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大将领中,陈庚的军功、资历和入组时间均名列前茅,贡献和阅历无与伦比。 然而,尽管如此,他在将领排名上还是落后于黄克诚。
这是因为苏羽的军事成就更高,张云逸的资历更老,萧金光加入组织的时间更早,他们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苏羽和徐海东在各自的战争时期都有杰出的军事功绩和历史地位。 虽然苏羽在红军和抗日战争中的资历和功绩不如陈庚,但他在解放战争中声名鹊起,担任华业(三爷)副司令员和代理司令员,指挥了军区大部分战役。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以凶猛的战斗作风著称,因**与朱毛相媲美而受到江家族的赏赐,***还率领红25军成功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一起,稳住了红军的立足点。
陈庚当师长的时候,徐海东是他手下的团长,但他不认为自己在徐海东之后被冤枉了。 反倒是黄克成,虽然在战争年代与陈庚不相上下,但是在被授予封号的时候,他的排名却在陈庚之上,这让很多人不解。
不过,黄克诚也比陈庚有一些优势。
虽然陈庚和黄克诚都是湖南人,但在资历上,陈庚领先于黄克诚。 陈庚出生于湘乡一个湖南军将,而黄克成则出生在永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陈庚13岁为了逃婚离家参军,黄克诚参军比陈庚晚了12年。 陈庚就读于黄埔军校一期,黄克诚就读于省三师范学校。
在入组织时间上,陈庚也比黄可成更早加入组织。 陈庚于1922年12月加入该组织,当时他只有19岁; 黄之锋于1928年10月加入该组织,当时他26岁。
在革命期间,两人的工作履历截然不同。 陈庚在北伐战争中担任营长,后来在苏联学习安全工作,南昌起义后在上海特别支部工作了4年,耽误了军龄。
而黄克诚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团长,地位比陈庚还高。 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在井冈山会合后率兵返回湖南,但在途中失散。
在土地革命期间,陈庚和黄克诚的地位是平等的。 陈庚虽然工作经历断断续续,但担任过团长和师长,而黄克诚曾任红三军政委,最高职位是红四师政委。
虽然黄克诚曾多次因直言不讳被降职,甚至降为普通战士,但他的忠诚和勇气一直受到称赞。 在长征中,两人的位置基本相同。
陈庚任干部团团长,黄克诚任红十团政委。 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带领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陕北。 在全面抗日战争中,陈庚和黄克诚的军事地位和军事功绩不相上下。
陈庚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打造了八路军战绩最好的旅之一,开创了太岳根据地。 他还参加了“百团之战”和秦源围城战。
在中共“七大”上,陈庚当选为候补委员。 黄克诚是第115师第344旅政委,第5纵队司令员、政委,率领新四军最强大的师第3师,在苏北创建根据地。
在中共“七大”上,黄克诚、苏宇、谭峥也被选为候补委员。 他们共同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庚和黄克诚在战争年代的表现是无法区分的。 战争初期,陈庚指挥太越纵队在晋南地区连续打赢,分别受到延安“解放**”的祝贺和主席的嘉奖。
刘邓大军突围后,指挥第4纵队、第9纵队和孔从州第38军8万余人渡黄河。 战争后期,他与华业陈唐军团合作解放洛阳,在万溪、万东、江汉三战,再次受到延安的点名和嘉奖。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他参加了围剿黄威的战斗。 渡河后,他率领林将军指挥的陈庚军团前往两光,一举解放了云南。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向延安建议派十万大军攻占东北。 经延安批准后,亲自率领新四军第三师5万人也向北进军,成为东北民主联盟军总司令林将军指挥的第一支新部队。
进入东北后,先后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联军副司令员、吉恰累利昂军区政委、东冶二兵团政委,参加过辽沈战役。 从整个战争年代来看,陈庚和黄克诚的战斗功绩基本不相上下,各自都有辉煌的战绩。
陈庚和黄克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干部。 陈庚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主席,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
平津战役后,黄克诚任天津市军管委主任,后调任湖南省委书记、司令员、湖南军区政委。 1952年11月,黄克诚兼任副总长、总后勤部部长、政委。
在战争年代,很难区分黄克诚和陈庚的军事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庚和黄克诚相差不大。 但当冠军被授予时,黄克诚领先于陈庚。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在颁奖之前,陈庚略逊于黄可诚。 陈庚任陆军副总司令,黄克诚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
黄克诚比陈庚早两年担任副总裁。 其次,黄克诚在军事史上作出了多项特殊贡献,如建议恢复抗战初期政委制度,抗战胜利后建议出兵夺取东北,对东北西满军区和后勤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最后,我军政委制度,使得以政工为主的黄克诚在将领排名上具有先天优势。 事实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十大将领中,黄克诚、谭正、***都是优秀的政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