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安庆是***和杨开辉的次子,也是***唯一幸存的儿子,一共活了84年,相当长。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对他的生活经历并不是特别熟悉,尤其是他晚年受到的待遇。
**一辈子多了,一共十个,分别是杨开辉、何子珍、**。
其中,毛安庆和他的兄弟毛安英两兄弟最为人所知。
**曾经说过,在他们这一代,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但为了革命,他们不得不把下一代抛在后面。
战争年代,我忙着四处奔波,有时间照顾家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十个孩子的下落才相当分散。
毛义英是***和杨开辉的长子,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1922年出生于长沙清水塘。
据说父母会特别照顾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但毛安英也是出生的,她跟着父母过着没有固定住所的生活,并没有尝到多少充实的家庭生活和幸福的童年。
正如***所说,他从小“吃了几百顿饭,走了千里路”,几乎在童年时期,他就忍受了别人一辈子都要忍受的艰辛。
1930年,杨开辉被关进协草平监狱时,年仅8岁的毛岸英和他的弟弟毛安庆、毛安龙也一起被关押。
他们和母亲在监狱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杨开辉去世,他们才被释放。
**得知杨开辉的死讯后,他说:“开辉的死不是白白赎回的”。同时,他也对自己的三个孩子感到放心。
后来,毛义英兄弟被党组织带到上海,一年后,因为地下党组织被毁,他们又走上街头。
在流浪街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甚至在烤糕店当学徒,忍受了很多冷眼和恶劣的待遇。
后来,他们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于是逃离了面包店,又开始流落街头。
他们不苦,不脏,什么活都愿意,尝过底层的艰辛,甚至卖过报纸,捡过破布,做过人力车夫。
1936年,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重新发现了毛岸英和毛安庆。 当时,他们的弟弟毛安龙已经在上海街头失踪,也有人说他病死了。
党组织只能把兄弟俩送到苏联,当时他们只有十二三岁,在那里学习和战斗,他们也出现在苏联军队中。
而这两个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一直保持着比较亲密的关系。
每次收到他们的来信,他都非常兴奋,一有空就回信,为他们加油打气,给他们寄文学和哲学书籍。
兄弟俩就是这样在学习、流浪和战斗中长大的。 1946年,毛义英24岁才回到延安,见到父亲没待多久,很快就接到命令下乡打工。
朝鲜战争爆发时,毛岸英也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奔赴前线,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 此时的他,年仅28岁。
毛安庆出生于1923年,只比毛岸英小1岁,他和哥哥到苏联后,考上了东方大学,学习成绩优异。
由于这段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还从事翻译工作,主要在中宣部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汇编所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翻译和出版了十几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其他与政治理论有关的著作。
毛安庆一生中经常说俄语,读俄语书籍,因为长期在苏联生活,一时无法改变语言习惯,找不到合适的中文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所以他经常用俄语输出一句话。
到了后期,毛安卿的身体就不太好了。 早年在街上被上海巡逻队殴打,身上留下了隐患,后来看到哥哥的牺牲,精神大振,70年代开始在大连休养。
之后,他和妻子邵华去了北京,最后回到了湖南的老家。
毛安庆和邵华也在大连结婚,那是1960年劳动节临近的时候。
在这一点上,没过多久,他们就认识了对方。
邵华是***的姻亲张文秋的二女儿,她跟着家人到南山宾馆拜访***时,对毛安卿一见钟情。
周围的人见他们这么对,也极力宣传这个家族企业,还写了一封手写信,说同意在一起。
于是,两人的婚姻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他们婚礼现场,大连的领导和党的同志们来了不少。 两人,一个穿着蓝色的上衣,一个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胸前都戴着一朵红色的花朵,看到这么多人来了,非常感动。
邵华比毛安庆小十五岁,性格比较活泼外向。
她在致辞中表示,他们的婚姻只是两人恋爱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还有很多日子要过去,路要走,未来肯定会有困难,但他们有信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婚宴上只有一些糖果和花生,菜品不多,客人们最后只带了一杯红酒回家,但看到夫妻俩这么开心,还是很满意的。
结婚后,他们住在大连的南山饭店的套房里。
邵华一生中非常喜欢拍照,经常带着毛安卿去大连的海边,以及各个公园拍照玩耍。
虽然毛安卿生性文静,喜欢呆在家里学习,但妻子喜欢,所以他要陪着她。
