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钱本来是美好祝愿的象征,但现在却成了很多人的沉重负担。 据《法治》近日报道,一些人春节返乡后,发现家乡的年钱涨了。 有人说,“去年忙了一年,年终奖才7200元。 春节给年钱,年终奖都花光了。 也有人抱怨:“一共给16个孩子发了年钱,每人500元,一共8000元。 ”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在过年时给亲戚的孩子送年钱已经是一种传统,但这一传统却让很多人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因为付不起足够的红包而欠下“人债”。 这些把年终奖都花光了年钱的人,不仅面临着大量亲戚的问题,还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
其中,年钱的“标准”是让人头疼的主要原因。 从报道上看,有湖南海归说,“我上大学的时候,长辈给晚辈的钱,大部分是60元、80元、100元。 不知从什么时候,村里的习俗变成了一两百块钱,渐渐涨到300块钱、500块钱、600块钱,甚至1000块钱。 当然,商品价格是有原因的,但也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心理有关。 看到别人给的年钱越来越多,再不给,显然会“很没面子”。 在这种心理下,年钱的数额必然会越来越大。
一些地方的年钱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报道中,有受访者表示,“有的城市孩子回村过年,收到红包后抱怨太少,老人听了觉得很不舒服; 有的人搬到城里住了,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给晚辈的红包往往有五六百块钱,收到红包的一方在还礼时也拿到五六百块甚至更高, 而“标准”正在慢慢出现。“在这样的趋势下,说到年钱,很难给人带来节日的感觉,反而让人避之不及。 据笔者观察,有些朋友不愿意在春节期间回老家,因为不想见到那些“难缠”的亲人,也不想为了年钱让自己“大流血”。
年钱虽然是一种习俗,但涉及到财源,在一些地方,它已成为人们的“难以承受的负担”,甚至滋生了不良习惯。 从改变习俗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缓解这个问题的想法。 此前,云南、江苏等地已发文要求,以赠送年钱的形式,防止变相送礼,纠正,除近亲外不得赠送年钱。 在一些地方,年钱的数额受到村规的限制,以避免“惯养子女”。 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减轻成年人的经济压力,也是为了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同时,我们不需要过度,我们应该对新年钱的性质和价值做出明确的立场。 年钱的本质无非是美好的寄托,是长辈送给晚辈的祝福,这并没有错。 真正让年钱变坏的,是那些用年钱谋取私利、满足虚荣心的人的不良心态。 因此,将年钱还给简单,用适量的钱送上美好的祝愿是合理的。
每个人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很难要求大家都坚持同样的年钱标准。 在这件事上,尽你所能是基本规则。 对于身边的人,你也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对那些不想给大笔年钱的人有理解和尊重。
当大多数人不把年钱当压力的时候,年钱真的能让人开心,它的吉祥意义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