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官方**红网发布了一篇题为“送温暖不能总是'大米和面粉油'。主要观点是,时代变了,有的领导干部还是墨守成规,年底看望困难群众时,还是送米、送面、送油。
文章强调,年底要制定每家每户送温暖的政策,根据困难群众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地送慰问,比如给缺衣少衣群众送棉衣,给外出打工群众送罚单等。
文章的观点似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困难群众所想,急群众急民所急。
为什么要送米粉油?
放眼全国各地,米粉油早已是年终慰问活动的硬通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事故致贫等,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每个人都需要吃饭,每个家庭都需要大米和面粉油。
南方吃米饭多,西北吃面条多,油是南北都离不开的必需品。
退一步说,即使没有人给有需要的人送温暖,他们也会自掏腰包买米、面粉、油,这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本来就困难的家庭会更加严重。
将大米、面粉油作为慰问送到有需要的人家中,会减少他们在生活必需品上的刚性支出,从而间接减轻他们的负担。
什么情况下不能寄大米和面粉油?
现在连大米和面粉油的送达都遭到了批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前所述,大米和面粉油是通用的,每个家庭都需要它,但也有特殊情况。
最直观的是,穷人家里有过剩的大米、面粉和油。
如果你在家种米,你不能自己吃米,所以你不能送米在家种麦子做面条的,不能送面条;在国内从事采油业的,不能出油。
只有当穷人不缺一种或多种大米时,面粉和油才能送走,除此之外,才能送走。
你能寄点别的东西吗?
当然,送温暖的方式有很多种,也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送米粉油。
但请注意,送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单位出资的公务活动,送暖的不是人,而是很多人去探望慰问,这涉及到费用问题。
米粉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不高,集体采购也能节省很多成本,如果给物流人员送上各种温暖的慰问,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何况,那些种类繁多的慰问**至少不亚于米粉油。
比如去一个有需要的学生家里,大米和面粉油的成本是200元,一个书包的成本是100元,所以送米粉油的保暖指数肯定比送书包要高。
因为送米粉油的时候,家里就相当于减少了200元的刚性支出,省下来的钱买一个100元的书包,还剩下100块钱,大家都会算这个经济账户。
诚然,可以发送其他类型的吊唁,但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财政支出。
您想要一个家庭一份保单吗?
红网文章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有针对性地送温暖,这其实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
例如,给户外工作者发手套,给病人发药,给留守家庭发公交车票。
可以看出,笔者几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
户外工作者不一定需要厚手套,在建筑工地上戴厚手套会影响生产力药品不能乱送,毕竟不是医生,如果吃了药又有新的健康问题,难免会引起干部和团体之间的纠纷;买票更不切实际,坐火车太慢,是坐高铁还是飞机?
另外,不同人群的真正需求并不是你以为他需要的,他什么都需要,比如一个病人可能想要一件衣服,一个留守家庭可能想要买一个电磁炉等等,也有可能张三想要李思的慰问,李思想要的是王二的慰问。
结果是张。
第三,李四对慰问不满意,不可能挨家挨户问他们需要什么,对吧?这更不切实际,而且很容易下台。
综上所述,米粉油其实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最好的慰问品,而且确实减轻了家庭负担,不会有类似送药的隐患,更不会滋生比较的心理。
如果觉得米粉油不好吃,当然也可以自掏腰包,花自己的钱,什么都给,这样更值得尊重。
文中提到的一户一策,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扶贫猪,和笔者的想法一模一样,也是制定精准扶贫措施,效果如何?
没过多久,扶贫猪就上桌了。
请多到基层走走,考虑实际效果和资金压力,送好温暖,不要为了宣传而做太多文章,最后成为花人、花钱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