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何润轩。
观众越来越强调自己的主观性,尽管这是一种集体身份,而不是个人赋权。 在这种集体对抗中,国产剧被还原为他者,无论是被赋予疯剧的身份,还是被爆出的不安全设定,都指向了观众这个权力主体。
对于国产剧来说,过去的一年无疑是提质减量的关键节点
灯塔数据显示,2023年网剧市场有效剧集数量为294部,较去年减少10部6%,但正片总指数达到386120,000,增加77%。全年7个月剧集数量超过去年同期,顶级剧集项目分布更加均衡,暑期档创下近三年新高。
但与此同时,2023年也是国产剧的元年。虽然人们从未对这一类别抱有很高的期望,但这是第一次以疯狂的名义。
为什么这么疯狂? 一开始,也许有些剧情真的疯了,失去了理智,但随着疯剧这个名字被滥用,人物们不依不饶,不满意,剧情的真实性不够,只要观众对剧不满意,就可以放进这个盒子里。
在第一年,我们还看到了性别差异:市面上所谓的大女主很多,但名气高的却非常少,2024年也成为公认的男性频次崛起之年。反恋脑已经是主流共识了,但是这根大棒被打倒了,并没有真正唤醒女性,反而敲出了一堆男性频率。
作为曾经最造星的温床,在剧集领域,我们肉眼可见的是,那些等待爆炸、即将爆炸的咖啡,几乎喘不过气来,永远不爆。 都说没有英雄能让竖立者出名,但在国产剧领域却是天翻地覆:新人不被接受,85花重回巅峰。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产剧当然在进化,但这种进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泪水中螺旋式上升。 下面笔者将用几组对比鲜明的流行语来呈现这种“离心”的成长,展现过去一年国产剧在流行文化中发挥了怎样的图景作用。
疯狂的戏剧与恐惧症“疯剧”一词,虽然是2023年才推出的新品,但其前身或许可以追溯到《薛平贵和王宝川》。。作为一部在短篇**上走红的古国产剧,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女主的爱情大脑,放弃特权生活嫁给凤凰男,不仅在冷窑里呆了18年,最后还被迫女主为女帝。
薛平贵和王宝川 “王宝川作为爱情大脑的反面代表,平时以粗布的形象出现在短片**和各种截图中,精神面貌狼狈,在观众的不断阅读中积累了反面形象。 网友们可能没看过这部剧,但对她挖野菜的形象记忆犹新,而这个印象就是1版本 0:难以理解的主人公及其背后不合理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而真正让这部疯剧进入更热门讨论类别的,还是去年底的《易念关山》和《明龙少年》。 这两部剧的出现,给疯癫的定义带来了新的增量:不仅主角疯了,而且整部剧的剧情方向和人物关系都超出了观众预期的某种心理范式,所以叫“高开场疯癫”,也就是为疯癫剧2版本 0:
《一念关山》以《一念关山》为例,刘诗诗饰演的女刺客一开始有很好的观众基础,大家一致认为她的爱情观是“去找父留子”的现代主义风格,但谈恋爱后,剧情却出现了大反转, 以男主为核心无处不在,最后干脆为爱殉道。至于小队,在炫耀了他们的角色亮点后,它也一反常态地被消灭了,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观众。 艺术创作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在一个观众实际上已经占据了最高高度的时代,他们的期望并不是处处得到满足,结局显然是一出疯狂的戏剧。
这种“不满”也体现在《明龙少年》的后半部分,作为现实主义的浪漫题材,观众已经接受了这是一部实验性的教育剧,但最终画风一变,五个人组成了三对CP,最终以血腥爱情剧的方式收场。 当年,龙海乔布斯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只想多生孩子的中年男人,让人怀疑这是不是闹剧。
网友们对《明龙少年》的讨论。创作者可能很难接受自己的作品被称为疯剧,但事实上,那些经常被称作疯剧的作品,还是有一些了不起的和最近上街的《仙剑》的四、六,根本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因此,第二轮疯狂争议本质上是一场作品解释权和定义权的争夺战。
不过,随着疯剧这个词的流行,却逐渐演变成一个大漏勺,任何一部国产剧,只要倒进去,就能筛出一点疯子。 暑假剧《我的世界里的烟花》是一部疯狂的剧,毕竟富家女只爱白粥,人太疯狂了; 《长相思》也是一部疯狂的剧,因为萧遥离开清水镇后,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什么都没做,只拿着绿茶在涂山景和相流之间来回穿梭; 《宁安如梦似幻》更是疯狂,毕竟离魂的镜头动作和男主角飘忽不定的演技,很难不让人感觉像在做梦,醒来的时候也不是很感动。
