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天早,人勤勤恳恳,春天更早。 广东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会议。 本次会议聚焦产业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全面提高科技高水平自力更生和自强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受鼓舞,广东制造业发展更加自信,广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调更加坚定“,广东万和新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建华作为经营者代表告诉南渡湾金融社记者,万禾将满足人民群众在新经济时代和新竞争格局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市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更具体验性的产品,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依靠制造业“起步”的广东省,深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重要性。 省委对“1310”的具体部署明确,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制造业为导向,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的“五大推进行动”,坚持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并驾齐驱,抓好项目、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向前推进,矗立粤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家电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也迎来了各种利好政策。 万和透露,其实早在2023年,广东就会大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在推动制造业集聚、工化融合、科技创新、融资便利化等方面采取多项举措,并开展了科技改造的金融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与产业化项目融合。如《关于建设高质量制造业强省的意见》《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广东省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广东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造业的发展“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万和来说,首先是充分鼓励制造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信心,除了企业融资、人才招聘、持续投资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好处。 万禾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万禾电气旗下广东万禾热能科技将通过2023年广东省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和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将获得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 此外,2023年还将享受增值税免征和制造业免征,金额为1500万元。
面对广东制造业从“起步”到“掌握”的新趋势,万和表示,从家电行业的角度来看,要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务之急是整个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工业 4 中在0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广东家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重要而紧迫的。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但数字化对传统制造业也面临巨大挑战。 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因为数字化转型实施投入大、效果慢,部分企业“不敢”数字化;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者依赖传统模式和路径,“不想”走向数字化或不适应数字化; 三是部分企业既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能力,又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不懂得数字化”。
但是,如果不实施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数字化,未来的企业竞争将落后于时代和对手。 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转型也可以按部就班来,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从生产的智能化开始,到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再到全面数字化,最后用数字化辅助企业决策,促进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协同。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产品实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该负责人表示,家电行业要继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引领行业技术升级,带动行业向环保节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方向发展。 以端到端全价值链运营、价值流和流程技术创新为支柱,以产品、订单、运营、数字化驱动业务转型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打造数字化企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日前,广东万和新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玉聪在接受南渡湾金融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厨卫行业来说,消费变化趋势显著,消费分级与消费升级并存,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卢宇聪进一步解读,消费者在降低消费水平和频次的同时,也在寻求更多的价值和体验, 厨卫产品及服务注重消费者在健康、安全、便利、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卢宇聪认为,现在厨电行业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改革——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加速产业和产业的下沉。 数字化转型将带动实体经济转型,赋能厨卫行业重塑商业模式,成为新旧动能转化、推动企业管理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外,对于市场的预测,卢宇聪认为,“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初期增长阶段,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对于厨卫行业2024年的趋势,卢宇聪认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性增加,但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增长点,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厨卫行业提供了一条更加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作者:南都湾金融社记者孔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