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名单
近日,一条“花130万帮女儿成网红2年无成”的微博帖子冲上了热搜。
原因是江苏某吴姓女子想让女儿被包装成网红,于是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自称在娱乐圈有关系的陈姓男子团队,并支付了130万元。
陈姓男组为吴女士的女儿拍摄了125个项目、28个都市题材**、8首原创歌曲和MV,上传到网络平台后效果并不理想。
吴姓女子将陈的团队告上法庭,要求退还已支付的130万元。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评论网红需要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才能成名,一个都不能少;
有人说花了那么多钱都搞不到网红,似乎不适合走网红之路; 有网友表示,还不如把花的钱投资,还是能听到的。
不过,随着热搜,吴女士现在的火比女儿还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补偿”。
随着“网红”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挤进这个名利场,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和准备分一杯羹,希望自己也能乘着时代的风,成为站在时代前沿的舵手。
有**报告,在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调查中,有多达61人6%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行业。
的确,每天都有络光的网红层出不穷,成名似乎很简单,网红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几天不上线都不知道这些网红新人。
且不说网红背后的包装公司,一旦嗅到可能爆款的新人,就会立刻压上什么角色,“CP”,还有悲哀的经历都会被压下去,打造出立体全方位长久的爆红网红,不管是宠迷还是虐粉丝,到头来都只是把商品带成实心粉。
上个世纪,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曾说过:“明天,每个人都可以在5分钟内成名”。
网红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这句话,随着短**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从**时代开始。
不管是真实的事实还是伪装的剧本,越来越多的奇特情节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那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成为了红人,走上了半真半假的成名之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幻想,那些站在**对立面的人,有一天会做不了自己? 事实上,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对于普通人来说,成为网红意味着将自己所有的隐私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
有人曾经抱怨说,做博主就是用你的隐私换取流量,把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摊开给别人评论。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也不能生气,谁让我们吃了这碗饭,这个时候,谁有一颗玻璃心的人都受不了。
比如因为一首儿歌《Dig Dig Dig》而走红的幼儿老师桃子,之前在家被曝出自残,说网红之路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还有曾经宣传反诈的警官老陈,因为跟别人一起宣传反诈而走红,人气上来后辞职成为网红,然后人气越来越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在直播间哭了,因为我的家人之前被网络欺凌过,但不是很受欢迎。
也有网红走红时靠剑走边,自身行为耸人听闻,靠拍低俗剧情走红,甚至编造假剧本博取眼球,最终结果不会太久。
比如之前短**平台上的大网红“二驴”,靠拍幽默笑话走红,为了赢得更多流量,开始摆姿势,捏造虚假剧情,甚至有涉黑剧情,引起群众恐慌,被平台**。
面对利益和金钱,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正直、道德和真情,不择手段地追求流量,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走上不归路,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更多的网红更像是昙花一现,流量容易获得也比较不稳定,“失迷”的原因大多是人格的崩塌。
比如之前的李佳琪事件,虽然他红了很多年,但作为直播的负责人,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大众视野,是因为直播间的诸多好处和带货时的真实感受。
而《坍塌的房子》就是要让粉丝看到他走红后的真实样子,感同身受资本,而不是站在粉丝的角度去考虑。
79元的眉笔只是外表,真正的原因是“人格崩塌”,初衷不尽。
对于有影响力的人来说,言语和行动非常重要。
普通人要想成为网红,首先要成为一种“商品”,一种根据粉丝需求定制、赢得大众喜爱的公益品。
成为网红,意味着进行身心的全方位转化,承担起比普通人多几倍的社会责任,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审视和讨论,你的家人、朋友或者你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而被拉出来讨论。
在网红时代,流量就像一个巨大的**笼子,把你困在里面供人观看。
知道了这一点,你还梦想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人吗?
梦想成为笼子里不叫人而是商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