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1万余名联军轻松攻占塘沽,攻占大沽北岸炮台。 这时,僧灵琴选择了全线撤退。 倒不是胆小怕战,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清**还在和联军谈判,另一方面和尚准备把敌人引诱得更深。 他对自己的蒙古骑兵充满信心,认为英法军队“不利于陆战”,“如果船登陆,就更容易利用其优势和劣势”。
谈判破裂后,清军积极部署。 9月21日凌晨,宋灵琴精锐骑兵与英法联军在巴厘桥大打出大杀四方,结果清军的战略战术完全失败。 在看电影《焚烧圆明园》的时候,总觉得蒙古骑兵如果再用力一点,说不定就能赢! 事实上,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无法用英雄主义来弥补。
在电影中,格林琴和尚组织蒙古骑兵躺在马背上继续冲锋,以躲避子弹。 **电影《焚烧圆明园》截图。
粉碎清军炮兵的拉希特炮兵系统。
在英法联军占领大沽堡时,从北塘绕道登陆是关键之举。 然而,在“海防安排折叠”中,森令琴自以为是地认为,在北塘和天津之间,蒙古骑兵随时都可以齐射。 ”
结果,1860年8月14日,塘沽落入敌人之手。 在塘沽之战中,清军的炮兵和骑兵表现非常糟糕。 法国士兵查尔斯·德米特莱西在日记中记载:“[清军]的炮弹根本没有准确击中,但它们飞过我们的大炮,落在500米外的参谋部和200米外的步兵之间。 同时,清军还在使用后膛滑膛炮,没有所谓的固定弹药,炮兵的射程必须通过调整推进剂的量来调整,所以射速极慢,发射一发炮弹需要几分钟。 然而,英法联军的马拉菲尔德炮兵却趁着清军“射击开始放慢速度”,“炮位向前移动了400米、300米,火力加倍猛烈”,最终让清军的炮兵“完全沉寂”。
大沽堡旧址。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僧王并不是唯一一个对蒙古骑兵盲目自信的人,对英法军队的炮兵技术毫无概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英法两国的炮兵装备体系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长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认为,清军在巴厘桥战役中装备的火炮,在技术上与英法军队的火炮相差不远。 究其原因,英法双方在1859年才开始逐步升级线膛炮,而法国的“拿破仑炮”还是前装线膛炮。 然而,在战争中,系统是核心,在火炮装备体系的建设上,当时的法国“拉希特”系统不仅甩掉了清军几条街,而且比英国的康格里夫火箭和阿姆斯特朗火炮组合要强大得多。
巴厘岛大桥的位置如图所示。 **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法国军队的炮兵开始突飞猛进。 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格里博瓦尔系统使法国获得了一整套相当标准和科学的火炮装备序列,包括大炮和榴弹炮,以及配备实心子弹、霰弹枪等的弹药。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开始分批装备团炮(基层步兵部队使用的小口径步兵炮),拿破仑亲自改装了格里博瓦尔系统。 随后,法国陆军在格里博瓦尔系统和拿破仑的11年火炮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瓦利系统,再次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通过修改枪身的设计,法国人扩大了野战炮的射程,同时减轻了整体重量。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法国的炮兵系统基本上是沃利系统。 1853 年,作为主要武器的“轻型 12 磅滑膛野战炮”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脱颖而出。 这把枪是用青铜铸造的,机身坚固轻巧,既可以发射实心枪,也可以发射霰弹枪,也可以发射手榴弹和弹片,枪火可以有效摧毁05英里(805米)外的敌人防御工事。 结果,新系统从以前的沃利系统中淘汰了 8 号和 12 号野战炮和榴弹炮。 “拿破仑大炮”在亚洲声名鹊起,首先要归功于美国人。 