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齐鲁一分。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建设,全国首家遗迹级墓壁画艺术专馆——太原北汽壁画馆于12月20日对外开放,立即成为热门打卡场所。 约在同一时间,“法海寺:壁画技术、艺术与历史”主题论坛暨北京法海寺落成58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数字技术成功为法海寺壁画修复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被浸渍了很久,本该越来越“脆弱”的壁画,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保护和展示水平。
第一个废墟级墓葬壁画博物馆。
年底,经过3年多的筹建,太原北齐壁画馆正式对外开放。 “轰动一时的博物馆,审美超**!这个目前在小红书、抖音等APP上“出圈”的博物馆,为什么会这么火?该博物馆建在“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上,是遗址墓葬中第一个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
徐显秀墓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北齐时期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葬,保存了北齐时期壁画300多平方米,壁画中各类文字200余个, 包括情侣宴请娱乐、战车马匹、礼仪护卫、牛车旅行等宏大场面。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厅核心,徐先秀墓的壁画被就地保护。 当游客走近时,落地灯亮起,深坟路的两面墙,隐约可辨认出原壁画在墓道后面,还保存着封土堆和盗墓贼留下的抢劫洞等信息。 徐显秀墓的壁画不仅是当时绘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而且生动再现了北齐独特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证明了古晋杨作为“东魏霸主、北齐都城”的历史地位。
博物馆的“简单标美”展厅汇集了2024年发现的太原北齐禄容墓、2024年发现的朔州水泉梁墓、2024年发现的忻州九源岗墓等著名墓葬壁画。 艺术界人士认为,说到绘画史上的南北朝,北朝墓葬壁画是必须讨论的亮点话题。 北齐大臣娄容墓出土的壁画,堪称北朝壁画的巅峰之作,真正的痕迹就在博物馆里。 上世纪80年代初,楼蓉墓壁画出土,引起艺术史和艺术界轰动,**美术学院前院长、画家吴作人说:“北齐绘画,以千年历史为蓝本,见识过轮廓, 恍然大蛙,成就了中国画史......”空缺已得到确认。 ”
太原北汽壁画馆作为全国首家现场式墓壁画艺术馆,反映了研究者和参观者对墓葬(和壁画)的“观察模式”的转变。 艺术史学家巫鸿认为,墓葬艺术是中国艺术中最古老的传统,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越来越认识到墓葬作为一种综合性建筑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日本奈良县高松冢古坟博物馆等 一些博物馆甚至利用高科技数字计算机技术对墓穴内部空间进行重建,让参观者和研究者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墓穴的原始设计和装饰。
该数据库使壁画栩栩如生。
12月21日,“法海寺:壁画技法、艺术与历史”主题论坛暨北京法海寺落成580周年纪念活动在法海寺壁画美术馆举行。 法海寺,位于北京翠薇山,拥有明代最高级别的壁画。 如今,建在山脚下的壁画艺术画廊已经以高清数字方式呈现。
法海寺正逐渐以其精美的壁画而闻名。 寺建于明正年,大雄宝殿十铺壁画上绘有77个人物,有男、女、孩、佛、神、菩萨,壁画出自故宫“工部营”,运用古代传统“画金”和“浸粉贴金”技艺, 使壁画既金黄又璀璨,并具有立体浮雕效果。2024年,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在《伦敦新闻》画报上刊登了她对法海寺的访问,带回了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但其神秘风貌却一直难以被大家欣赏的法海寺。
进入21世纪,文物保护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寺庙里的壁画不能简单地作为文物来保护,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 “数字技术的逐渐兴起,为法海寺壁画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壁画基础数据库。
由于原壁画长期处于黑暗环境中,普通光源会产生热量,因此收藏作品采用冷光源,最大程度还原自然光亮度。 法海寺壁画又大又窄,工作人员需要在小范围内完成高精度的工作。 例如,寺院大殿扇墙后面的“水月观音”雕像占地2025平米,收藏家一次只能拍摄30厘米和60厘米的图像范围,为了完成这幅壁画的收藏,收藏家必须至少调整100次以上。
在法海寺壁画美术馆内,4K高清显示屏详细展示了法海寺壁画的具体内容,显示的人物和屏幕尺寸1对1,还原了原作,局部细节也可以动态高清显示,并附有详细的语音讲解。 比如《水月观音》的高清屏幕,更能将壁画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现出每一种技法,尤其是观音身上的白色披肩。
壁画坟墓被打包并搬进了博物馆。
在去年开馆的全国首家考古博物馆陕西省考古博物馆,一幢元代壁画墓葬惊艳亮相。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同时发掘了这座元代墓葬,并将其整体搬入博物馆。
壁画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是一座八角形曲孔顶砖墓,作为蒙元时期罕见的壁画墓,壁画色彩丰富,保存完好。 过去整体搬迁会和砖块一起打包,但这次,考虑到博物馆建筑的承重和壁画展览的效果,搬迁方式不仅将壁画整体带回来,还创新地采用了“更换支撑”的方法——在做好内部加固和支撑工作后, 拆除壁画墓的外砖,加固粘结新的支撑,从而完成壁画墓的整体搬迁。
最困难的任务是从墓地外面移走砖块。 元代的壁画墓只有一层薄薄的白灰,刷在砖块上,如果拆砖不小心,可能会把画的一块拿走。 因此,在拆除砖块时,要确保壁画不会滑落,有时可能只需要早上一块砖就可以拆除,非常耗时。 一旦壁画与地面分离,它就会被吊起并运输。 最终,元代壁画墓整体搬迁,重量仅为35吨。
2024年5月,蒲城县东儿村元代壁画墓迁入博物馆后,文物保护人员再次对壁画进行保护,这项工作又历时10个月,包括拆除木笼骨架、石膏亚麻支架、表面附着材料等,再对画面进行清洗、加固、修饰。
考虑到壁画的脆弱性,观众在展示时不可能进入并看到它。 因此,展览工作人员设想将整个壁画墓抬高,壁画墓吊装时重达35吨,除去里面的材料后不到3吨,然后将整个壁画墓抬高3米,让观众抬头就能看得清楚、全面。
这尊元代壁画墓的壁画分为直墙壁画和顶墙壁画两部分,蒙元两代的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 唐墓的很多壁画都有一定的标准,比如东墙上的乐舞图,北墙上的玄武图。 但在元代,情况就不同了,比如这座墓的壁画内容更加生动,完全是一幅生活景。焕然一新的壁画,犹如元代人民留给今生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