就像阁楼上的女疯子一样,疯剧已经演到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观众有意为之的人造景观,被放在国产剧的透明玻璃阁楼里作为笑发的奇观,怎么能说这不是一种后天人造的疯癫。 福柯早就说过,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文明的产物。 当时的疯剧,就是这一代观众的集体产物
疯狂的镜像是恐惧症。当疯狂剧的概念在手时,大家都可以用这根棍子砸任何一部戏,创作者自然会害怕舆论。 电影界也有恐惧症,更是严重。
去年的“风神”,就是**领域屡次反转的经典案例。 当初定档预告片发布后,由于黄渤、陈坤等人的失误,九尾狐的造型变化被嘲讽片改变了,《风神》也被归类为之前质量低劣的魔幻片之一。 转折点发生在首轮放映之后,低期望值给了《风神》**空间,风神质子集团、商业尹宇等一系列梗迅速席卷普通百姓。 但在影片上映的最后,吴二山和那然再次卷入国事,陈慕池的个人生活不断爆料新信息,“风神”本来就已经从电影变成了免费的“湿护士”。 吴二山本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不了解民意、随便说话、最后被噤声,完成了害怕舆论的闭环。
另一个在**场里生不死的,就是2023年初的《满江红》。 前半段舆论以文艺讨论为主,就连女性审美的讨论还没有变成正面攻击,但随着众多大V的离去,《满江红》彻底失去了文学身份,又成了又一个“湿奶妈”。 张艺谋自己的采访,也沦为鬼兽素材。 如果这两部电影发生在2023年第四季度,恐怕疯剧的概念会再次演变,变成疯狂的影子,从而在疯癫影视上实现突破。
需要明确的是,文学批评是必要的,但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疯狂X框架,顺利地扣上所有文艺内容,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悬念”——反正不管发什么短**,都能配上“悬念”。 在疯狂概念出现之前,国产剧中的各种问题还能排成一排、二、三、四,之后,一切都疯了。 当评价者用“极简主义”的语言进行总结时,也让评价者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境地,更像是对行业和创作的一种热暴力。
“大女主”VS男性频率回归过去一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大女剧,但真正的女性化内容还是值得商榷的。暑假期间,“男竞”的概念一度流行,主要指一女一男,每个男士都努力展现自己的实力。 究其原因,大概是《长相思》与《风神》相撞,一群男生在女观众面前唱歌跳舞,让大家感到颇有“看得出来你挺有思想的”的快感,但转念一想,《雄晶》只停留在各种路演中,本质还是玛丽苏的变种。
《好事成双成对》和《淑女的性格》都是这类伪女主的代表,从表面上看,女主们面对生活的困难,但她们的困境依然是结婚生育,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男人的帮助。
另一方面,曾经下降的男性频率正在卷土重来。据公开统计,2024年至少会有10+个男频大IP储备项目,其中8个已经完成。 腾讯**期待榜TOP5中,60%是男频IP,其中《庆多岁》第二季位列电视剧期待榜第一,预订量超过1000万。
多年前,《武侠》和《江烨》走上街头时,他们一头雾水,而男频在市场上下滑的原因无非是播音的错位:为了照顾剧集的女性观众**,男频适配的想法往往是在情感线上加分, 导致本应存在的凉爽减少,它变成了既不阴也不阳的混合物。
正如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更高层次的元问题解决一样,过去两年,男性和女性频率错位的问题也悄然回归。根本原因是系列的整体演进,带动了男性频率的扩张。 2017年迷雾剧场之后,各家争先恐后地布局悬疑赛道,让悬疑剧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内容赛道之一,有刑侦、古装悬疑、社会悬疑、生活悬疑场面。 此外,《三体》《非人之下》等科幻剧和漫画剧也吸引了不少男性观众。
同时,全年龄段的优质剧集也拓展了女性观众的口味。 《2023 IP风向标》显示,《飓风》男女比例为58:42,《漫长季节》为55:45。 前段时间,《火年》作为男频剧,观众性别比例高于女性,达到5977%。可以看出,男女频率的池壁垒确实在消散。
2023 IP 风向标在剧集的性别鸿沟中,真正的危机是女性频率范式的失败。就像我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和UP的传播学主修刘洋聊过的,国产剧过去总是恋爱的,因为主创认为观众只需要恋爱就行了。 而现在这种固定的范式已经过时了,观众开始在高概念类型剧中寻找新奇感,自然会涌向男性频次。
说起来,男频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的玩法,无非是一种加分项。 在《欢岁月》和《女婿》中,加入了喜剧元素,依靠田雨和郭麒麟学唱唱,保证了一定的适口性。 在《从前有一座灵剑山》中,徐凯因为对喜剧台词的贡献而鲜为人知,自之前的作品《延禧攻略》之后,“这个人太演戏了,简直就是从魏婴罗到我妹妹芙查皇后一秒钟。