1857年,美国陆军采用12磅拿破仑炮作为标准野战炮,成为南北战争期间战场上数量最多的火炮。 然后“拿破仑大炮”跟随美国和法国顾问进入日本。 多年来,美国人写的英文“拿破仑大炮”的介绍,让国内研究者认为,1860年巴厘岛大桥战场上的法国“拿破仑大炮”只是一枚弹丸4约1公斤,有效射程约1600米。 事实上,虽然美国人复制了滑膛“拿破仑大炮”,但法国人早在 1855 年就开始制造前装线膛炮。 法国海军的 16 厘米前装线膛炮未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但在 1857 年 12 月,它们在广州展示了可怕的精度和射程。 当然,法国军队也不甘落后,1859年,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第一次看到了装备不到一年的Laclet火炮系统的威力。
拿破仑大炮。 图片来源网络。
联军的反骑兵战术无法破解。
在八里桥战役中,清军的蒙古骑兵一度冲向“仅50米外”的英法联军阵地。 清军官兵一度以为,马上就能和英法步兵进行肉搏战,让外国人手中的枪失去威力。 然而,法军的“两门四号炮从他们被封锁的道路上赶来,由于情况危急,迅速设置炮位,在三十步以内发射了两支霰弹枪”,直接撕裂了蒙古骑兵的队伍,彻底瓦解了清军残存的士气。 当然,即使没有4号野战炮发射霰弹枪,盛陵秦蒙古骑兵的蒙古骑兵,即使冲到英法步兵的行列,在后拿破仑步兵面前,也有可能成为刺刀和方阵的又一个牺牲品。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两军逐渐普及了可以自行膨胀以适应膛线的迷你子弹,过去步兵在战场上难以选择的前装滑膛炮的射速和前装线膛炮的精度终于可以“鱼掌兼备”, 再加上步枪上装备的刺刀不像老式的堵嘴刺刀那样影响射击,步兵在被骑兵压制了数千年之后,终于成长为比骑兵更综合的战斗力。更糟糕的是,巴厘桥之战爆发时,欧洲轻骑兵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清军蒙古骑兵所能达到的水平。 首先,英法骑兵部队是围绕火药热器战组织训练的,虽然僧王指挥的吉林、黑龙江、察哈尔、蒙古骑兵有上千人马,但这些蒙古骑兵和裤裆下的战马,对英法军队能用什么样的火力来拦截来袭的骑兵,却一无所知。 巴厘桥之战后,英军的康戈里夫火箭齐射并没有对清军造成太大的严重伤害,但恐怖的“声光效应”直接让蒙古战马陷入疯狂。 读过《武经七书》的蒙古王子,对拿破仑战争时期成熟的西式骑兵、步兵、炮兵的三兵战术一无所知,自然也不知道中世纪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欧洲步兵与骑兵的对峙,以及战术演进和第一体系的升级过程。 更不用说他麾下的蒙古骑兵缺乏骑兵火枪,战斗力甚至不如三十年战争前在欧洲流行的胸甲骑兵。 在实战中,英法步兵手中的线膛枪在射程、射程、射程和准确性方面都压倒性地优于蒙古骑兵手中的弓箭。 此外,与步兵级的步兵投射相比,部队阶级的即时投射自然受到影响。 因此,修士选择骑兵冲锋,希望能打破敌人的阵型,只能说是盲目冲刺。 在清军的作战计划中,装备鸟枪和长矛的步兵在射击的同时从两翼前进,稳步前进,骑兵同时绕道而行,炮兵压制了英法两军的步兵线,最后蒙古骑兵发动了两翼进攻的战术。 虽然看似步兵、骑兵、炮兵配合,但清军的炮兵却被塘沽、大口的英法炮兵全面压制,火力的射击精度还不足以压制英法炮兵。它更不可能对英国和法国的步兵线造成重大损害。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步兵已经开始感受到火炮的巨大威胁,以至于野战防御工事很流行。 在著名的“布里滕菲尔德战役”之前,古斯塔夫的部队挥舞着铁锹和铁锹,日夜在田间劳作,“当敌军到达时,大炮再也无法到达我们”。 然而,三十年战争后,欧洲步兵逐渐放弃了在一个地方挖野战防御工事然后长期对峙的战术,鼓吹进攻开始成为主流。 1798 年 7 月 21 日,拿破仑在埃及尼罗河左岸的吉萨高原上发动了反骑兵方阵。 这个方阵由营或更大的单位组成,两侧是大炮,辎重和指挥官被包围在中央。 如果发生骑兵猛攻,方阵会停下来,步兵会用刺刀步枪指向各个方向。 这一天,数以万计的马穆鲁克人和阿拉伯骑兵对不到25000人的法军进行了数次进攻,拿破仑本人躲在2000人的大方阵中,最终法军只有29人阵亡,260人受伤,而马穆鲁克人和阿拉伯骑兵则付出了1200多人阵亡的代价。 除了 1798 年 7 月 21 日的金字塔战役外,法国军队还赢得了对穆拉德·贝领导的马穆鲁克人的几次胜利。 在切布里斯战役之前,当他看到法国步兵时,穆拉德·贝轻蔑地说,马穆鲁克骑兵足以夷平房屋,“我会像在战场上砍瓜一样砍掉他们的头。 然而,在正面进攻失败后,穆拉德贝伊的4000名骑兵试图包抄,也被法军侧翼预备队的方阵击败,最终马穆鲁克骑兵付出了四分之一的死伤代价,未能突破法军步兵防线。 事实上,19世纪初的步兵反骑兵战术,即使是法国骑兵也无法与之对抗。 在滑铁卢战役中,反法步兵展开了由四个步兵纵队的方阵,连续11次击败了法国骑兵的进攻。
