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26日电(记者 张旭)河南省安阳市环水之滨。 一座青铜博物馆庄严庄严,与银墟宗庙遗址隔江相望——这就是新银墟博物馆。 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1928年10月,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学家董作斌在这里挥动了第一把铁锹,中国考古学家对阴遗址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 90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今天,这片土地上文明的过去和辉煌再次呈现在世界面前。
这是河南省安阳市银虚博物馆新馆(无人机**)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这是与商文明的千年盟约。
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文、......约 2在2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近4000套文物令人眼花缭乱。 展出的文物数量和展出的文物种类在商代文物展览中是最多的。 他们沉默不语,却生动生动地“诉说”“着”“商”是多么伟大的文明。
在新馆一楼的马车和马匹文物特展厅里,考古学家们正在仔细清理银墟遗址出土的马车实物标本。 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银旭出土的23辆马车。
手铲微微倾斜,轻轻刮去表层土壤,然后用竹签沿着土线慢慢清理,最后用刷子扫掉表面浮土,在考古学家的手中露出清晰的轮子残骸。 本次在博物馆举办的“考古学公开课”,带领参观者穿越3000年的时间,一睹“战车与马匹”的壮丽景象。
在新博物馆的三楼,首次展出的110多块甲骨文记录了商代小王子的日常生活。 考古学家推测,“子”是商王武定和郝太后的儿子,是一位敏锐的占卜者。 其中一句“疫情同,去书房”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
这个占卜记载,“儿子”上学后有一天病了,但他不敢无缘无故逃学,于是占卜,这个病严重吗? 我能上学吗? 银虚博物馆的讲解员徐一文说,这个占卜被称为“3000年前的留言”。
2月26日,游客们参观了新银旭博物馆的文物。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随着90多年考古成果的积累,《商史》中不再只是3000多字的记录。 它是有血有肉、真实又立体的,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都蕴含在其中。
考古学对于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回首过去的2023年,新的三星堆博物馆开馆,古蜀文明的光芒灿烂,目之所及,令人惊叹; 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凸显了良渚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 南海西北坡沉船遗址等水下考古工程成果,进一步清晰了深海......下书写的历史和记忆
学以史知未来,行动越强。
新银旭博物馆的建设,向银旭90多年来和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丰硕考古成果致敬,向中国考古学的百年辉煌致敬。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表示,大量精美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也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了商代的匠心技艺。
这是在河南安阳银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布家雕刻。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千年之约不仅是展厅里的风景,更是静水的力量。 开幕当天,来自四川的游客郝明宇刚走出展厅,就对记者说:“不得不说,我可能不知道这些文物,但仔细观察,谁也抵挡不住它们的魅力。 ”
为中华文明点赞! “我觉得我可以在里面浸泡一天”和“把它放在我的旅行目的地清单上”......许多游客以这种方式在网上给博物馆留言。
这是位于新银旭博物馆三楼的甲骨文咖啡馆。 新华社记者唐建辉摄。
目前,博物馆已准备好向公众开放,但工作远未结束。 “我们将加快对以车马坑为代表的土壤文物的保护和展示,进一步加强对阴商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及时展示最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银旭博物馆馆长陈兴灿说。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浩瀚,是我们自信的根基,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你准备好去参加这个“千年之约”了吗?
新华社记者唐建辉、石玉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