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抓住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机遇,围绕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量子等领域加快建设和布局一批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加快项目投资布局,引导企业在创新领域发力,将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珠链并蓄势待发,不断积聚发展新动能。
日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总投资额为126亿元项目旨在构建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生态,预计投产后年产值约10亿元。
在苏州沪树关经济开发区的安岭生物医药(苏州)**实验基地,工程师们正忙着调试新设备,为3月份的完工和调试做最后的冲刺。 公司落户苏州沪树关后,将围绕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细胞产品临床前研发转化服务,打造一站式新药研发一体化服务平台和企业总部,计划总投资73亿元。 “Anchor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在江苏省,而且在全国多地为一批产业项目培育新的优质生产力蓄势待发。 今年安徽省首批重大项目中,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5%; 今年一季度,重庆共开工110个重点制造项目,总投资1155亿元,涵盖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
面向全年,从当地政府近期发布的2024年重点项目名单来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项目成为投资布局的重点。
广东省今年已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半数以上,汇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产业370多个项目,年投资约1500亿元。 北京今年将推进100个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项目。 四川省共有重点项目700个,其中348个为已确定的工业项目,其中成都京东方8号第六代AMOLED生产线、绵阳市富城区显示驱动项目等。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和发展新素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各地要加快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有利于营造“迈向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引导企业在创新领域发力。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赛迪研究院规划院制造发展研究室主任张新昌告诉记者。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地方投资布局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 当前和未来,智能计算芯片、智能计算中心、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领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未来发展构筑新优势。
在明确项目建设目标的同时,不少地方也明确了提升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的扶持措施。
例如,浙江省提出支持“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优先支持新型产业平台符合条件的创新载体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并按相关规定给予支持。 再比如,安徽省提出,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级新兴产业扩张,引导规模化,加快募集和投资运作,促进新兴产业整合; 深入实施人才复兴工程。
新型优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体现了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 赵刚认为,鉴于前沿技术创新投入巨大,要加强项目产学研应用协同,支持央企、国企、大型金融机构等开放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创新产品应用和成果转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要加大投资引导力度,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向未来产业新赛道倾斜,提高投资效率。
张新昌认为,培育和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调动第一和市场的力量,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广两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率先开展基础研究等科研工作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重点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新技术、新产品。 另一方面,企业要引领科技成果的实验开发和转化,围绕消费者需求开展实验开发活动,通过产业化将基础研究等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步。 (经济信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