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取消活动的消息一出,就连马斯克都出来致敬,业内人士估计此事极有成真。 对此,你怎么看?
在这个阶段战略性地放弃一个强者的断腕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说实话,苹果已经错过了进入汽车行业的最佳时机,这可能是过去,也可能是未来,但不是现在。
我们常说一把剑磨了十年,苹果的“泰坦计划”也磨了十年,但现在却是钉在轮胎上,泄气了。
是苹果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资源吗? 这绝对不是,无论苹果是想制造整辆车还是解决方案,说实话,他可以降低攻击的维度,那么为什么他最终关闭了整个部门呢? 我认为有三个核心原因。
不是说造车不赚钱,而是全力研究,看到巨大的市场进入,但是汽车行业的回报周期比较长,所以现在刀子很快就能割破烂摊子,因为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及时止损。
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 就连谷歌都在裁员,苹果的汽车项目也没被划伤,短期内也没能为公司赚钱。
毕竟苹果的手机业务目前正处于危机之中,而华为已经直接导致苹果的销量下滑,所以它不得不赶紧保住自己的老本。
近十年来,造车新势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况造英雄,二是货架上抓鸭子。
特斯拉属于时代的英雄,在成立之初,电动汽车只是被忽视,所以关键是遇到了一个重要事件,2008年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当时的奥巴马开始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同时,油价的大幅波动也间接提高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预期。
而由于当时全球汽车行业受到重创,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等传统巨头或多或少都是在第一家公司的干预下进行融资或重组的,这也让特斯拉这样的创业公司抓住了机遇,在困难时期发展壮大。
从技术角度来看,那个时间点也恰好是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
所以现在的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是在2011年成立的,当时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产业投资。
在中国,蔚来、李小鹏等一批新势力其实遇到了一个好时机,那就是特斯拉带动了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
汽车产业的转型开始受到碳中和、新能源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带动,即在正确的时间押注正确的轨道,用钱砸出去。
坦率地说,传统车企推出的很多电动汽车产品或品牌,以及今天高调进入市场的小米,以及退出汽车业务的苹果,在我看来都是货架上的鸭子。
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基于市场的判断和董事会的要求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的。
这导致他们的项目进展相对被动,因为市场已经为当下的电动车产品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标准,你只能选择服从,很难自己创造另一个新的定义。
那么就苹果而言,他在10年里做了什么?
业界觉得要在内部召开批评会,目前的情况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按照既定的行业规则行事,你已经失去了最早制定行业标准的资格。
所以这是一个时机问题,而不是被动,最好不要动。
无论什么样的新势力在今天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正在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
全是电动车的雷军,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车面上,手机新闻发布会已经不在台上了,交给了二爷。
但另一方面,蒂姆·库克呢? 作为职业经理人,他没有一心一意地投身于汽车事业,而是依然专注于苹果经典事业的创新。
这很好,因为蒂姆·库克(Tim Cook)更重要的任务是保持业务而不是创业。
但是,汽车行业是一个长期的创业项目,需要一个领导能力很强的指挥官,在绝对的话语权下指挥运营,所以创始人的判断基本可以决定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生存状况。
在像苹果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里,一个高管被空降,投入数千甚至数亿美元的资源去做汽车业务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些高管是以任务为导向的,而不是企业家精神的。
在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所有幸存的新力量中,哪一个不是创始人自己投资的?
在造车台上,要么要和自己的财富决一死战,要么像高河汽车一样停产6个月,就这么简单!
所以,今天所有能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都是那些有明确旗帜并正在拿起大旗帜的人。
就连雷军也知道汽车行业的挑战有多大,所以他选择亲自去做。
特斯拉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但马斯克仍是总经理。
因此,所有回报周期长、产业链复杂、竞争激烈的行业,都绝对由创始人主导,大企业内部的某个高管很难带头。
在电动汽车领域,负担越重,生存越困难。
传统汽车是相对封闭的产业林,能够生存的企业已经锤炼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已经大到不能倒,在市场层面,面对消费者,他们有更大的话语权。
在电动汽车领域,产业森林的技术路径被偏离,技术话语权也被转移,所以终端市场的意见,其实会更反向地影响产品设计师的决策。
换句话说,今天的电动汽车不再是你卖我买,而是我买你造。
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竞争从未如此激烈,汽车产品费率的评价体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算力取代了加速能力,软件能力取代了底盘技能,各种武装到牙齿的先进传感器也变成了刚性配置。
传统车企原本嚣张跋扈的创新,如今,却成了渴望在一年内改变的讨人喜欢的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么技术大卖,练绝世武功,要么洞察需求,淫秽发展。
为什么特斯拉能做到? 这就像当今的iPhone,创造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产品,它在技术上定下了基调。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是所有电动汽车公司中最强的,而且无人能及,这是绝世武功。
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的理想车利润很高,已经实现了千亿营收? 原因很简单,它的创始人是产品经理!
你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从销售层面来看,这些都是体验价值。
理想中成本最低,最可行的方案,带给你以前几百万豪车都没有这种质感,**才三四十万,这么大的车以这个价位卖出去,而且不断叠加折扣,能卖得不好吗?
所以,那些一上来就高调起来的新生力量,是很难活下去的。 这种生意未必在牌桌上赢不了,但绝对是留得最久的,会先赚钱的。
对于苹果来说,这个“泰坦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苹果自身的特点,他总是想做一个领域的第一,总是想做那些苹果能做到的事情,但实际上,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还有什么只有苹果能做到的呢?
你要么是真的厉害,要么就是适应需求,显然,苹果的汽车项目并不尴尬,既没有练过绝世武功,也不愿意在路上妥协,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万众期待之中回到原点。
但我还是想指出,苹果取消汽车制造是整个科技行业最大的损失。
因为苹果是所有科技公司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强大的软硬件生态,尤其是半导体技术栈,并且拥有强大的全球**链整合能力的公司。
电动汽车的基础技术是行业的常识,真正的赢家是半导体和**。
如果苹果能把这项技术注入到汽车的定义中,那肯定是一颗核弹,可惜库克没有亲自带队。
虽然这样的分析难免会说是事后诸葛亮,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认为苹果会重返汽车赛道。
毕竟,汽车现在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计算终端。
而当蒂姆·库克(Tim Cook)弥补了AI领域的这一短板,那么那个时候或许就是苹果真正在汽车行业下功夫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