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草碳汇交易总体情况如何? 有报道称,碳信用交易单价非常高,对此您怎么看?
林业与草地固碳研究所研究员吴水荣:从市场供给来看,林草碳汇供给在国际碳市场中占比较高,一度达到42%; 但从国内碳市场来看,森林和草地碳汇在CCER产品中所占比例不到2%。
从交易**来看,2023年11月初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最高达到每吨8270元,CCER**有望达到每吨68元89元; 在地方试点碳市场中,北京碳市场相对较高,碳排放配额平均成交价达到每吨12377元,CCER平均成交价达到70吨5 美元; 在国际碳市场上,碳汇为每吨8-10美元,接近国内CCER**。 总体来看,虽然碳汇交易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但真正符合碳汇项目发展条件并进入市场交易的优质碳汇并不多。
目前,除了国家和地方碳市场试点外,多个省市也探索了多种形式的碳汇开发和交易机制,如林业碳票、林业碳普惠、一元碳汇、单项碳汇、红树林碳汇等。 这些地方碳市场的碳汇核算方法大相径庭,碳汇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交易也多样化。 至于一些报道中提到的单笔碳汇交易单价高,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碳汇项目,通过买卖双方价格谈判或拍卖的形式,在碳交易市场之外进行交易。 这种情况是不寻常的,不具有代表性。
记者:林草固碳交易前景如何? 未来需要加强哪些方面?
林业草碳汇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发:作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CCER林业碳封存项目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首批4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论中,包括植树造林和红树林创造2个碳汇项目方法论。 此外,人们普遍呼吁制定更多的碳汇项目方法论,增加用于抵消碳排放的碳汇比例,甚至出台额外的碳汇优惠政策。 一时间,发展林业碳汇似乎是一个高回报的热门产业。
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逐步临近,全国各重点领域面临的首要任务仍必须是减排减碳。 即使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逐渐扩大,对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包括CCER在内的碳汇交易也只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补充和调整手段。 在欧盟碳市场(EU ETS)、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CORSIA)、国际认证碳标准(VCS)等一些国际碳市场中,关于碳汇交易和碳抵消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 因此,碳汇交易风险与机遇并存,碳汇项目开发需要谨慎。
从国家层面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以森林和草原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中和功能毋庸置疑,巩固和提高森林和草原的碳汇能力在国家“双碳”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林草碳汇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研究提高森林、草原、湿地等森林碳汇能力的路径,引导社会多元化参与提高森林和草碳汇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强林草碳汇测控相关大数据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提高碳汇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服务碳中和战略目标。 三是完善碳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林草碳汇项目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规范林草碳汇交易管理和监管。 四是拓展多种“碳汇+”碳交易产品和碳中和应用场景,鼓励全社会个人、企业或组织参与碳汇交易实现碳中和。
更多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信息,请关注:临环炭素。
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