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31日晚,**接待了两位特邀嘉宾。
它有多特别? 自然,由于他们的身份,一个叫大卫·艾森豪威尔,是前美国人**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另一个叫朱莉·尼克松,是美国前**尼克松的女儿。
而且,两人还是夫妻,而且都是美国的后裔,这个身份确实足够特殊。
当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很容易见到客人,但这次,***特意提出要见这两个年轻人,地点在***的书房里。
大卫和朱莉都出身于政治世家,见过无数大牌,但是,**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后来,大卫说:**的生活条件只相当于美国的中下层阶级,其实他可以活得像个皇帝,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与人民同甘共苦。”
朱莉后来评论道:他从不自命不凡,不像勃列日涅夫那样傲慢低声说话,也没有像帕帕佐普洛斯那样坐在矮凳上与客人坐在高桌旁,以奉承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他的生命中,比任何人都多。 无论历史如何收官,**的一生必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
在谈话的最后,大卫向***发出了邀请,说:“我的岳父让我向你传达一个信息,他希望在美国见到你。 你告诉埃德加**,你渴望去美国旅行,尤其是去加利福尼亚。 ”
**笑着说:“加州离中国最近,但他们不让我坐飞机,所以我不能去。 ”
大卫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这辈子只去过两次外国,两次都是去苏联,而且美国比苏联好玩多了,你真的应该去。 ”
**指着自己的身体,他很遗憾地说“不会有这个机会。 ”
其实**对美国很感兴趣,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三次提出要去美国看看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抗日战争期间,美中两国是共同反法西斯斗争的盟友,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但国民党的腐败让美国人深恶痛绝,罗斯福派出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看看共产党领导的**是什么样子的。
**也非常重视美国人的访问,当时在延安以最好的条件接待了他们,并向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提出,他和***希望去美国,与罗斯福面谈**。
巴雷德也对此表示欢迎,但当他回到重庆时,他遭到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批评,称美国与国民党站在一起,不能同意这一要求。
后来,**提出通过不同渠道两次访美,但被缺乏政治敏锐度的赫尔利否决,成为一大遗憾。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能去美国,以他巨大的魅力和无敌的口才,一定会在美国掀起一场飓风,而且很有可能彻底改变后来的历史潮流。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都成了敌对国家,**仍然向美国人张开了怀抱,例如,1956年10月6日,**参加了日本商品展览会,并对日本记者说:“中国希望与日本建立正常关系,也希望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但关系并不好。 我这一代人与美国的关系不好,我离开后,我儿子这一代人(与美国)可能很好。 如果真的行不通,那么孙子辈总会变得更好。 ”
1960年6月,**与一位老朋友**见面,谈起了游泳的话题,**说:“我希望在我变老之前去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游泳。 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认为如果你不反对,华盛顿可能会反对。 ”
直到1972年,美国的尼克松来到中国,看到***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僵局,并邀请***访问美国。
但不幸的是,**当时已经79岁了,身体承受不了长途跋涉。
这一次,大卫和朱莉来到中国,再次代表尼克松向***发出邀请,说美国比苏联好玩多了,但**再也走不动了,九个月后去世了,这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