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华民族在财富上,还是在金钱观念上,与其他国家有区别?
不管是什么民族的人,都需要财富,因为没有这个基本的物质条件,就没有办法生活。 基本物质条件越好,我们的生活条件就越好,生活就会越舒适,对吧? 每个人都会这样做。
那么,金钱作为财富的代表,或者说作为财富的载体,也必须受到所有国家的喜爱。 但是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有点特殊,这个很奇怪,就是中华民族崇尚不爱钱的那种东西,认为一个人爱钱,嗯,好像是品味稍低的东西; 而不爱钱似乎是一件高尚、优雅、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
现在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说不是,中国人很喜欢钱,尤其是爱钱的人。 此时此刻,我的意思是从非常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待中国人,我们中国人表现出对金钱的热爱,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如果非要把时间拉得更远一点,你会发现,在华人的这种主流价值观中,会有一种观念,如果人们太爱钱,至少是低趣味的表现。 品位高的人,不该那么在意财富,甚至说他们把财富看成浮云,把荣耀看成粪土,把金银当成粪土,才算是高人。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这么奇怪的概念呢? 右?
如前所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强调人应该对动物有一定的超越性,应该有一些超越性的特征,应该有一些超越性的道德。 其实,从这种道德追求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其实是要求我们不要被自己身上的这种兽性所束缚。 这是我们动物的一面,我们当然希望拥有尽可能多的财富; 但作为人类,我们不能只是像动物一样,太爱钱了,只要我们有钱,就应该在另一边有所作为。
这就让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不要追求那种不义之财,应该把道德等人的东西放在这种财富之上。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财富的追求与道德相悖,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这种不义之财。 我们应该只追求那些有益的、在道德上合适的事情。 对于这种符合道德的财富追求,其实中国人并不排斥,也不鄙视。
如果你看看孔子,他说,如果我能得到这种道德财富,你让我为此做一些非常艰苦的工作,我去牵别人的马什么的,我可以接受,我可以做到。 这个概念其实很中国化,但也非常正确。 这是我从周开始就说的,中国人从周初开始就形成的那种以德为中心,高度重视德的态度,非常好。
不是我们不喜欢财富,不是我们不想要财富,不是穷有什么好处,穷也没什么好处,有钱是我们认为很好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这很好,这没有错。
但后来,比如说孟子时期,因为有人和孟子有过一些争论,就叫意见之争吧。 孟子会强调,作为人,对我们来说,义更重要,利益是相对次要的。 所以他会把这两者放在一个相对相反的位置去比较,然后说,如果它们之间有冲突,我们应该放弃利益,放弃对财富的追求,去追求道德,这种道德,这种人性的独特之处。
孟子说得对吗?
当然,他也非常正确,他的观点与孔子的观点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当他谈到这一点时,因为他是在和别人辩论,他会把很多的重点放在这种义利上,如果有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孟子用了一个我们中国人特别熟悉的比喻,说:“我也爱鱼,我也爱熊掌,万一不能两者兼得呢? 那我一定要吃熊掌,不能吃鱼,就是有好吃坏的。 他用这个视角来谈论道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财富和道德不能两者兼而有之,那么我选择道德而不是财富,因为这是那种更能反映我的人性的东西,那种超越我自己动物本性的东西。
但孟子并不是说我永远不吃鱼,鱼是坏事,鱼应该被嫌弃,那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到了后期,这些后来研究儒家思想的中国人,慢慢地有点偏离了。 就好像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种观点,我们不应该看不起财富,不应该把财富当回事,我们应该把金银当粪,这是一个高尚的人。 “义”和“利”是对立的。 其实,这根本不是孟子的真谛。
但是后期中国人很多,他朝这个方向走,比如说,是王蓉还是谁? 我记得,他根本就没有提到钱这个词,他以为是因为他是一个优雅的人,然后他妻子说你不能装? 所以在他睡觉的时候,他拿了一大笔钱,把他的床堵得四处乱窜,让他下不了床,然后看看能不能说钱。 结果,当他醒来时,发现四面八方都有钱,于是说要把这个被我挡在这里的东西拿走,他没有提到钱这个词。 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优越的人。 不说钱的做法其实是很极端的,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正常。
所以从心理上看,从前一种理性,在“义”和“利”之间,认为“义”高于“利”,到后一种两者的对立,就变成了我们看不起“利”,只关注“义”。我觉得在这个地方,这个中国人的进化,其实和一些民族一样,比如认为脖子很漂亮,然后把脖子做得越来越长,最后长到**,这和那个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中国人追求道德优越感,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在未来,这种追求会成为一种反常现象,形成一种叫做鄙视财富和金钱的文化。 显然,这个不符合基本的人性,实际上也行不通。
但是我们发现,中国人落后了很久很久,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算上几千年,一千多年来,他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当奇怪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虽然大家其实都想追求财富和利益,但那些觉得自己层次较高的人,应该表现得好像不在乎金钱或利润,只追求道德。 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其实也是少数,后来真正能做到的人也屈指可数,比如海瑞之类的,就很少了。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成为中国人常见的虚伪。
所以在这件事上,我觉得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表现,相比其他族群比较有问题,那就是我们不能真诚地承认我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除了少数真正能做到的人,也就是真的不在乎钱,那么有很多人其实在这个地方,他说的和他实际做的,都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会有不一致。
40多年前,在我们叫改革开放之前,其实中国的这种主流意识形态还是这样。 改革开放前,大家都以为根本不在乎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革命,为人民服务,根本不是为了任何个人利益。
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其实在言行上都变得非常不一致。 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爱钱没有问题,我们追求繁荣,我们努力让自己先富起来,这是对的,这是对的,这是正确的,这是值得鼓励的,而不是批评的。
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在这个地方做出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其实给每个人的行为带来了很多变化。 只是很多人精力充沛,真的用在了追求财富上,然后很多人才真正发财。 这也使我们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越来越富裕。 所以,改革开放之后,这方面的这种转变,其实让我们更真实,这就更真实了,这也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回报,好的回报。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春天似乎已经跑到了另一边,钟摆也跑到了另一边,我们很多人现在只关注财富,而不是道德。 他爱道德,没有道德,反正我只需要赚钱。 然后就这样,诞生了一大批有钱不友善的人,比如许家音这样的人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有时我们会以某种方式受到压抑,当我们释放这种压抑时,他可能会在这方面变得过度放纵。 从心理上讲,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钟摆效应。
但我希望在事情的两端之间慢慢摇摆,可以从极端走向不那么极端。 最后,我们回到中国最早的一点,那就是“君子爱钱,拿正道”。 我们热爱财富,但我们不会将其置于人类道德之上,我们不想觊觎这种不义之财。 我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不仅是为了财富,也是为了其他一些东西。
过去,中国传统曾经走到一个看似有点偏离的地方,我们需要慢慢纠正它,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回过头来调整它。 大概是这样,把它转过来,慢慢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说到另一个方面,呃,我们下次再谈。
end
让心理成长栩栩如生。
让生命有温度。
作者 |朱建军.
编辑 |倪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