以往男频的问题是喜欢下大棋,开篇往往涉及世界观的建构、灵力修炼的层次、力量值的层次,还没等观众入戏就被劝退了。 不过,男性频率本身的类型就足够了,以中国文学的经典IP为例:《命运之轮》《神秘大师》《凡人仙传》《破苍穹》《夜之命名》《专职大师》包括蒸汽朋克、奇幻仙人、都市异能、游戏等众多类型,给了故事足够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纵观2023年的女性频度作品,无论是音乐剧《我的世界里的烟花》《爱如营》,还是评分更高的《启示录》,都会发现,女频的本质是爱情,类型只是点缀。 长期以来,女性频率的缺乏主观性,使得类型剧这个词成了一句空话,从童话到武侠,从古代刺客到现代消防员无论职业地位如何,女性频率的目的都是为了谈恋爱
《以爱为营》的男频一直缺乏主观性,只需要做一些轻松的改编,就能立即卖给女性观众,但女频却忙着在各种新类型中寻找爱情,回归依然是第二性。 不过,作为性感的观众,其实是有清晰感悟的,甚至还有很强的反抗心理。 所以,在《长相思》中段之后,萧遥忙恋才引来网友**,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穿上王姬,成为一举赢下四个男人的皇后; 《爱如营》中靠美貌抓男人的女记者也被观众看不起,远不如《新闻皇后》中事业无归的绝望少女张嘉言。
《新闻皇后》的参与式文化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在国产剧领域,主创可能没有意识到一点:重构不仅仅是对故事素材的挪用,而是一入剧就发生——就像游戏一样,观众可以选择从任何角度开启一部剧, 并且可以替代男女主角,任何配角,甚至是非人类的存在(例如,《莲花楼》中的同一个人,都有穿越程碧茶毒的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谈爱情的女性频率,不仅在性别观念上落后,而且像一场内核从未改变的老式游戏,无味无味
《后翼弃兵》《傲骨的好妻子》《傲骨之战》等经典职业英美剧之所以难以落地,真正原因不是职业剧,而是女性自力更生的视角。 下一个国产女频能否重获观众心? 从2024年的这些剧集来看,还是很悬疑的。
等待爆炸与不再有顶级流“待爆”一词的由来略有难查,但“待爆”的概念可以清晰定位时间线2023年夏天,《长相思》的乙女营销让剧中四人接连热搜,进而带动了第一代《皇帝要爆》。 目前,场上公认的四位皇帝分别是张灵河、张万义、邓伟和陈哲元,其中两位来自“长相思”。 这些男明星都是95后出生的,在去年之前手里没有足够强的佳作,之所以能跻身爆火之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暑期档最不稳定。 据灯塔数据显示,去年的剧期档**创下近三年新高,其中7月累计**指数达到4331176,为2022年初的25次。 除了“长相思”的两个儿子,张灵河有夏天的《云羽》,陈哲源现在的傀儡《偷不了就藏不了》,夏天又给几个人充了**流量,人气再创新高。
长相思的夏天过后,虽然**已经陨落,但要爆字已经正式进入**领域。 那些处于咖啡推广期的人,那些想要获得人气的人,以及那些该走红与不走红的人,都开始声称自己在等待爆发。 过去娱乐圈只有红红不红,一爆,就强行在两者之间为皇帝剪出一个新座。 唯一不同的是,要爆出的动作主体不是艺术家和他的拍摄对象,而是更多的来自粉丝圈。 娱乐李在采访中提到了这种粉丝操作:作为艺人的职业粉丝,粉丝们从功利心理中研究了等待爆发的概念,一方面模糊了自己主人不受欢迎的事实,另一方面通过粘贴咖啡、挤在一起形成合力,实现人气上的无息“贷款”。
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要爆炸的词本身是混沌的,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疯狂:因为它是模糊的,所以一切都可以加载进去。 这种语义模糊的框架也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要爆的剧、要爆的CP、要爆的团队,......一夜之间,国内娱乐界没有糊状咖啡,人均等待爆发。
粉丝们有美好的祝愿,但愿意为爆胎概念买单的,更多的是品牌而不是剧方。品牌是逐利的,在选择艺人合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抱着低价高回报买的期待,所以有“玩新股”的心理。 以娱乐提到的王星月为例,在《宁安如梦》播出时,他也是浩氏面包的品牌大使,随着播出期间人气的提高,他的头衔也被提升为品牌代言人。 另一位当红男星谭建慈也复制了这个火箭速度:在《长相思》之前,祖玛珑香水只是他个人的审美取向,节目走红后,品牌的生意迅速变得稳固。
但对于戏剧派对来说,避免了等待爆炸的概念。回过头来看上面提到的“怕舆论”,这种心态就不难理解了。 微博上曾传出2023年爆款的四部大剧,其中就包括《七点吉祥》,但这部A级剧因为期待值过高,显得格外悲惨。
