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蒙智轩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华为与合作车企之间的博弈也在进行中。
1月31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韩碧文辞职。
据悉,韩碧文离职,是因为智杰S7大规模交付延迟,在公司内部压力很大,导致他辞职。
奇瑞随后也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称双方合作顺利,高管离职并非因为合作项目,奇瑞与华为正在全力推进智捷S7的生产和交付,投入更多资源,并将继续深化合作。
虽然官方澄清了韩碧文的离开与智杰之间的联系,但智杰S7产能的缓慢步伐已经是事实,甚至已经开始对销量产生影响。
鸿蒙智行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智杰S7的交货周期最早为12至14周,近三个月的交货时间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反而弥补了文捷M5和M7较短的交货时间。
据了解,从智捷S7上市到去年12月,华为深圳南山***已经售出30多辆车新车。
通常,这群用户可以在 2024 年之前提到一辆新车,但最终,交货时间不断延长。
每天,大鼎用户都会询问具体的交货时间,虽然新款M7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产能直接满员,但对于智杰S7来说,这一次我们很难给用户一个准确的答案,上述销售人员补充道。
从项目高管的自愿辞职,到市场端难以交付的困境,智杰S7似乎暴露了华为与车企合作的契合度。
交货延迟,20%以上提成销售也无动于衷
作为鸿蒙智轩的首款轿车和纯电动车型,华为有意将智捷S7推向继文捷M7之后的第二大销售标杆,无论是战略意义的多重加持,还是产品实力。
仅在配置方面,智杰S7首次亮相华为新一代DriveOne 800V碳化硅**电源平台ads2.0跟HarmonyOS 驾驶舱 40而图灵底盘和Driveone电驱都是华为亲自调校的,可以说是中文含量过多的机型。
据Poweron介绍,整个一季度,华为将主要推广智杰S7和文捷M9 Ultra,无论是直营店还是经销商,这两款机型每次售出都会被售出额外 20%。左右委员会。
佣金确实比M5和M7高很多,店里几乎所有的销售也会引导消费者了解智杰S7,再加上文捷M7的破圈效果依旧存在,即使没有试驾,每个业务员都有不少订单,销售人员也向我们确认了智杰S7的高佣金。
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始,但随着智杰S7交付时间的临近,转折点开始出现。
按照原计划,智捷S7的交付时间从11月下旬开始,包括销售承诺2023年12月首批用户就能提车,但实际上,去年及时提车的用户不到1000人。
据中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智捷S72023年11月和12月的累计交付量为869个单位
这还只是第一次被退票,在第一批大鼎用户被告知需要等待4 6周才能取车后,用户第二次不满的原因是部分大鼎用户已经等了6周以上,仍然没有取车。
在等待发货的过程中,有用户发现有些订单下达晚了,却能先提新车,这再次引起了大部分用户的吐槽。
面对连续三个配送环节的问题,鸿蒙智行暂开延迟取件补偿政策,最高现金补贴10000元,但补贴仅适用于2023年11月28日至2024年1月15日期间订购的用户。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催交的局面,但现阶段,消费者被告知智杰S7的发货需要12到14周的时间,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么长的等待期。
作为参考,除四驱性能版外,ZEEKR 007 许多其他版本的交付周期为 4 8 周; 特斯拉 Model 3 的交货时间为 2-6 周; 即使是一天后推出的 AVATR 12,也能在短短 3 周内上车。
销售人员表示,文捷M7原本订单超过10万的订单能够留住客户,现在要么是相信华为产品实力的消费者会对文捷车型下定决心,要么是急于使用汽车的消费者定基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 而销售和推荐智杰S7的热情也开始明显下降。
针对交货时间长,销售人员将矛头指向了驾驶舱芯片的短缺。
据了解,智杰S7搭载了与阿维塔12相同的麒麟9610A芯片,阿凡达12的产能提升在短期内已经突破数以千计显然,芯片并不是影响智杰S7产能的核心原因。
华为设备BG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王彦民表示,智捷S7交付困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新的平台、链条和技术,公司产品的初始良品率无法满足大规模量产的要求,导致部分零部件和软件延迟生产。
目前,深圳的三辆华为***一直没有试驾,只有部分经销商门店有试驾,原因是目前试驾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最高标准,销售人员透露,第一批试驾车存在音响、车门裂纹等缺陷,甚至有用户拒绝提货第一批产品。
也就是说,从帮助车企打造好车到销售好车,华为几乎每一步都靠自己完成,但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华为和奇瑞的打磨效率仍有待优化。
对于2万辆的大订单,奇瑞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来消化
从时间线来看,华为和奇瑞前期的打磨效率极高。
2022年9月,奇瑞董事长尹同岳首次公开表示,华为和奇瑞有非常大的合作项目,很多车型都是奇瑞设计制造的,规模会非常大。
2023年1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首款车型智杰S7上市,比自家Star Era ES的SOP规划晚了半年,但上市时间却快了近一个月。
2024年1月,S7的累计订单量超过2万辆,而去年12月Epoch ES的实际销量仅为740辆。
关键点:智杰S7的计划晚于星际时代ES,但发射时间早于星际时代ES。
相反,星辰时代被看作是奇瑞内部金字塔的尖顶,在错失先发优势后,奇瑞显然是故意为S7的智慧而尴尬。
这从智杰S7和Star Era ES的市场和产能调度中可以看出。
