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消费走在前列 江新白.2024年,几大奢侈品牌纷纷宣布涨价。
2月,路易威登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次调整:涨价涉及的包包主要有4-5个,涨价幅度在1000元左右,大部分都是近期的热门款式。 这已经不是LV近两年第一次涨价了,据悉,去年6月和9月,LV宣布了两次涨价。
无独有偶,爱马仕在2024年财报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将调整其全线产品的价格,预计全球涨幅将在8%-9%左右。 2023年,爱马仕全球平均增长7%,其中日本的增幅尤为显著,整体增幅超过10%。
此外,还有香奈儿、蒂芙尼、迪奥......据统计,近三年来,香奈儿、古驰、普拉达、迪奥等头部品牌的平均涨幅均超过32%。 LV平均一年涨价近三次,单次涨幅高达15%;Dior的活跃度不小,平均涨幅超过10%。
不过,涨幅最大的是香奈儿,过去三年涨幅超过60%。
奢侈品牌的频繁涨价,对于一群热衷于屯宝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喜气大开,尤其是与黯淡的**和**相比,一个包的收益率有时勉强令人满意。 今日,又一波涨价潮猝不及防,会不会有人重拳出击来安慰被金融市场伤透的心?
一个“疲惫”的投资游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奢侈品的意义被一次又一次地添加,除了象征属性和社会属性外,还逐渐增添了一丝投资。 在此前的奢侈品涨价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品牌专卖店的热度不降反升,诡异循环的逻辑呈现出来
奢侈品价格越高,越容易卖,卖得越好,涨价越频繁。
当然,那些排了很久的消费者,可能并不是真的对奢侈品感兴趣,或许,在他们眼里,这已经成为了一款值得一试的投资游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越萧条,娱乐就越倾向于投资,这并非没有根据。
这种模式在莱坊的奢侈品投资指数中很明显,该指数此前在其追踪的10种奢侈品收藏品中增幅最高,包括艺术品、手表、珠宝、硬币、葡萄酒、老爷车、彩色钻石、手袋、家具和稀有威士忌。
在12个月期间,累计总价值增长了7%。
这个数字远高于一些看似稳定的投资回报率,例如同期伦敦市中心的优质房产增长了1%富时 100**5%;*1%。更有趣的是,7%仍然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差的奢侈品收藏品货币化。
毋庸置疑,大环境的悲剧性反差,让年轻人购买奢侈品包包作为另类投资显得尤为合理。 考拉海外购物发布报告称,近三年来,大部分奢侈品包首年涨幅为5%至20%,最高涨幅高达95%。
瑞银(UBS)的一项数据还显示,在过去20年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领先的奢侈品牌平均上涨了2.2%的通货膨胀率5次。 环顾奢侈品二手市场,很多一梯队的大牌经典产品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值属性。
在社交网络上,有人分享自己在2016年买了一个奢侈品牌手袋,在品牌官网上价格翻了一番,一条香奈儿金色双C复古项链,有人净赚了37264元。 爱马仕《金刚三大金刚》中的铂金包Berkin、Kelly包和康斯坦斯包,由于流通难度,在二手市场甚至能翻倍溢价。
种种迹象都激发了消费者追逐奢侈品价格的欲望,当一切都可以投机时,时间和躁动的市场无疑成为了最好的催化剂。 但到了2024年,去“屯保”还是明智之举吗?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奢侈品市场目前正在加速收缩。
根据麦肯锡《2024年时尚产业报告》**,全球时尚产业增速将从2023年的5%-7%放缓至2024年的3%-5%,奢侈品行业将更加荒芜。 以欧洲为例,奢侈品市场预计2024年将同比增长3%-5%。
与上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为10%,2023年下半年为5%-7%。 这意味着仅在欧洲,奢侈品市场的增长率今年就萎缩了近一半。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奢侈品市场有望增长4%-6%,2023年上半年增长16%,2023年下半年增长1%-3%。
再往前追溯,2020 年为 32%,2021 年为 40%。
宏观数据可能并不直观,但Ladymax去年12月报告称,与前两年的奢侈品消费热潮相比,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现在会等待自己喜欢的奢侈品打折后再购买。 排队购买涨价包包的消费者依旧雄心勃勃,却不知道寒风吹来,一切都在慢慢变冷。
这个生意不能被别人转吗? 奢侈品价格一涨,二手市场就间接热闹起来。
《2022年中国循环时尚产业创新研究报告》**到2025年,仅国内二手高端消费品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000亿元。 《2023循环时尚行业趋势报告》还预测,到2025年,国内第二奢侈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0%。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二手店,都欣喜若狂。
目前,这项业务显然已经引起了奢侈品牌的注意。
