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法办案系统面临的问题
推进执法办案过程信息化,构建执法办案体系,实现人员少跑,数据多流,是好事。 但是,执法案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政务办事系统的功能不能简单地嫁接到执法办案系统上。
因为,行政处罚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法院复核应该看的是档案,而不是制度。 也就是说,行政处罚的整个过程是系统性的,这意味着执法人员必须同时经历两套程序:一套线下,一套线上。
此外,执法办案系统虽然是辅助办案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它只是一个工具,它能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首先是工具本身好不好,然后是执法人员的熟练程度和人机协作的制度, 这两个方面同样重要。
因此,基层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实施执法办案制度时,必须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1.内联网或外联网
政务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 即使对于 Intranet,也有基于 Extranet 的虚拟 Intranet (VPN) 和与 Extranet 物理隔离的纯 Intranet。
如果用在内网,不管是什么样的内网,都意味着给行政执法人员带来不便。 即使内部网络是通过VPN技术在外部网络上运行的,有多少执法人员知道VPN是什么? 如何使用 VPN? 执法人员在使用 VPN 时如何确保他们的数据安全?
如果在互联网上使用,很方便,但也使数据安全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会有大量的私人信息上传到系统中,所以这些数据被泄露并不是一件好事。
上级行政机关有力量调动人力物力解决这些问题,但基层行政机关人力物力不足,解决起来比较麻烦。
2.系统硬件
办案系统需要服务器,服务器要么是买来的,要么是租用的。 无论是维护还是租金,每年都要花钱。 而且,如果把所有的执法数据都存储在系统中,尤其是音视频证据,会占用大量的数据存储空间。 该系统在刚建成时很容易处理,但一旦运行了很长时间,就会很昂贵。
曾经有系统厂商推广城市管理大数据系统,其中包含行政执法子模块。 看完系统演示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后期数据存储量大的问题如何解决? 他们说,“得加钱。
除了服务器外,还有各种执法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 可以说,对于安装在各个执法机关的设备,对于执法人员的手持终端,有预算的行政机关当然可以一个人做,他们还必须考虑设备的升级换代和折旧。 但并非所有单位都有丰富的预算。 有人提到,执法人员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 很难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只能说这样想的人高估了人性,低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
此外,每个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需要向网络提供商收取年费。
综上所述,就硬件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而是要看每个单位的预算,而基层单位的预算往往没有那么丰富。
3.软件和使用
软件公司无处不在,花钱做一个办案系统的一套软件就能解决,如何用好这个系统是行政机关的事。
其他地方行政执法人员的年龄结构尚不清楚,只能看到眼前的兄弟单位,执法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2岁。 这些执法人员在街上执法是没有问题的,但让他们学会使用扫描仪,对电子文件进行编号,如何存储,如何上传,所有这些都需要专人跟进和指导,解决起来需要时间和精力。
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虽然有些单位通过雇用一些年轻的保障人员来解决问题,但是,年轻的**积极性很高,瘫痪的风险也很大。
如果软件公司平庸,软件不是很好用,维护跟不上,那么系统瘫痪和放弃只是时间问题。
就算系统是高层单位下调的,维护也没有问题,使用训练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如何利用政务系统的培训,什么都懂,不去执行。
此外,自上而下的系统往往侧重于数据聚合功能,往往忽略或难以整合一线执法所需的便利性。 我见过区、市、省率先开发办案制度,有的已经停产,有的仍在使用,法律文物数据库、执法人员数据库等关键数据库不能由执法人员自行修改,都需要执法人员和后台技术人员进行更新。
一位领导同志曾提到,公安部门使用的警务系统非常好。 很难当面反驳他的观点,所以我只能私下提一下,自从中国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警察系统已经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到现在已经发展了至少30年。 警务系统的整合程度、财政支持程度、人员熟练程度和使用意识,都无法与21世纪初成立的、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综合性行政执法单位相提并论。
二、难上去,怎么上去
只要心不滑,方法总多于困难。 虽然有问题,但制度一定要建,长征要迈出第一步。 在这个变革时期,现在的执法人员不仅要做好传统执法工作,还要承担执法工作全面信息化工作。
推进基层行政执法单位执法办案信息化,推广办案制度,既要打硬仗,又要动脑筋。
作为一名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执法人员,在体验了几个办案系统和其他几十个政府信息系统的使用后,我发现这些系统的生产和维护参差不齐,使用寿命与牵头开发单位的预算密切相关。 特别是由于原有办案系统开发技术粗糙,生成的文档格式混乱,运行一段时间后“莫名其妙”地停止,由于没有时间备份,数据丢失。
因此提醒:1基层行政机关要独立建案制度,需要因地制宜。
许多软件公司开发的办案系统,干脆改变了政务办公系统,设置了办案系统的外壳,协助办案功能复杂难用,不仅考验了数据系统的稳定性,也考验了执法人员的操作水平, 并增加工作量。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办公系统,职能都集中在审批上,这只能方便官僚系统的管理,直接移植到执法办案系统上是不科学的。 基层执法的审批需求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在很多地方,人工操作效率更高。 为了解决所谓的审批问题,使用了更复杂的系统,完全本末倒置。
回归制度本质,无论是基层还是上层部门,最大的需求就是数据的聚合和分析。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切执法办案制度的基础。
无论是基层还是上层,都要为此搭建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并规定执法数据的格式要求,让一线执法人员可以傻瓜进入,后台人员可以调用和分析数据,这样更可行,有助于办案系统的不断迭代。
2.无论达到多少信息化,执法人员都必须练习手写文件和整理案卷的基本技能。
办案系统只是其中一种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 善用办案制度,主要前提是执法人员能够具备手工办案、整理案卷的资格。
3.要有专门的执行力团队来推动办案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4.如果您已经在使用办案系统,请务必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