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
山东潍坊杨家埠新年画《女十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
江苏无锡惠山泥塑《新年音乐》巩奇收藏,中国美术馆。
花灯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
河北三河剪纸《小鸟莲花》,赵静安收藏,中国美术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中,中国古代人把谷子的成熟看作是“一年”,粮食的播收周期也成为人们生活的节奏。 春、夏、秋、冬,在年末,冬到春,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 为此,人们拜天拜祖,祈福吉祥,宴饮佳乐,招待新旧,形成一系列盛大喜庆的民间活动。
中华民族的春节不仅是节日的狂欢节,还包含祭祖、过年、祝福、团圆等祭祀活动及其内涵,不断构建每个人与已故先辈、过去的历史、浩瀚的自然、时间的无尽流淌之间的联系, 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不断渴望和充实现实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不断表达和实现对善与美的追求。这些不仅具有精神性和实用性,而且往往具有有形和有形的,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美学中进一步浓缩和升华。
就像春节的传统一样,人们从小就开始为“忙碌的过年”做准备,洒洒掸尘,购买年货,蒸包子,张贴新年图画,春联,“福”字,橱窗花等。 天津俗话说,姑娘要花,男要炮,老人要毡帽。 春节是庆祝,是更新,是对美的追求。 农历新年到来时,人们穿上“清供”,参观庙会,走在花街上,玩社交火,舞狮舞龙,看灯笼,表达情感,表达愿望,感受欢乐和喜悦,以生动生动的形式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不仅是民俗,更是艺术审美,春节的艺术是民俗、大众、民族对美的创造和体验,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过程。
如果把丰富多彩的春节民艺划分,大致包括祈福吉祥的艺术、家装艺术、宴饮美术、娱乐艺术,涉及春节文化仪式和意义的艺术呈现、装饰美学和娱乐体验, 它们往往相互交织,在装饰空间、装饰氛围的同时,表达了告别旧迎新、迎吉祥春节的意义。
首先,在传统的春节中,家家户户都张贴门神、新年画、“福”字、窗花、门注、对联等,这就是“千家万户瞳日”,喜庆而温馨。 陕北新天佑唱,春节挨家挨户走,“一看窗帘”。 门上的春联和窗上的窗花,透露着一家人的精神。 还有门神、年画、“福”字、门注等,色调多为红色,配色往往华丽而强烈,形象图案是人们最熟悉的,明亮甚至夸张,常有眼神,有头,有头,文字有力, 画中有一出戏,人看不厌。姬睿的文字、酣畅淋漓的书法、雄伟的神像,以及好天气、国家安定、家庭幸福、幸福长寿等理想生活的图画,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寄托,也成为善美的社会教育和精神感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民间画剪纸不仅在创作中注重“知人知物知时”,表达了大众的爱好和追求,也满足了传统家居环境装饰的需求。 比如门神有房门之神、房门门神、街门门神; 新年画包括门上的门画、灶墙上的炉画、客厅墙上的四屏风、炕画、桌画、窗画、画画等; “傅”字在大门上也有“傅”字,在水缸、柜子、牛棚马厩的门上也有“傅”字; 精致透明的剪纸不仅有窗花,还有天花板花、灯笼花、供花等......装饰包罗万象,日子被鲜花打扮。
除了这些用于张贴的艺术品和装饰品外,传统的贺年家居装饰艺术还包括“隋清供品”,即在室内书桌上摆放装饰品,包括时令水果、花卉盆景、古董和奇石等。 所谓“山家除夕无事,梅花为年”,或者如文人学者王增奇所说,就算牡丹梅花不好得,养一盆青蒜代替水仙,也要有一点色泽。 无论是浓郁典雅还是古朴清新,春节的装潢都是喜庆的,赏心悦目,充满希望。
在食物方面,祭祖、除夕夜、除夕大餐、吃年饭等,比平时更加丰盛,不仅是对食物本身的丰富体验,还蕴含着丰富和美丽的意义,往往从食物形态和味道的美上升到精神情感的美。 比如腊巴,五谷粥粥吃粥,送粥给邻亲朋友,这种珍惜事物、爱护事物、给予分享事物的习俗,超越了一粥一顿饭的味道,进入了一种文化、精神的仪式体验。 再比如山东胶东地区,从小到大的传统春节,家家户户就开始蒸枣饺子、烤糕点、做长寿桃子,做各种吉祥鲜艳的面花,这些不仅是节日饮食的一部分,还被用作礼物和供品,从美食的美丽到情感的交流, 成为一种精神共鸣。艺术家张鼎曾回忆说:“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度过的旧历岁月......当时,我最满意的是信使,妈妈调整了一个胭脂棉盘,用筷子蘸上胭脂,给刚出来的馒头,一个个红点“,一个个圆圆的红点,点点滴染了过年的气氛,如果没有它,”好像光秃秃的,荒凉的, 缺少一些东西,不像新年的样子”。这种“点点滴滴的美”,是一种人生的美境界。
春节期间,还有各种娱乐庆祝活动。 俗话说,“老百姓,要欢喜,要赶会,唱歌,让社区火起来”,高台高跷、舞狮舞龙、鼓舞乐、杨歌等民间艺术在社会之火中,鲜花会聚,城乡自发表演生动,互动人群如山海, 欢快的鼓乐激昂昂,表演艺术的妆容或面具往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共同组成热闹的节日庆典。此外,从除夕到农历正月十五,在广袤的城镇和村庄,商店和家庭经常悬挂红灯笼。 “灯高低,灯下扬阁”,陕北乡村,农历正月十五夜,黄河转九歌灯阵; 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的篝火歌舞......正在蓬勃发展灯光与歌舞交织,表达了中华民族真挚朴素的情感。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春节祭祀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依然宏大宏大,春节的艺术与美学依然温馨深深的传承着创新。 如今,千里万里回家过年,春节成为一种文化物候; 过年文化创意、服装等“国潮”汹涌澎湃,中国红、吉祥图案、肖像成为潮流元素; 传统的新年仪式、歌舞娱乐也正在突破圈圈,成为“民族风情”特色,在新一代人群中产生了新的共鸣。
山川宽阔,天下星辰皆河。 春节是一条被中华民族浸没了数千年的文化脉络,积蓄和传承着生命的力量和追求。 民间艺术中的春节穿越历史,超越物质,在追求美好、善良和幸福中展现人生的理想与意义。
(作者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