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和指示,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如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 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加大力度,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十大关系。
产业改革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 和创新产业工人大军,培养更多大国的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是发展新生产力的生力军。 产业工人在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占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合乎逻辑的出发点。
深化产业改革就是要聚焦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重点抓好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立功、素质提升、地位提升、团队壮大等重点工作,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精神、锐意进取。 攻克难关,在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中下功夫,创业,争做千帆经济建设洪流中的先行者,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吹响光荣劳动时代强大声音,创造伟大,为工人阶级创造新的辉煌。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改革的关系。
建设与改革的关系是推进产业改革的基本问题。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技术人才匮乏、分配制度不完善、职业吸引力不足、年轻人不愿当工人、作用不足等矛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着力巩固党的长治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为产业工人创造更多成长和成为人才的机会,为产业工人投身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产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产业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实施的重大改革,要改变什么、改变如何改变,要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依据。
深化产业改革,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改革。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公平地惠及产业工人; 鉴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要实现产业工人建设与宏观经济、产业、就业和社会政策的联系;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点和行为规律,在依法加强有效监督控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资本在吸纳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改革,使之进入法治轨道。
产业改革五大任务的关系。
思想引导、立功服务、素质提升、地位提升、队伍壮大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五个方面不可缺少,相辅相成,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团结一致。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系统把握五大任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按照全面、系统、深入、有效的政策统筹推进五大任务,使改革理念和措施深入社会, 企业和团队,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工人高质量发展和成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坚持党的全局领导和工会。
率先把握整体关系。
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产业工人建设改革方案》的出台,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决策和部署,工会要带头实施。
深化产业改革是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的领导作用,从各个方面凝聚资源和社会共识,推进产业改革,是新形势下赋予各级工会的光荣使命和政治任务。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控全局、协调各方,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贯彻到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的全过程。 党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是深化改革的关键,要亲自部署重要任务,亲自检查关键环节,亲自督促落实情况。 工会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总责任,强化要求指示和报告,争取党委和党的支持; 积极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方面沟通合作,凝聚强大合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
推进产业改革,突出各领域先进水平。
制造关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可以促进产业工人在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改革。 同时,约80%的产业工人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培训周期长、难度大、含金量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
坚持两点论、关键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着力稳定壮大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各个领域纵深发展。 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潮流,从整体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努力培养亿万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加强组织,促进和充分发挥企业。
主体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资源协调和政策联动,抓住主要问题实现关键突破,多措并举,多措并举,推动整体提升。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企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相对独立,是产业工人成长成为人才的主要场所,是做出贡献的主要舞台,是深化产业工人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和“最后一公里”。 所有的政策和制度最终都取决于企业的实施; 一切组织和推进工作,都是为了给企业落实改革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改革措施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中党与政府、企业、社会、工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环境,营造社会氛围,推动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人才培养、创新创造、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好作用,营造人人都能成为人才、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 要加强宣传引导,使企业清醒认识重大意义和社会责任,对按规定取得显著成绩、令产业工人满意的,给予表彰和政策支持。
促进产业工人成长,促进企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工人和企业虽然在实现自身利益方面相对独立,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参与者。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的成长和成功也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产业工人与企业是对抗的、统一的。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既要统筹产业工人的利益,又要统筹企业的利益,不能只强调一个,忽视另一个。 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产业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的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 还要引导产业工人增强社区意识,激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建设和共享。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
机器替代”。
2015年4月28日,一班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忽视中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忽视中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 认为工人阶级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资本要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生产方式和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只有通过产业工人的劳动才能实现。 在“无人工厂”和“灯塔工厂”的背后,是一大批在控制室操作、在车间团队创新、在生产线维护的现代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的数量可能正在减少,但技术工人的比例将增加。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要转变观念,坚决摒弃“机器决定论”和产业工人“灭绝”“无用”论,不要看不起产业工人,而是要大力培养产业工人。 要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的需要,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以艰苦奋斗为标准的校企合作,努力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需求、能创造价值的人才。 要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造大的社会氛围,鼓励引导大学生等高潜力人才向技能人才方向发展,走技能化、用技能报国之路。
确保产业工人的所有权和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着力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完善和落实产业工人所有制制度安排,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标志,是产业工人实现事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产业工人的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首先体现在管理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权利上。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完善和贯彻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和质询制度,组织产业工人实行民主选举。 依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切实保证产业工人当家作主的地位,协调处理产业工人队伍与其他群体的关系,积极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司治理,促进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
作者:李石,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经济工作部。
*:《中国劳工运动》编辑部。
中国劳工运动,202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