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多项养老金利好消息。 河南省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从这些消息来看,2024年的养老金**,也就是养老金的“连续20次上涨”,确实越来越稳定。 好消息是什么?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养老金的好消息。 一是去年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等三险收支稳定,2023年总收入为792亿元,支出79亿元,当期余额8300亿元,累计余额824万亿元。 这说明我国收入稳定,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其实国家制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就是支付固定收入,稍微结余一点,留一部分积累,当期结余还是能应付诸多风险的。
二是国家养老保险统筹工作持续推进。 2023年,北京、上海等最后几个地方也将接入全国社保信息系统,为我国养老保险统一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它还促进了参与者在全国各地的流动。 未来,养老金待遇的调整会越来越近,最终趋于统一。
三是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到2023年底,投资经营规模为186万亿元。 这有利于实现我国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毕竟虽然钱在银行里稳定,但收入也较低。 从长远来看,**委托投资和运营将获得更高的回报。
近日,财政部也公布了几个好消息。 一是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越来越大。 2023年,仅基本养老金一项,就安排1万亿元财政补贴。 这还只是**级别的补贴,如果算上地方层面,规模会更大。 根据2022年全国社保收入决算表,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约710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约3440亿元,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约5910亿元。
二是推进国家养老保险统筹。 最显著的特点是全国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得到了合理调整。 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制度不同,2023年整体调整规模为2716亿元,调整比例应为4约5%。 累计结余的调整可以充分发挥积余的作用,保证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 特别是黑龙江省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已连续多年为负,到2022年底将出现负值1亿元。 同期,广东省累计余额达到15,7227亿元。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管理。 主要是通过规范各地收支行为,推行更加公平合理的融资待遇政策,推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 事实上,全国各地养老保险待遇政策和收支行为确实存在很多不一致之处,需要规范化。 例如,过去在深圳和厦门,最低缴费基数的下限是根据最低工资确定的,但可以享受养老金的优惠照顾政策。 因为按照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即使缴费基数为0,也可以累积0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5%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待遇标准统一后,确实比较合理。
截至目前,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已接近6万亿元,能够保障老年人养老金及时足额支付。 通过以上消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养老金“连续20次上涨”确实越来越稳定。
事实上,社会保险法早就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福利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名义上增加63%,扣除**因素,实际增长61%。也就是说,**的价格为02%。此外,2023年我国工资收入将达到22053元,同比增长71%。2022年的增长率仅为49%。工资收入和物价均有底,养老金连续19年调整有先例,因此养老金“连续20次上涨”被取消的可能性不大。
但近年来,养老金调整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 例如,从2008年到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率始终为10%。 2016年实行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统一调整,综合调整幅度为65%。在2017年及以后,调整率逐年降低到目前的38%。
诚然,2023年的工资增长会比2022年好,但话又说回来,2023年我们的人口将再次减少208万人,更重要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693万人。 换句话说,老龄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 为了应对1962年和1973年出生的人口的“退休潮”,我们很难回到以前养老金快速增长的状态。 因此,预计2024年的养老金增长将为35%~3.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