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东四胡同博物馆历史建筑改造与文化运营。
案例类型:社会参与。
参与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人**、北京首创集团、北京首创东恒投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赤兔公共艺术中心。
实施期: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
东四胡同博物馆位于东四条77号,主楼建于1940年左右,是典型的三入式四合院,占地面积1023平方米,建筑群整体基本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原有的四合院建筑,还可以从充满胡同生活的展品中了解胡同文化。
东城区,北京。
2015年10月,东城区人民与北京首创集团共同签署东四山-8号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治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缓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保护古都风采,传承历史脉络,改善民生条件,加速产业更新,成为文化强区。 同时,在东部43至8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京胡同与新生态”综合环境治理示范区。
东四条77号曾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室,2017年初,东四派出所应疏散撤退的号召搬出。 东四合院77号作为东四三至八条环境综合治理的第一起点,定位为东四胡同博物馆,主要承载东四区历史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两大核心功能,是东四区文化探索之路上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代表性项目。
小院子里隐藏着很多东西。
东四胡同博物馆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共有28间,这里提到的28间不是28间,而是以屋内各柱间距为计量单位形成的“一”名。 博物馆历时150多天的修缮,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态,遵循以往修旧为原则,以高标准的原始工艺修缮院落,按照序号、对位号、古法对每一个拆解的构件进行修复。
东四国风静巷。
东四胡同博物馆三金院分为东四印象展区、印模清洗机展区、文化参观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物展区五个展区。
第一个进入院子的人。
东四胡同博物馆从里到外特别讲究,一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阴影墙。 五只蝙蝠围绕着“福”字雕刻,意为“五福好运”。 左转,穿过月亮门,进入第一个庭院。 第一个院,又称外院,过去是仆人和外人居住和使用的地方。
二是进院。
穿过悬花门后,您将进入第二个庭院。 红色回廊两旁种满了石榴树,几条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让人联想到老北京四合院的和谐别致夏日景象。 第二个院子曾经是一家之主或家里最年长的人居住的地方。 如今,第二院的主厅和两侧的翼楼被布置为展览室。
第三个进入院子。
东四胡同博物馆的第三院,即后院的主屋和厢房,一般是家里女性眷属居住的地方,现用作多功能厅。
展览空间点缀着各式各样的房间,全方位展现了老北京的情怀。 东四印象展区通过多**还原东四市场生活动态,同时展现胡同四季交替。 印象瓷砖画廊展区围绕北京四合院建筑的核心元素“瓷砖”设置,通过虚拟和现实的设计展示文化时空的发展。 文化探索展区主要展示胡同中的老字号、特色小吃、北京之声和孩子们的回忆。 文化交流展区以东四胡同博物馆改造纪录片为主,让参观者直观体验庭院改造更新的美丽画面。 历史文化展区以老物件的形式展现东四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再现老北京的生活。
博物馆内还有两件艺术品,“月影”和“星空”。 “月影”的造型根据浑天仪的元素进行细化,浑天仪是跨越时空的纽带,连接着第一院和第二院,造型曲线璀璨如月亮,使整个院落空间充满活力。 镌刻在“行天”球体上的28个星座与浑天仪上雕刻的28个星座相呼应,与“月影”相连,形成一条时空主线,其寓意是“在国家历史文化区的院子里架起一座跨越时空、民族、文化的桥梁”。
东四国风静巷。
追寻老北京精神。
作为中国既有建筑城市更新改造的典范,东四胡同博物馆按照修旧为老的原则,对院落格局和建筑风格进行了还原。 在保留原有格局和外观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发展。 自投入运营以来,东四胡同博物馆已成为东四历史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东四胡同博物馆举办了“胡同展览”、“胡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胡同艺术市场”、“胡同沙龙”等活动,还邀请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和工匠入驻其中,让人们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胡同生活,沉浸在北京文化中。 去年,与“紫禁城东”合作的品牌项目“胡同新玩”在东四胡同博物馆启动,孩子们走进院落,体验吹糖果人、摇空竹、画风筝、干花扇、画兔子、画砖雕等老北京传统文化。 未来,东四胡同博物馆还将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生活美学、节气等丰富活动。
东四国风静巷。
天花板鱼缸里的石榴树,老头肥狗和胖姑娘”。
这是北京人对四合院的记忆。
当你有时间的时候。
何不去老北京的四合院看看呢?
看看那些历史悠久的人。
和集体记忆的旧物件。
寻找属于北京胡同的记忆。
内容**: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集(2013-2022)、北京市文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