七点吉祥“正等着爆炸,仿佛大家都忘记了一件事:事实上,国内娱乐界已经很久没有顶级了。顶流更像是几年前互联网资本创造的一个概念,在影视行业的B2C模式中聚集了合适的时间、地点和人,是资本的代言人。 代表人物是肖战和蔡旭坤,一个吃了第一代延改红利,一个吸纳了第一代选秀的流量,两人都站在了流量的顶端。 但标准流量与时代息息相关,这两者虽然命运不同,但也随着时代渐渐隐形。 蔡旭坤倒下了,就连虎扑的球迷也失去了嘲讽的靶子; 肖战在亚文化圈四分五裂,在多重角力之中,很难确认自己的身份,只能变成一个美丽而脆弱的抽象。
除了资本,在这个圈子的时代,很多共识已经不复存在,“顶流”作为共识集合体的自然身份也被取消了。 如果把目光稍微移到短**的领域,你会发现这种现象更加明显。2022年,刘庚宏一度流量巨大,一周粉丝超过2500万,甚至把大街小巷的女性用户变成了“刘庚红女孩”,和他一起跳舞。 而仅仅一年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起刘庚宏,他的直播间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告场。 在农业和农业领域,张某也重复了这种跌宕起伏,最火的时候张某出现在京辽春晚,甚至还出演了电影,当时MCN花了2000万和他签约,却被拒绝了。 但同样是半年后,张某的流量陷入了停滞期,根据蝉妈妈的数据,拥有1700万粉丝的他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数据,只有100万到250万之间。
作为一款拥有7亿DAU的超级应用,抖音上的流量走势无疑可以反映出一些风向。 普通人宇文亮和两位唱歌挖挖的幼儿园老师,都以为风起了就走运了,结果发现,追风者总是被动的,造风者才是赢家。 铁板一块的平台,网红艺人的流水,短**和长**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星星带来的商业价值更耐用,平台的鼓风机吹得更久一些。
就算跳出国内领域放眼世界,也会发现如今的流行文化越来越难以调和,唯一的例外就是泰勒·斯威夫特,他将在2023年杀出四面八方。 界面文化称这个获得大众喜爱的“美国李清照”,是当代美国梦的代表,结合了大众想要的各种面孔和身体:她既是邻家女孩,又是百万富翁; 既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又是精明的女商人; 既是一个懵懂的女孩,也是一个严肃的成人创作者。
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豆瓣乐谱》泰勒给老中国圈子带来启示: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人,你需要用最大的公约数成为你梦想的代言人。但纵观国产剧领域,虽然大家都在等待爆款,但似乎没有一个有资格成为“中国梦”。 此时此刻,梦想并不存在,观众自然会在历史中寻找它,这也是为什么八十五朵花最近重回巅峰的原因:在八十五朵花出道的时代,随着GDP的崛起,一切都还很美好。
结论通过以上三组关键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趋势:观众越来越强调自己的主观性,尽管这是一种集体身份,而不是个人赋权。 。在这种集体对抗中,国产剧被沦为他者,无论是被赋予疯剧的身份,还是被爆出的不安全设定,都指向了观众作为权力的主体。 这是大众对过去被精英垄断的影视行业的自觉反抗,这迫使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新泪水,因此舆论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层次。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汀(Daniel Boorsteen)在《幻觉》中提到了一个叫做“伪事件”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为了传播流量而人为塑造的事件,而这种事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模棱两可的、模糊的,最终指向自我实现的预言。 而疯狂剧、伪女主、等待爆裂等词就属于这一类。 这足以提醒我们,一切流行的东西可能一开始就只是一种幻觉。
主体与他者的撕裂,幻觉与现实的撕裂,正在国产剧中发生。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撕裂会给 2024 年带来什么新的紧张局势,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在未来继续存在。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修改、操作、三图校对、刺梨等今日思考问题:你觉得去年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