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东省宁津县石济镇果高村是一个五六百人的中型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共有52人入伍。
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有12人,解放后有40人,村里几乎每年都派兵,每年都有人争先恐后地报兵,还有一人参军,全家的荣耀气氛相当浓厚。
解放前,他参加了解放祖国的军队,抗日帝国主义的侵略,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保卫国家,出国参战。
解放军队,也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领空和海洋,为了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建设。
解放前参军的十二人是:
郭德山、郭庆来、郭连顺、郭树森、郭庆青、郭淑珍、郭连文、王森和、郭福明、郭德海、郭连新、郭尚棠。
郭德山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在战场上,他的母亲李金珍是村里老烈士,受到大家的敬仰和照顾,郭连顺在祖国解放战争中牺牲,他们都成为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被记录在宁津县的烈士名单上。
12名士兵中,郭树森留在新疆乌鲁木齐,郭连新、郭尚堂、郭德海留在吉林长春,王森和留在古都习,郭连文留在黑龙江保庆县。
解放后,报名参军的有40人,他们是:
郭连志, 郭金刚, 郭向杰, 郭振明, 郭志玲, 郭连福, 郭福通, 郭金东, 郭淑华, 郭庆怀, 郭志和, 李秀英, 王有进, 郭云松, 郭书成, 郭树生, 郭利民, 郭振玲, 郭彦之, 郭炳华, 郭炳生, 郭宝江, 郭云亮, 郭庆春, 郭志忠, 郭志永, 郭树东, 郭丽海, 郭立强、郭德清、郭云功、郭红林、郭万鹏、郭云来、郭怀志、郭国勇、郭国国、郭怀宁、郭俊乐。
抗日战争期间,郭庆来、郭德山、郭连新、郭德海参军,郭庆来是郭高村第一个参军的人,抗日战争中负伤后,被日军俘虏,去当了三年煤窑的劳工,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回国,交换俘虏。
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有:郭树森、郭青青、郭连文、郭树镇、王森和、郭福明、郭连顺、郭山堂。
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三名战士是郭淑珍、郭连文、王森和,他们在朝鲜获得了许多奖章、奖章和证书,其中郭淑珍和郭连文获得的证书和奖章都收藏在德州市档案馆, 而王森和获得的证书和奖章,则存放在古都习。
2)52名士兵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森和,1948年随父参军时只有14岁,个子还不如枪,在军队里被称为童兵。
参军退伍后,老大是郭祥杰,1939年出生,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参军,退伍后被安排在某地区建筑公司工作,并担任工地班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人, 一个工作模范,一个模范党员,退休后回到家乡国高村生活。
入伍后,晋升至最高职务的郭树森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检察长,时为厅级;1961年,家乡发生大水灾时,千方百计帮助将甜菜和甜菜丝运到家乡, 感动了家乡宁津县的领导和县内受灾群众,县委派县长陈星河专程前往新疆送锦旗表示感谢。
声望高人心,成为作家的郭高,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济南战役,后转入当地工作,一生热爱文学创作,写过多篇短篇小说和诗歌,他的名著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抗日战争题材《大刀》被拍成影视连续剧, 村西有郭青青纪念馆,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郭连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个外出的义务兵,复员后在村里打工,老实肯干,勤勤劳农,口碑好,是退伍军人辛勤耕耘、务农的好榜样。
郭云松是留在新疆的郭淑珍的儿子,1952年出生,1961年随父母来到新疆。
郭庆淮、郭志和、王有进是建党100周年50周年奖章获得者,郭清淮回到家乡种地,当过生产队长,修河耕地送公粮,到处走在最前面, 不求名利,为人正直,有责任心,养牛致富,受到村民的称赞。
郭炳华是参加对越南的自卫反击,在夺取阵地时破境脚伤的人,回乡后积极参加农业劳动,孝敬母亲,还当过村干部。
郭志和郭书成在应征入伍者中晋升,郭志和在部队服役几十年,在执行任务中养伤,享受伤残士兵待遇,军装陪伴近30年,还找了军人妻子李秀英为伴,村民羡慕不已, 李秀英是郭高村唯一的女兵,是军人的妻子,也是一名正规军人,是军中最有激情的模范人物,为家乡人民争光。
郭树成是新疆沙漠823部队的一名营干部,换工作后在人民银行工作,享受伤残军人待遇。
郭言之曾从兵服役,多次获奖表彰,集体调到北京城建集团,参与第一纪念馆的建设,获得施工证书,在首都、家乡的心脏地带,他本着高尚的心境,得到了史华君夫人的坚决支持,为改造村里和印刷了《郭高村谱图》, 曾两次捐出1万元资金,他还带领兄弟俩和家族后代为村子建设捐款更多,是家族最大的一笔捐款,受到村民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赞誉。
3)在村里216大建设中,老兵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头作用,在捐出5000多元的6人中,老兵占了4个,分别是郭书成、郭言之、郭志和、王有进。
退伍军人郭振玲和当了20年村妇主任的妻子杨金贵,怂恿在北京辛勤耕耘的儿子郭艳辉捐出1万元,支持村里的建设。
退伍军人郭志勇在村里当了20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致富,努力解决村里道路、桥梁、水、电、照明难等难问题,支持村民个人致富,支持和配合上级任命的首书记的工作, 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弘扬郭青青精神,帮助建成郭青青纪念馆,改变村庄面貌,使郭高村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荣获全省最美村,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市、县、乡镇多次获奖的村落。
国高村的51名军人,有的在参军后在国外打工,有的回乡务农,他们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勤勤劳,艰苦奋斗,为家乡人民争光。
那些回到家乡的退伍军人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发扬军队优良传统,保持军人光荣本性,成为村里生产生活中最勤劳、最勤奋、最踏实的队伍,受到村民的称赞。
那些参加过国外工作的退伍军人,成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献身于各项工作岗位,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世界各地、城乡上下、上下、广为流、在外、在内、在外、在城里 远离内陆和边境。
附上34位退伍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是史料的集合和记忆。 这篇文章和所有**都被选入了过去的丛书《过去的回忆》第七卷。
作者简介:王有进,德州银行系统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省宁津县石集镇郭高村,《大刀传奇》作者郭青青同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