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我国消费需求呈现逐步恢复的积极态势,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提升,成为推动整体经济企稳反弹的主力军。
同时,消费需求复苏步伐不如预期,动能不够大,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预期不稳定、经济信心薄弱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为了进一步稳定预期和增强信心,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一是要继续优化加强宏观调控,努力扩大市场需求。 在短期内,这是增强信心的最实际步骤。 从目前对今年增长环境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短期内都难以有效缓解需求不足的压力。 在此宏观背景下,要进一步细化、充实和完善各项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复苏的政策,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要求。 目前,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重点在民营企业身上。 **高度重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就是要在两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方面,要真正落实要求,让企业真正看到实际效果。 要抓好出台细致具体的政策措施,使其可操作、可测试。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壮大的思想理论基础; 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政策环境稳定性的信心。 调查显示,创业者最担心的不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是政策的不稳定。 稳定的政策环境将鼓励企业家进行长期投资。 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当地调整政策,但相关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引起相关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适应新的政策要求,企业往往需要增加新的投入。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这就要求今后的政策调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上取得一定的先進。
四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继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并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三项和第四项, 这说明**高度重视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土地制度、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财税、社会保障、干部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仅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挖掘和释放我国经济巨大潜力十分重要,也是稳定预期、增强信心的关键举措。 下一步是推进改革的实施,我们将着力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留出更多基层探索空间,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地方领导干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对干部的积极激励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五是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在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环境将更加复杂,挑战和困难也将显著增加。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重点,在充分维护中国利益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更加单边的方式扩大对外开放。 同时,要处理好释放内需潜力与扩大外需、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新格局。
总之,中国具有显著的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我们充分贯彻国家决策部署,保持战略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不断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就一定能够实现消费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作者张俊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