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因为他们将一家公司的几名员工送进了看守所。 其中,4名员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另有10人获取保候审。
这家公司就是遵牌通信,创始人张坤是华为海思前21级技术总监。 离开华为后,张坤凭借自己的技术经验在Wi-Fi芯片领域迅速崛起,并与华为海思展开激烈竞争,最终被华为起诉侵犯商业秘密。
调查显示,尊派通信研发的一项芯片技术与华为海思技术高度相似,相似度超过90%; 此外,有证据表明,遵派通信通过截图和摘录诱使华为海思员工窃取华为核心技术。
然而,这并不是华为第一次对离职员工采取此类措施。
回顾2017年春节前,华为内部报道称,吴斌等6名前消费终端业务中高层领导因涉嫌泄露机密被捕。 自2015年以来,这些员工已经离开,加入了华为的竞争对手,如乐视和酷派,其中许多人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更出名的还有李一男的案子。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天才,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华为副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华为的收入从41亿元飙升至200多亿元。 2000年,华为宣布老员工可以离职创业,李一男申请了。
李一楠离职后,创立了港湾网络,开始与华为竞争。 结果,众所周知,任正非成立了“香港办事处”,港湾网最终被华为击败并收购。 李一男在华为的待遇从教子变成了“犯人”,最终因内幕交易入狱。
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经济发展和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我们强烈谴责通过盗窃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也反对剽窃和模仿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也不主张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对离职员工进行过度打压,更不主张将离职员工送进监狱。 因为技术和知识是人类创造的,在自由市场环境中,人才本质上是流动的。 按照华为的标准,许多伟大的人会被认为是“坏人”。
镇压和监禁不会阻止技术和知识的流动,人才总会以更好的方式流动,以返回。 任何形式的镇压最终都将被证明是无效的。
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例,他在新能源汽车和火箭领域的开源战略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他在2014年宣布,他将放弃特斯拉的所有专利,允许任何人在不侵犯商标的情况下使用他的技术。 马斯克的理念是“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而不是压垮竞争对手”。
华为要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就需要在管理上做出改变:一方面,给予员工更多的授权和资源,让他们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普通员工; 另一方面,它是提供实际的激励措施,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奉献口号和对未来的虚幻承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