两人性格上的这种互补性,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口味。
邵华见毛不怎么运动,担心自己的身体,专程去找大连公安局保卫处、通讯处处长张世宝玩**,请张世宝陪他玩克朗球。
张世宝知道邵华喜欢跳舞,经常和她分享大连舞会的信息,所以邵华会带着毛安卿一起去。
当时,大连市委、市**总会在周末或有外事活动的时候举办一两场舞会。
正是在与邵华相处的过程中,毛安卿慢慢享受到了家庭和生活的甜蜜。
邵华从不勉强他,见他有点累了,就陪他回家,再也不折腾了。
毛安卿还是比较健忘的,出门的时候经常忘记带东西,也是结婚后,有邵华在一旁提醒他,他的缺点慢慢好转了。
从这些方面来看,邵华虽然比毛安卿年轻很多,但经常像大姐姐一样照顾他。
邵华有时会遇到毛安庆,安卿突然头脑混乱,说话颠倒。
这个时候,她总是从不嫌弃,会在一旁耐心地帮她整理头,绝对是个好老婆。
毛安庆有自己的俄语名字,名叫郭亮,也成为邵华的昵称。
每当毛安卿脑袋糊涂时,邵华就会这么叫他,这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
有一次,毛安卿看到一个年轻的侍卫,就喊他“你怎么像一只大马猴? ”
邵华在一旁听着,觉得气氛不太对劲,赶紧打了一轮,叫他“郭亮”,提醒道:“你不是从昨晚的梦中醒来吗? ”
毛安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感谢邵华提醒他,还笑着向侍卫表示歉意。
1962年,毛安庆夫妇离开大连,去了北京,直到70年代初才回到大连休养。
回到大连后,他们也非常感激张世宝的照顾,打听他的下落,得知他平安无事,非常高兴。
当他们第三次回到大连时,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孩子的名字叫毛新宇。
他们非常珍惜这个孩子,因为这意味着***的血脉已经到了第三代,这也可以弥补毛义英去世的遗憾。
那时候,毛义愤填膺,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留下,毛安卿一直很怀旧,心疼哥哥。
毛新宇出生时,差点难产,几乎只有一个大人和孩子能活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担心儿媳和孙子的状况,要求医院尽一切可能挽救两人的生命。
毛新宇出生后,深受爷爷的喜爱,他的绰号“毛 毛”是爷爷给的。
晚年,毛安庆和邵华一直互相尊重,住在北京郊区,远离城市的喧嚣,专注于过自己的小生活。
毛安庆于2007年去世。 当时,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心脏病是一种并发症,为了**,他花了很多精力。
毛安庆生前并没有特别重要的职位,他的组织关系安排在总参谋部,但他重病期间的医疗一直处于副总理级别。
这也反映出外界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他的病情。
病重时,他被送到解放军301医院南楼,集齐最好的医疗资源挽救了他的性命,可惜还是没有成功。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毛安庆身边的人心里也十分悲痛。
他的表弟毛安平说,得知讣告后,他非常难过,猜测毛安卿的家人现在一定很忙,希望外界不要太打扰他们。
张廷杰曾在毛安卿身边当了4年的秘书,后来成为长沙县**办公室副主任。
他回忆说,毛安庆以前非常喜欢读书,几乎每天都呆在家里,不是看书看报纸,就是看电视,偶尔下棋、围棋、西洋双陆棋。
在日常生活中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发现毛安卿和哥哥的关系确实很好,一直没有忘记她。
他经常叫毛安英的名字,甚至说他看到哥哥了,想和他一起去散步。
毛安卿喜欢读书的习惯,大概也是小时候受到母亲杨开慧的影响。
杨开慧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湖南教育界名人杨昌基先生。
当时,她喜欢杨昌基的学生***,因为她被她强烈的使命感和为广大农民做点什么的热情所鼓舞。
她早就知道,跟着***走,会是一条艰难难走的路,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坚定地做着他的好妻子和助手。
在毛安卿心中,家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和邵华曾经写歌给父母纪念他们的离去。
在杨开慧诞辰100周年之际,邵华为她写了一篇名为《想你,亲爱的母亲》的文章,还和毛安卿一起写了一首名为《最美的夏光》的歌曲,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2006年,是***逝世30周年,他和邵华写了一首歌词叫《永恒的回忆》,由***演唱。
启动仪式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毛安卿的家人出席了,包括他的儿子毛新宇,体现了新闻发布会的庄严和仪式感。
此外,他们还共同主编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中国有***》等纪念文学作品,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1995年,革命历史片《杨开辉》也由邵华策划和咨询。
这部电影的时间线,浓缩在杨开辉牺牲前的最后20天。
此外,辅以杨开慧对自己个人生活的回忆,将他29年的生活都覆盖在其中,从而构建了两种叙事的时间环境。
影片对杨开慧烈士形象的刻画也真实感人,看完后,让人感受到一个勇敢而独特的女性形象。
临终前,她大胆地表达了愿意献身于革命事业的话语,她说:“我不后悔死了,我只希望润之的事业能早日成功。 “润芝是***这个词。
毛安庆的葬礼最终安排在八宝山,骨灰安葬在八宝山的革命烈士陵园。
为了保护隐私,他的丧堂不对外开放,只对亲友,以及党、政、军领导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