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新三”的启蒙反击。
新华社记者 刘铮.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中国“新三”——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表现令人瞩目。
2023年,“新三”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高于整体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也推动了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第一大国,让世界对“中国制造”印象深刻。
从当初落后于世界的“短板”,到如今引领世界潮流的“长板”,变化可谓是惊天动地。 突破壁垒所取得的成果,在实章中可见一斑。
首先,依靠科技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就会有质的飞跃,要有毅力和耐心。
中国汽车工业曾想“以市场换技术”,但只能随波逐流,同款车型的合资品牌往往成为世界领先的高地。 然而,经过10多年的耕耘,通过抓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等“弯道超车”的机遇,国产电动汽车以技术创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高性价比高地,造福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
看看这个布局和这个场景:广州珠江畔,占地7500亩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繁忙,以整车厂为核心,可实现10公里以内的电池、电控、底盘、车身等核心零部件。 新年第一天,“九阳吉”号汽车滚装船载着360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往墨西哥。
回首往事,我不禁感慨万千。 同样,欧美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应用方面遥遥领先,现在中国太阳能电池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
顾诗云:“长安在哪里,只在马蹄下。 如果说产业升级是“长安”,那么创新驱动就是“马蹄铁”。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的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的世界第29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 势头已经上升,这是可以做到的。 只要持之以恒,创新驱动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体制机制的优势是我们培育新动能的独特法宝,要有远见和勇气。
推动自主创新,作为“看得见的手”,引导力非常重要。 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所在,也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源泉之一。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较弱,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诚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些艰辛甚至挫折,有些企业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但最终的效果不仅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经过多年的耕耘,我国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初占GDP的8%左右,提升到“十四五”中期的13%以上,预计2025年将超过17%。 新的动能继续施加力。
最后,在困难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坚定行动。
要说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哪个国家不难? 是否有可能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重重困难中抓住了机遇,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他踩在山峰上,看着眼睛。 虽然困难重重,但优势在不断积累。 2023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力支撑,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优势,持之以恒,就能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