大象在早期吠陀时代仍然是未驯化的野生动物? 据记载,早期吠陀时代的《梨俱吠陀》没有提到人或神灵使用大象,甚至没有提到使用大象。 描述战争的文字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军队主要由战车、步兵和可能的骑兵组成,但没有大象的存在。 战象只出现在吠陀时代晚期,印度战争史文献也同意这一观点。 学者们普遍认为,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没有使用战象,尽管萨尔瓦·达曼·辛格是唯一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他的观点可以在他关于吠陀时期战争的著作中找到。

他相信,有证据表明,大象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被驯化了,早在吠陀时代之前。 《梨俱吠陀》中的一些段落由萨尔瓦·达曼·辛格(Salva Damman Singh)提供,从中可以推断出有关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捕获和训练大象的线索。 然而,辛格也承认战车仍然至关重要,并对战象持谨慎态度:“在梨俱吠陀期间,我们认为[在战争中]使用大象并非不可能,但这并不常见。 ”

即使“并非不可能”,也很难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 因为如果在那个时代知道战象,那么吠陀文本的作者在描绘战争场景时不太可能没有提到战象。 战象出现在吠陀时代晚期而不是吠陀时代早期的证据是双重的。

首先,《梨俱吠陀》中的所有神都选择了战车作为交通工具。 直到后来,印度教诸神才开始拥有自己特定的动物坐骑。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天帝”因陀罗,他在最早的文本中被展示为骑战车,但在后来的文本中,他骑着白象airāvata。

其次,大象在梨俱吠陀中从未成为皇室礼物,而在晚期吠陀文本中,大象在皇室礼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上,它们成为最重要的礼物之一。 总的来说,在吠陀时代的皇家祭祀中,大象只扮演了边缘和相对较晚的角色。

关于第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梨俱吠陀》的赞美诗旨在邀请神灵作为祭祀活动的贵宾降临。

简单地说,祭祀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神是客人,祭祀是食物,崇拜者是主人。 当众神接受祭祀时,他们有义务报答他们的主人,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能够慷慨地回馈。

诗人的任务是确保众神在被邀请时会来参加宴会。 这是一首献给因陀罗的赞美诗,简要而清晰地展示了这种情况:

因陀罗,你是百姓,是各部落的首领,百姓在呼唤你,让我们赞美你,让我们用爱赞美你,把你强大的栗色马牵到我们身边!

因陀罗啊,骑上你的战车,你强大的马由祈祷的人牵着,你的战车由迅捷的马拉着; 我们为您准备了美酒,邀请您前来参加盛宴。

登上你的战车,你会受到葡萄酒和美味佳肴的欢迎。 牵着你那匹强壮的红褐色马,男人中的雄性,请过来。

这是对上帝的祭祀; 这是为牺牲而牺牲; 哦,因陀罗,有祈祷者,有美酒,有长满草的垫子。 Shakti,请坐下来享受; 放开你的两匹红褐色的马。

哦,因陀罗,来这里,让我们尽情赞美你,请到祈祷歌手玛娜那里来。 我们歌颂,并希望在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找到丰富的食物。

就这样,诗人唤醒了因陀罗,让他装上战车,然后把神奇的战车开到祭祀的地方。 苏玛清酒是在那里准备的,作为饮料,以及作为祭品的动物。 因陀罗被邀请卸下轭,坐在覆盖着柔软草叶的座位上享受盛宴。

这种请神的诗歌,构成了赞美文学的核心。 在《梨俱吠陀》中,我们看到众神都驾驶战车,不骑大象,也不骑其他动物,但随着印度教诸神力量的增加,他们都有相应的坐骑。

众神的战车甚至能够飞行,显然,随着众神力量的增加,战车的力量也会增加。 在吠陀赞美诗中,众神被邀请登上这些战车,骑着两匹马到祭祀的地方,接受精心款待。

2月**动态激励计划 随着时间的流逝,印度教诸神都有自己的坐骑,这成为印度教与其前身吠陀宗教之间的重要区别。 特别是因陀罗作为“诸天皇帝”和众神的军事统帅,一直是梨俱吠陀中驾驶战车的形象,正如上述诗歌所描绘的那样。

然而,在后来的吠陀文本中,因陀罗与坐骑白象伊拉巴塔同时出现。 这种变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据贡达的说法,作为一个整体,古代西亚和南欧的战车文明见证了马背地位的逐渐上升,因此两者之间一定存在联系。

骑马在古印度的吠陀时代很常见,后来没有被引入。 吠陀时代的战士更强调驾驶战车,而不是骑马。 然而,战象的出现可能改变了这种情况,提升了骑乘动物的地位。

此外,关于皇室的礼物和祭祀,虽然吠陀诗歌经常赞美神灵,但也有一些诗句赞美国王的慷慨和对诗人的奖励,称为“施舍诗”。 这些诗歌描述了所赠送的礼物,通常是牛、奴隶、马和马拉的战车,尽管最早的梨俱吠陀经中没有提到大象。

然而,在后来的吠陀文本中,大象很快成为国王送给诗人和祭司的礼物,以及祭祀活动和其他为国王服务的人的报酬。 例如,在《森林之书》中,Idareille记载,当一位祭司主持安迦国王的加冕典礼时,他收到了 200 万头牛,880,000 匹马、10,000 匹**和 10,000 头大象的慷慨礼物。

