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理解:佛与神。
1.佛陀。 佛陀,即开悟者。 佛是开悟的人,而人是尚未开悟的佛。 佛陀这个词的意思是人。
佛陀成人的概念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人不是通过修行而变得超自然,能够超越自然法则,而是通过实现世界的真理和生命的本质——佛性是一个人的最高追求。 佛性是有缘分的,但对于那些没有缘分的人来说,佛陀无法拯救他们。 佛陀不是神,不是宇宙的主宰,而是无所不知但不是无所不能的。
修行佛法的核心,就是要打败内在的自我把握的敌人,也就是与自我执着作斗争。 在佛教中,自我把握是内在的障碍,而不是外在的敌对力量。
虽然佛教各派在观点和修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分歧仅限于佛教内部的辩论,并没有诉诸其他手段来为自己辩护。
2.上帝。 中国神的概念。
在中国道教文化中,神灵经常与神仙一起旅行,被称为神仙。 这些神灵或神仙大多也是开悟之人,掌管着世间的具体事物,如山神、水神、地神等。 玉皇大帝是众神的最高领袖,神界的结构基本上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的结构之上的。
西方人对“上帝”的理解甚至更强烈。
上帝被视为万物的创造者和主人,一切的发生、发展和生成都源于上帝。 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种观念下,上帝代表着绝对、真理、正义和合一。 至于谁是上帝的创造者、管理者和审判者,传统观点认为这些问题是无法实现的,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无法完全解释。
2、佛与神有两大区别:佛是无所不知的,神是无所不能的; 上帝是主人,佛陀是人。
1.佛不是唯一的,有千佛,因为原理不同,所以众生也不同。 佛与佛的关系,就像海与海的关系,境界没有高低之分。
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而人类是未来的佛。 作为众生,它具有生命的基本属性,这种本性被称为人性或佛性。
讨论人性中固有的善与恶,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是一种偏见。 就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辩论一样,他们站在两个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讨论大致相同的问题,类似于在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争论。
基于佛教的内涵,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世界是“无主的,不自然的”。
世界上没有神一样的存在来支配、操纵、控制、安排和裁决,但世界有自己的规则:不自然。 非自然意味着世界是有序的,因为存在客观规律,在佛教中被称为“因果”。
佛陀发现了这个法则,而不是创造了它。 无论这个世界有没有佛,因果法则都存在。
2.上帝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人类只是上帝的仆人,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和变化,都无法晋升为上帝。 通过祷告和悔改,人类或许能够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宽恕,在最后的审判中,只有天堂或地狱两种命运。
3.两大宗教对全球格局和文化的影响。
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遭到毁灭的事件很多,但从未发生过因为佛教而发生的战争。 佛教以智慧和慈悲为核心哲学,强调“无可争辩是智慧,不论证是慈悲”。 佛教与世界的纷争保持距离,这是与其他宗教的显着区别。
2. 上帝的独一性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纷争。 在世间,无论是**宗教内部的矛盾,还是其他宗教的纷争,无数的血腥战争从未停止过,都是为了争夺这个世界唯一神的地位,都以神的名义,走上了一条卑鄙肮脏的道路。
3.受宗教与西方哲学逻辑二分法的影响,西方文化散发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和对排他性、独特性和正义性的偏见。 他们领导的殖民掠夺和血腥战争已成为这个世界的祸根之一,这些行为伴随着烧杀抢掠,但它们是正当的和正义的。 在他们的观念中,征服和占领被视为高贵和进步的象征,是拯救灵魂和解放思想的手段。
他們的邏輯思維思是特別簡單和直接:既然我所代表的是唯一的真理,那麼你和我不同,顯然是錯誤的,不擁有真理,必須接受救恩,接受懲罰,糾正你的偏離,並接受罪的審判。 不服从就挨打,挨打就挨打,不低头就挨打,挨打,不服从,不低头 无论如何,这个概念与宗教的初衷背道而驰,是人类的祸害。
如果上帝是这样的存在,那么他就不配被称为上帝,直接判断就足够了,那么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进行竞选呢?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