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000亿台华为设备变成废品? 德国拆除华为5G设备。
在与中国签订1200亿元大订单后,占38持有9%股份的德国出于安全考虑,宣布报废所有5G设备。 尽管遭到电信专家和德国公司的反对,但德国还是拒绝了华为,并失去了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性。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产品也在占领德国市场,这引发了人们对德国下一个禁令目标的猜测。
拆卸华为设备。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但一些国家却出于政治原因选择牺牲自身利益,以无理打压我国特定企业为借口。
欧洲经济巨人德国最近在对待华为和中兴通讯方面表现出令人遗憾的短视。
为了挽救德国对外贸易的下滑,我们与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合资成立的空客欧洲公司签订了价值1200亿元的订单,德国占股40%左右,收购空客是为了支持德国工业。
然而,德国非但没有对此表示感谢,反而加入了美国的行列,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的5G设备。
这一决定无疑是对中德经贸关系的重大打击,也背离了全球化和自由的精神。
华为在德国的5G网络设备份额高达59%,这意味着要彻底"关闭"华为至少需要花费597亿元,未来15年经济损失将达到1055亿元。
仅在铁路领域,德国北部就有800多个基于5G的站点需要更换,相关的铁路项目可能会推迟五到六年。
这些数字令人震惊,揭示了在德国禁止华为设备的经济成本。
除了经济损失外,用户体验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华为宣布退出英国市场后,英国的宽带速度急剧下降,城域网通话成为一种奢侈。
在瑞典以高额费用和可疑服务驱逐华为**业务后,爱立信的主导先例提醒我们,德国禁止华为设备的决定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担忧。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必须充分利用华为的技术和设备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德国不再领导欧盟,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产生使德国失去了独立性,完全成为美国的附庸。
欧洲通信的回归。
中国已建成5G基站264万个,占全球总量的90%,并已实现全国县市的广泛覆盖。
在德国逆流而上,报废华为5G设备的同时,中国在6G领域大踏步前进,再次开启了通信技术的蓝海。
当然,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安全在起作用,虽然德国电信等公司明确拒绝撤出华为的设备,但美国很难单独行动,瑞典和立陶宛等其他国家宁愿回到2G时代,追随美国的脚步。
可以说,他们已经完全被美国操纵,成了美国的傀儡。
虽然中国在5G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优势,但德国等西方国家却陷入了困境。
德国的绝大多数5G天线都依赖华为,面对中国技术的压倒性和不可避免的主导地位,德国似乎正在认输。
据《世界报》报道,德国新的5G网络设备使用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技术,其移动运营商已决定继续依赖中国提供的安全关键组件,并已明确证明华为等5G设备符合标准,不存在所谓的潜在安全风险。
面对这一现实,德国议员严厉而直率地指出:"过去,对华为的无端批评和排除参与中国移动网络建设是其中之一'致命错误'"。
德国傀儡**甚至叹了口气:"没有中国5G天线的国家正在落后于世界!
这些声音表明,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在6G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继续引领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6G技术将为人类提供更快、更稳定、更智能的网络服务,为数智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至于欧洲,德国正在衰弱,即使在其最引以为豪的***地区,德国也陷入了自卑的循环。
到目前为止,德国汽车在中国仍然很受欢迎,奥迪、宝马等已经与中国车企合作,开始开发德国新能源汽车,但德国可能仍计划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打交道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近年来其市场份额一直受到中国电动汽车的挑战。
去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占德国电动汽车进口量的28%2%,同比增长261%。
毫无疑问,这个数字是假设"汽车强国"德国面临压力。
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在德国已经成为难以忽视的存在。
然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名声并非空口。 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国产化全面替代。
例如,比亚迪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而宁德时代最近推出的神星超级充电电池则引领了超级充电技术的新趋势。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德国开始考虑制裁,但似乎为时已晚。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不再惧怕任何外部压力。
对德国来说,制裁华为或许会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自作自受。
由于他们无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因此落后于中国。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与全球巨头抗衡的实力。
而德国的制裁只会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毕竟,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阻挡中国的进步。
德国致力于制裁华为,无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现在,他们不仅面临着失去华为这个合作伙伴,还面临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挑战。
希望德国尽快意识到这一点,与中国共同发展,而不是盲目打压和制裁。
我国在通信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持续投入研发、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应用深度融合的结果。
随着科研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话语权也日益增强,相信中国要想完全摆脱被别人控制的局面,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只是时间问题。 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