安加是一个位于印度东部的国家,拥有大量的野生大象。 稍后,我们将在这里谈论与《大象经》有关的国王。

《伊达雷尔森林之书》提到,婆罗多·道安提国王赠送了大量礼物,包括十万七千只“长着獠牙的黑兽”,这实际上指的是大象,但比之前所有国王的总和还要多。

一开始,“施舍的诗歌”总是被夸大其词; 有人送了一百头牛,有人送了一千头牛。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夸张的数字,把重点放在送来的东西上,就会发现,在早期的“施舍诗”中,大象并没有提到。

直到吠陀时代晚期,大象才成为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 柬埔寨的梵文铭文表明,大象在礼物中一直具有最高的地位。

随着战象的出现,战争文化从以战车为基础的文化转变,大象成为最高级别的奖励。

这发生在吠陀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 1000 年至公元前 500 年。 直到吠陀时代结束,这种新的战争文化才在北印度普及。

在吠陀宗教中,重要的是要注意战车在皇家祭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仪式中,大象被视为祭品或送给祭司的礼物,被边缘化,不是仪式的主要焦点。

在被称为 vājapeya(烈性饮料)的仪式中,会进行战车比赛; 战车的参与也以某种形式体现在登基仪式 rājasūya、vamedha 和 g**ām ayana(一种庆祝每年太阳改变方向的集体仪式)中。

大象在印度王权中的根深蒂固是后来的发展; 战车和马匹从一开始就存在。 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捕捉和训练大象等技术的发明者,就像我们对某些其他动物的第一批驯化者一无所知一样。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后来关于大象学的梵文文本将大象的驯化归因于在神话和传说中备受推崇的扬嘎国王罗马帕达。

战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在驯化其他大型动物(如牛、山羊、绵羊,尤其是马)很久之后才崭露头角的。这是由一个已经驯化了上述动物并且非常擅长管理马匹的团体带来的。

早在一千年前,在战争中使用动物力量的想法就以马拉战车的形式出现,随后被应用于大象; 以前捕捉和展示大象的做法清楚地表明了大象在皇家系统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想重申这样一种观点,即大象的驯化很可能是皇室的倡议。 王权不仅拥有先进的战争模式,可以让大象充分利用它们,而且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来捕捉、训练、保护和使用森林中的大象。 在印度,王权还控制着大象可以栖息的森林。

关于北印度的战象,对《政治事务论》的回顾揭示了积极使用战象的三种基本政府模式:王室制度(rāja)、共和制度(sa gha,在某些地方称为ga a)和“森林国家”(a **i)。

战象与王权和国王之间存在联系。 虽然据说一些共和国拥有相当数量的战象,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战象系统从王国传播到共和国。 森林人当然捕获了野象,也有骑象人和骑大象的人,但他们不是自治的,而是侍奉国王的。 接下来,我们将快速了解森林人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 500 年之前的某个时候——甚至可能在公元前 1000 年之前——使用战象成为常态。 北印度成为王权、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交汇的地区,从而形成了战象系统。

《大象与国王》揭示了战象与印度王权的密切关系,通过比较世界历史上使用战象的各种文明,深刻审视了环境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这本书独特而创新,对于那些喜欢更多地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选择。

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你可能要考虑购买这本书。 《大象与国王》获得了出版商的独家出版权,并为战象在不同文明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章

    穿越时间的沙子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踏入广州的沙滩,仿佛走进了一幅历史画卷。这里的每一块砖瓦,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沙面位于广州市中心西部,珠江之滨,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欧式风情,成为游客着迷的地方。漫步在沙面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一排排风格迥异的欧式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广州的变迁与发展...

    穿越历史长廊的文化之旅,梅岭宫

    梅岭宫位于风景如画的南京市,不仅以其精致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而且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梅岭宫,仿佛走进了厚厚的历史。一进入梅岭宫,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其宏伟的建筑外观。这座以西式建筑为主的宫殿,结合了东方装饰艺术,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交融之美。站在宫门前,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漫步...

    铁血传说:穿越时空,与铁道英雄一起踏上抗日征程

    电影拉开帷幕,一列破旧的火车缓缓驶入月台,满是洞,但仍在前行。这不仅是一部让人兴奋的巨制,也是真实历史的再现。铁道英雄 由杨帆执导,张涵予 范伟 魏晨 周 于浩明领衔主演,在冬雪中唤醒了战争年代的英雄气概。影片在导演巧妙的镜头下,展现了铁道战士与日本侵略者的激战,同时深刻刻画了英雄们平凡的一面。他们...

    雁门关之旅 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盛宴

    嘿,亲爱的旅行者!准备好探索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了吗?那是雁门关!这个关口,被誉为 中国第一关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岱县县城以北约公里处的雁门山。站在雁门关,你会被那种震撼人心的历史氛围所包围。关城 南塔 古战场废墟和长城遗迹,每个地方都充满了故事和历史。时光倒流到远古时代,亲身体验守卫边境的英勇战士。...

    二战电影 穿越历史的镜头,重温那些不朽的经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成为电影艺术中永恒的主题。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二战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一窥那些动荡岁月的真实面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值得一看的二战电影,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电影的魅力。首先,我不得不提一下 拯救大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