终端市场方面,即使智杰S7的交付周期延长至不少于3个月,也仍然只保留上市期间购车权(3万元可选**),在优惠政策上不给予优惠。
相比之下,在这个阶段购买 Star Era ES 不仅给出了 4 的值购车权8万元,加收现金补贴2万元,可直接抵扣购车款。
在产能调度方面,与智杰S7的延迟交付不同,Star Era ES最早可以在15天内交付。
据《汽车新闻》报道,智杰S7已从奇瑞智能网联超级工厂1号转入2号工厂生产,日产量已从100辆左右下降少于 20 个原因是超级工厂2号仍处于试生产阶段,大规模生产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据Auto Heart介绍,这一变化与双方最初的协议不一致,早在1月初就做出了改变制造工厂的决定。
换厂无疑是对智杰S7交付的危害,一位接近整车厂的人士向车心透露,工厂设备调试、抛光、人员招聘和培训,单条生产线的正常时间周期为6个月。
这意味着新工厂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顺利运行,再过三个月才能达到计划的量产水平。
换言之,智杰S7距离实现产能自由至少还有半年时间,这期间还不包括招聘进度、产线分配等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车企交付能力综合能力的试金石,是涉及整个车身的系统工程。
为了解决G6产能爬坡的问题,何小鹏亲自到厂监督战斗,并拍下了广为流传的螺丝**的照片。
新款M7的巨额订单一度让希爱力跌入“产能地狱”,而华为不仅增加了对整个**链条的投入超过10亿第一连锁店的团队、产品团队、质量团队直接进驻希爱力工厂,将M7的日产能从450辆提高到750辆大约每 105 秒一次生产新车。
另一方面,智杰S7的匆匆节奏,与智杰S7相比,星空ES已经夜市近一个月了,按理说,智杰S7应该被安排在生产经验更高的超一工厂,而星时代ES将放在超二工厂生产, 但Star Era ES的优先级明显高于智杰S7。
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奇瑞今年为星途品牌提出了30万辆的销售目标,而星空时代至少要卖出10万辆才能获得资格。
除了临时换厂导致的交货节奏延迟外,奇瑞似乎对智捷S7的生产进度还是表现出了不紧不慢的态度。
博主@叫海啸的猫透露,文捷和特斯拉的春节工厂假期分别为3天和7天,相反,奇瑞希望在春节后从老厂调动人手加入速2工厂。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较于销售口中的芯片短缺,或者是网络上华为软件不配合交付的消息,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节奏可能是智杰S7跟不上交付速度的核心原因。
赚钱的好兄弟,不赚钱的知识界还在等待支点
M7累计订单量突破14万台,M9大订单量突破4万台。
通过“不造车,助力车企造好车”的模式,在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市场调研、销售、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成为智能汽车综合实力的检验标准。
唯一的问题是,华为自己的上限是**?
于承东能够多次出现在文捷汽车制造厂,亲自监督生产,能不能在第一时间照顾好奇瑞、江淮、北汽的工厂? **连锁店和鸿蒙智能选型团队可以同时入驻多个工厂吗?
这或许也是鸿蒙智行模式的缺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鸿蒙智轩目前的成员包括希爱力,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双方的合作需要一个支点,比如希爱力需要借用华为的绝地重生,华为需要用希爱力来验证鸿蒙智行模式的可行性。
这是希力与华为积极合作的本质,但奇瑞目前的情况与希力不同。
2023年,奇瑞集团共售出188辆10,000辆,同比增长52辆6%,其中海外市场销量为93.7万单位,增加101个1%,占其总销售额的近50%。
借助海外业绩一流增长,奇瑞营收超去年3000亿,以更多的信心和资源来应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
也就是说,奇瑞与华为合作的出发点,是智捷能否让奇瑞赚钱,这也决定了智捷S7的产能困境是否会在江淮与北汽的合作中重演。
在奇瑞看来,知识界只是奇瑞的一个OEM角色,但在奇瑞国内销售出口在销售额同比增长的前提下,显然有限的产能比分配给有利可图的项目要好。
官方数据显示,奇瑞在中国拥有四大生产基地,去年产能利用率高达 93%。综合考虑材料、材料、质量等多重因素,93%的产能利用率非常接近极限产能。
余成东曾公开表示,经过多轮成本计算,智杰S7正处于亏本换售阶段,后期需要提高产能才能扭回利润。
显然,俞承东希望通过高性价比来重现M7的爆炸性案例,哪怕文捷最新的月销量都跻身新势力榜榜首,奇瑞也不想陷入希爱力的境地——多工作不赚钱。
根据希力2023年业绩数据,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65亿元,向上 409%-7.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21亿-27亿袁,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在业内人士眼中,无论是奇瑞、北汽还是江淮汽车,希力的销量越大,越是关注产品定义和制造问题,相比年销量180万辆的奇瑞,亏销智杰S7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从华为来看,从最初的文捷M5,到销售王文捷M7,再到科技车王文捷M9,华为确实有能力让产品喝彩和爆款,但鸿蒙智能选型模式能否真正贯穿始终,还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
汽车行业是复杂的,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
目前,基于大量未交付订单和市场压力,华为和奇瑞有望很快解决智捷S7的产能提升问题,但双方是否还有合作模式,或者今年江淮与北汽的合作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就看文杰和智杰什么时候盈利了。
无论是与华为竞争,还是加入华为,或许当市场处于选择两个极端之一的阶段时,鸿蒙智能选型模式才会真正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