滑铁卢战役地图。 图片来源网络。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陆军发展了威灵顿防线反骑兵战术,该战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齐射效果,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步兵防线的浅纵深,并威慑了骑兵。 1854 年 10 月 25 日,英国第 93 高地步兵团使用威灵顿创造的单线战术,以数量优势面对 2,500 名哥萨克骑兵。 愤怒的哥萨克骑兵只能横扫附近科斯维高地的奥斯曼土耳其炮兵阵地,这一行动引发了英国骑兵史上最大的悲剧。 为了防止哥萨克骑兵拖走奥斯曼土耳其炮兵,英军指挥官派出他的轻重骑兵旅夺回炮兵。 然而,此前英军师长卢甘、骠骑兵旅长卡迪根、传令兵诺兰上尉之间的矛盾和沟通不畅,导致卢甘和卡迪根误会了任务,卡迪根准备亲自指挥近700名轻骑兵,试图在没有炮兵和步兵的情况下与双方的俄军一起渡过1河,以压制俄军到谷底5公里,猛攻俄军的炮兵阵地。 这种轻率的正面冲击的结束是不言而喻的。 此时,英国轻骑兵的装备与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波兰长枪兵相似,主要是用于对抗对方轻骑兵的骑兵长矛。 他们没有能够克制俄罗斯步枪的马手枪,更不用说提供支援的大炮了。 最终,轻骑兵旅在20分钟内被俄军步兵、骑兵、炮兵的联攻歼灭,三分之二的战马和三分之一的人员被歼灭,整个轻骑兵旅彻底崩溃。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判断,就算是森灵琴的蒙古骑兵冲向英法联军的步兵,面对刺刀如墙,蒙古骑兵也不太可能突破对方的防线,最终的结果也比不上上面提到的哥萨克和英国轻骑兵。
军事装备和系统的差距。
从今天来看,清军有机会打赢巴厘桥之战吗? 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 在火炮方面,清军在欧洲还处于17世纪的水平。 清军的炮兵处于绝对劣势,根本不可能在野战中对抗英法炮兵。 清步兵和步兵一样落后,在与线膛步枪的对抗中自然处于劣势。 更重要的是,蒙古骑兵缺乏热兵器战的改造,军马和骑手的训练还处于冷兵器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想在陆战中与英法对抗,西式的野战城建城技术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清军的**,但清军对此一无所知。 由此可见,清军问题的关键在于整个军事体系,尤其是军事教育体系缺乏对欧洲军事进展的研究和认识。 此外,在长期和平的背景下,满蒙两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体系也趋于崩溃,以蒙古族为例,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即清中后期的所谓“三艺”,逐渐出现了断层线。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动员了14000多名蒙古骑兵,但这些动员的军队质量明显下降。
蒙古骑兵仍处于冷兵器时代。 图片来源:电影《停止杀戮令》剧照。
巴厘桥的惨败,让清朝意识到学习西方军事的重要性。 1861年,战后,清廷起草了《北京营训练条例》,随后清廷成立了八旗神机营,积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同时,在恰克图等地,要求俄方帮助训练,并购买了俄制**; 与此同时,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和淮军,引进了一大批西方列强,并聘请外国人帮忙训练,这为“同治中兴”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