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诊所里建议患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多喝水”,另一个是“注意休息”。
我想其他医生,不管是哪个科室,“注意休息”一定是最常见的词。
但你知道吗?
每天告诉病人“休息一下”的医生从来没有得到好好休息。
医生最清楚,“过度劳累”是对生命的毁灭,但“过度劳累”是医生的常态。
近日,杭州市心内科的孙医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孙医生晚上12点下班,他在**中说:“我今天看了40个病人,做了5个手术,其中4个是心房颤动,最后一次心房扑动很难做。 我想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医生? 可能是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没有爱好,又是一个每天都在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可能适合当医生。 ”
一个多月前,孙医生自己也接受了甲状腺癌手术。 在自己手术的前一天,他还上台做了3次手术,出院第三天,他就坐上了全天门诊。
孙医生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医生。
2018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显示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次05小时,二级医院医生的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周51小时13小时。
2021 年,一项研究对 22 个省份公立医院的 1,719 名医生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 846%的医生处于中度至重度过度劳累状态。
医生的“超劳”不仅是工作时间长,而且“不规律”的影响更大。
永不停歇的“夜班”,对每个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一周一个夜班就已经很幸福了,一周三班并不少见,夜班连连白班24小时甚至48小时,绝大多数医生过去都经历过, 现在和将来仍然会经历,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医生的命运。
我在诊所里半天都没时间喝一口水,更不用说上厕所了,手术当天13点以后吃午饭或者根本不吃饭是很常见的。
哪个医生不是这样的?
令人震惊的是,医生的平均预期寿命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这是理所当然的。
根据印度医生协会发布的一项研究,印度医生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 59 岁,而印度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72 岁。
这低了 13 年!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已有4位专家级医生去世:
2024年1月10日,习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知名教授、重症监护医学学科带头人王雪因病逝世,享年59岁。
2024年1月12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师朱翔因病去世,享年45岁。
2024年1月16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学教研室主任张红因病去世,享年55岁。
2024年1月20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姚树桥因病逝世,享年65岁。
从进入医疗行业的第一天起,医生就走上了一条“超劳”的不归路。
没有后悔,也没有时间后悔,责任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不断鞭策着医生前进,前进,再前进。
看病的责任、追求最佳结果的责任、写病历的责任、手术的责任、奉献的责任......沟通是责任,是律师责任,是财务责任,是......责任牺牲和奉献医生的责任太多了。
独自承担任何一项责任都可能令人筋疲力尽,更不用说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医生。
有多少医生为了责任而放弃了自己的健康,忽视了家人,失去了生命?
在这个社会里,对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护理和护理总是在路上,总是在纸上。
烧超人阿宝“说他想通了,和自己和解了,可是他真的能和解吗?
我不相信!
脱掉白衣,你就是你自己,你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只要你穿上那件白衣服,你就不是你自己,你是医生,你只有眼里和心里的责任。
夜深人静,可以想想自己的人生,进院的时候怎么还能想起自己呢? 更不用说你昨天的想法了?
努力工作和奉献精神是一种习惯。 习惯往往是非自愿的。
如果你不谈论它,如果你说得更多,你能做什么? 这只不过是唤起医生的苦涩。
医生就是医生,再怎么努力和奉献都是医生的责任。
就这样! 最后,借用孙医生的话来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医生?
可能是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没有爱好,又是一个每天都在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可能适合当医生。
你们都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