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五次战役是我军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尤其是铁原抗战,几乎被我军第63军全歼,铁原抗战也是朝鲜战争从对峙走向僵局的转折点。
志愿军第63军在付出了2万余人的牺牲后,与敌人的十国联军进行了14天的血战,最终使我军主力撤退到北纬38度线,挽救了10万志愿军的生命。
接替麦克阿瑟的第二任联合总司令李启伟忍不住感叹道:"敌人再一次以空间换时间,能够在大量部队和补给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逃脱"。
战后,第63军军长傅崇碧终于从重伤昏迷中苏醒过来,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要士兵"。
**含泪说:"给你士兵"。
两个月后,第63集团军又补充了2万名新兵,可见其悲剧的严重程度。
在朝鲜战争的前四场战役中,经过志愿军的英勇战斗,联合同盟早已失去了斗志,被我军赶到了线以外,无法撤退。
为了向美军施加国际压力,加速朝鲜战争的结束。
1951年4月,我军主动发动第五次战役,越过北纬38度线,意图歼灭敌人的大量生力,迫使美国进行和平谈判。
但这一次,我军的战术失误,加上前四战的胜利,让志愿军信心满满,认为强大的美军无非如此,开始低估敌人,这一次我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为之前的失败,最嚣张的麦克阿瑟被免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国将军李奇微。
李奇微和麦克阿瑟都是西点军校的校友,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参加过二战,在太平洋战区立下了巨大功劳,是美军人人都害怕的军事将领。
与傲慢的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谨慎,注重细节。
他接任联合**总司令后,通过研究志愿军的阵型和战术,终于看出了破绽,发现我军的命脉是后勤。 由于我军装备落后,没有机动运输线,制空权掌握在美军手中,后勤物资供应无法保证,前线营地的粮食物资只能维持一周"崇拜攻势"。
李启伟不愧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将领,他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了志愿军的作战技巧,还采用了引敌纵深的战术。
他知道,志愿军是一支铁血大军,意志力非常顽强,就算是炒面掺雪水,志愿军也不会后退一步。
因此,李启伟试图通过引诱敌人进入纵深的办法,拉长志愿军的战线,准备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饱和攻击。
于是李奇微命令范弗利特战略性撤退,每天只撤退32公里,避免与我军发生激烈交火。
李启伟刚才要求美军**动用先进的火炮对我军进行远程消耗。 此外,还派出轰炸机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我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志愿军得不到有效的后勤支援。
到我军到达汉城时,部队的补给和食物已经用完了,士兵们每天都饿着肚子,只能啃树皮喝雪水。 另一方面,敌人队形整齐,士气高涨。 这时,***才意识到,志愿军已经进入了李启伟的包围圈,必须立即撤退。
就在这个时候,美军突然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派出机械化装甲部队迂回穿军。 这正是我军前期用来打败联盟的战术,其实是李启伟学来的。
联合**切断了志愿军前线后方的桥梁和通道,在前线给了我军强大的炮火攻击。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军不得不立即撤退,但敌人利用强大的机动性,组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来回穿军,切断了我军的军团,而正面阵地则被十国联军逼近。
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很可能在这里被美国歼灭**。
李启伟把这个算盘打得不错,却低估了我军的作战能力。
志愿军是历经百战百战的勇士,即使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创造奇迹。
为了使我军主力有效撤退,第63军奉命阻击铁原联合进攻。
铁原是一个交通枢纽,地势平坦,土地平坦。
第63军隶属于第19兵团,人数为24000人,为了有效保证我军主力的撤退,至少需要15到20天的时间才能将十国联军阻击到这片空旷地带。
第63军面对的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10国联军,人数约5万人,轮流轰炸火炮1300余门,坦克180辆,飞机数百架。
另一方面,第63军只有敌人的一半,只有240多门火炮,没有坦克和飞机。 想要在铁原的空旷地带阻拦敌人,暂时会很困难,但一定是极其悲惨的。
第63军傅司令员憋死心,保证***:"就算第63集团军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会让范弗利特前进半步"。
为了吃掉我军十万兵力,李启伟动用了一切兵力,敌五万多人联合攻击我军,甚至派出飞机和坦克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短短一个时辰,敌人就向我阵地倾泻了4500吨炮火。
然而,第63军采取纵深梯队部署的方法,少调兵多兵,战术上采用正面抗击和侧翼反击相结合,但始终不让敌人向前迈出一步。
但第63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几乎全部动用了兵力,就连炊事班员和通讯员也被派往战斗前线。
经过14天的殊死搏战,第63军光荣完成了任务,挽救了10万志愿军的生命。
而第 63 军 ** 最多 220,000,但敌人的损失也是150,000人。
通过血肉之躯,第63军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我军所向披靡,以全军牺牲挽救了志愿军主力,也赢得了敌军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