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家中,最难的是莫言。
莫言面临的困境比任何当代中国作家都多,自成名以来,他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批评、攻击和谩骂。
这一次,有人告莫言,这次袭击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在过去,对莫言的批评和攻击仅限于言语层面。 如今,以“涉嫌抹黑英雄烈士、违反英雄烈法”为由直接起诉莫言,实在是开创性之举,将对莫言的攻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已经阅读了起诉书,但我不想反驳这一切。 虽然博主煞费苦心地列举了莫言作品中的细节,但他并不真正懂文学,对任何文学都不在乎。 人们试图扣上帽子,你必须努力谈论推理和常识,这是非常无趣的。
大V押蛇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感受,他说,当张艺谋把莫言的《红高粱》拍成电影时,被骂羡慕外国、抹黑中国、别有用心等等,谁知道30多年后,人们开始骂莫言,“骂的理由差不多,辩护的理由也差不多”, 这让人产生了巨大的荒谬感。
押沙龙说:“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已经永远跨过了骂'红高粱'的阶段。 那些道理是非对错,早就清楚了,没必要再啰嗦了。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是的,每隔几年,就要上演一出类似的在网络上骂“红高粱”的伎俩,上一次是在2021年。
莫言在诺贝尔奖获奖现场讲述的妈妈捡麦子的故事,在2021年被翻出来,说是捏造事实,故意抹黑中国,他还质疑莫言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讲摘麦穗故事的意图。
当时,还出版了***。莫言的问话是无法忍受的“,从制高点列举了莫言的四大罪行:
第一,刻意揭露社会的黑暗;
二是蓄意抹黑新中国;
第。 3.发泄心中的怨恨;
四是迎合西方反华势力的需要。
再加上这份控诉书,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莫言已经变成了一个“总是揭露社会黑暗、刻意抹黑中国的谄媚外国作家”。
但对于像我这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毕业生来说,这种对莫言的批评是很奇怪的,因为之前学术界对莫言的批评要么与此无关,要么恰恰相反。
2013年,一本名为《莫言批判》的书出版,40多位文评家和教授对莫言及其作品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地毯式火力轰炸”。
本书的序言为莫言仔细梳理了九项“罪”,言辞犀利无情:
1.醉于脐下三寸;
2.热衷于写酷刑和血腥;
3.沉溺于丑陋的东西;
4. 在民事立场上迷失了方向;
5.道德审判的流放;
6.无视妇女尊严;
7、缺乏语言修养;
8.叙述不知道比例;
9. 写作仅限于重复。
这些批评虽然尖锐甚至有偏见,但总体上保持了文学批评的立场,而不是无视事实、进行诽谤和谩骂的恶毒攻击。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术界的批评都集中在莫言的“系统”身份上。 例如,文化评论家王晓宇曾说过:
莫言的问题不在于自己在作家协会体系内,而在于他这两三年来迅速将自己制度化,在一系列事件中坚定地站在了制度的一边。
王小雨说了一系列关于莫言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抄录演讲稿,并在事后坚称抄录正确;
写打油诗赞美“重清模式”;
为审讯机制辩护,说它与机场安全一样必要;
拒绝......凡事都有一定的意见
再加上莫言作为协会副会长的身份和他在各种场合的政治立场,莫言被认为是主动接受体制,拒绝知识分子的责任,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于是,莫言又被知识分子批判,被廖亦武称为“民族作家”,被徐吉林称为“平庸的故乡”,被萨尔曼·拉什迪称为“体制下的懦夫”。
面对学术界的自己言行举止莫言已经用过很多次了工程在他自己的辩护中,他曾经说过:
如果这些人读过我的书,或者他们的朋友读过我的书,他们就会知道,我对社会阴暗面的批评一直都是非常尖锐和非常严肃的。如果他们读过我的书,他们就会明白,我同时在写作,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现在回想起来,莫言的写作,不仅在当时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写成的,现在依然如此,甚至超越了它。
莫言的困境在于,对右派批评的解释,是左派攻击他的理由和证据。
这很有意思,左派的人批评莫言抹黑体制,而右派的人则指责莫言过于支持体制。 右翼学术界无视莫言作品中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专心折磨莫言言行,质疑你的知识分子地位**; 左派人士在言行上无视莫言与体制的亲近和认同,一心围捕和打压莫言的作品,质疑你抹黑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动机。
左右两边把莫言放在火上一起烤,左右两边不高兴,两边都差点被烧焦。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莫言面临的困境比任何当代中国作家都多。
再细看这些年来关于莫言的争议,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逐渐退去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学术精英对莫言的批评早已让位于大众的讨伐。
在“**叛徒作家”、“把刀交给外国势力”、“叛徒文学领袖”的大帽子飘扬的时代,学术界对莫言和政治的过分亲密和严厉的批评显得过于奢侈、不合时宜、滑稽,有一种不真实的荒谬感。
莫言的《胸脅肥臀》出版后,著名作家刘白雨、魏巍、武汉大学教授贺国瑞都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军队的著名诗人柯渊甚至说:
如果我们允许这种作品充斥文学界,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就会变色......我建议,对“胖乳房和胖屁股”的讨论和批评应该创造更大的动力,就像重创一样,以阻止这种不健康的趋势。
历史不会重演,只会押韵。
从老一辈作家嚷嚷要打墨言,到学术界对莫言的文学批评和身份批评,再到对莫言的起诉,历史就像鲁迅笔下的苍蝇。飞了一小圈后,他回来了,停在了原地
起诉莫言,绝不会是这波的最后一波,也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飞蛾扑火。
起诉莫言,很有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他们期待的不是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而是趁着这件事情收获一波流量。 收割流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大张旗鼓的举动,会让那些早已死去的东西的渣滓起来,借尸来复活他们的灵魂。
那些美好的东西,是那么的难建,需要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奋斗,却是那么容易毁掉,只需要几个小丑发几条微博。
说实话,我不喜欢莫言,他的语言从来没和我一起过考验,叙事的比例不足让我很难读懂,但这些应该只是关于文学的,而不是海报。
看到这么多人批评我现在不喜欢的作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只是感到非常担心。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Liangjian,ID:liangjian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