去年3月,蔻驰在中国正式启动转售计划,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四个城市开设了五家指定门店,消费者可以将品牌的旧包带到柜台进行评价**。 事实上,在蔻驰之前,古驰(Gucci)、华伦天奴(Valentino)等品牌都推出了线上自营二手平台,劳力士也自行销售二手产品。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二手市场的潜力已经催生了无数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如寺库、优邑易派、宏板、飞宇二奢等。 然而,这些平台的存在不仅没有进一步满足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反而滋生了很多混乱。
例如,**豪华轻松拍摄的率被曝光在4%以下; 已转投的红布林黑猫投诉多达3375条,依托抖音流量的飞宇二霓科技投诉数量已达304条。 这些数字足以让整个奢侈品市场颤抖,品牌最终会亲自到场,这也意味着要把事情摆正。
卡地亚的母公司曾表示,将建立全球首个奢侈品区块链Aura,为消费者提供所有奢侈品牌产品的验证和溯源服务。 当二手市场逐渐成为整个奢侈品行业不可忽视的利益环节时,品牌自然不会让这股“肥水”流入别人的领域。
二手奢侈品的利润有多高? 数据显示,到2030年,奢侈品的转售可以使品牌利润率提高40%。 仅转售一项就可以将每件产品的收入提高 65%。 经典款的卖点更多,Red Brin 数据显示,转售一个爱马仕铂金包的利润超过 250000元,转售爱马仕凯利包包的净利润超过10000元。
据VIP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顶级品牌包包平均**涨幅超过32%,品牌因涨价而实现利润增长超过150%。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亲自参与二手业务,远不止是把握利润点。
不可否认,奢侈品有着与生俱来的品牌价值,而耀眼logo背后隐藏的故事足以让一群消费者叹息追随,进入二手游戏,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为了迎合当下的永续趋势,丰富品牌价值, 尤其是近两年,奢侈品牌开始追逐年轻人。
一方面,年轻人是可持续消费的主要群体。 根据《迈向绿色未来》,Z世代消费者愿意多花28%的**来支持可持续品牌,76%的消费者表示会增加购买量以表示支持。 另一方面,二手奢侈品的目标客户群也是年轻人。
虽然年轻人的消费水平比以前低了很多,但从长远来看,奢侈品牌更焦虑于自身的处境,有数据显示,年轻一代对奢侈品牌一直看重的文化传承缺乏了解,只有30%的年轻买家表示熟悉奢侈品的产地。
年轻人不懂奢侈品的贵族故事,二手生意或许是弥补的好办法,但首先要确保生意不落入别人之手。
正在被破坏的“神秘”早在几年前,奢侈品就在加速摧毁被消费者视为神明的“神秘”。 在早期,奢华是每一次出现在镜头前都不可或缺的,就像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穿着纪梵希的小黑裙作为优雅的代名词一样。
今天,奢侈品正在下沉。
2001年前后,LV、香奈儿等多家奢侈品店首次出现在上海恒隆广场的五星级酒店。 从2005年到2008年,品牌聚集在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2018年,他们开始向新的一二线城市移动。
2019年之后,众多奢侈品牌纷纷涌入直播间,从大屏跌落到短屏**。
LV当年在直播中被网友嘲笑,雅诗兰黛每年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十几条广告。 调查显示,近40%的消费者认为奢侈品参与直播“便宜”。 自 2021 年以来,奢侈品牌开始联名合作,Prada 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湿货市场,Fendi 与喜茶携手合作。
这些举动看似在打造高端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亲民氛围,但实际上,却极大地破坏了品牌原有最珍贵的距离,大多数消费者最看重的保值价值被这种反差慢慢压制住了,要知道,过去奢侈品为了不失去品牌风格, 基本上不是玉石。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Burberry,它曾经烧毁了25亿库存。 在过去十年中,爱马仕被烧毁的库存价值早已超过9000万美元。 如今,热衷于“与人民共度时光”的LV们,只有两种方式来挽回他们所抛弃的土地的面貌:
或者,像现在这样频繁的价格上涨,这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信手段。 不过,并非一帆风顺,“轻奢巨头”蔻驰宣布涨价,消费者纷纷抨击,两三千品牌的平均价格显然没有提价的资格。
或者,把顶级高净值人士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群体是普通消费市场之外的。 根据VIP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1000家奢侈品核心客户中有3家贡献了82%的销售额。 根据奢侈品协会的数据,奢侈品行业总收入的 40% 来自顶级高净值人士,他们仅占人口的 5%。
什么样的人被认为是高净值人士? 据悉,LVMH以高净值人士为核心设定了苛刻的门槛:个人年收入超过300万,或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万。 因此,奢侈品不时推出,以迎合其核心客户,同时也显示出其高不可攀。
例如,爱马仕的价格为 16一辆5万元的自行车上了热搜; 然后是 Balenciaga 推出了一款像垃圾袋一样的新包,售价达到了 120,000元; LV走到运动场上,推着一套乒乓球......价格高达20,000元这些产品显然不是针对那些等待升值的人。
涨价不过是奢侈品牌邀请你进骨灰盒的商业游戏,可悲的是,那些进不去的消费者在同一个地方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子,同时欺骗了自己和别人,他们也在迷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