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方法是最常见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一。 教师创造学习情境,为学生分配相关任务,引导他们独立协作学习。
然而,许多教师容易陷入任务驱动方法的错误,即简单化和形式化的任务设置。 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任务驱动方法呢? 一起来看看吧!
1. 任务驱动方法的基本含义
1.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基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现实任务中通过探索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感知心理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自主探索和开拓精神的自学能力。
2.主要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任务导向、教师主导、学生为本”,改变了以往“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开创了以学习为基础、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新模式。
研究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2. 任务驱动方法的教学
1.创建上下文。 需要创造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尽可能现实,并引导学习者承担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习更加直观和直观。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建的情境中,选择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需要收集什么样的信息,从哪里获取相关信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和深化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
4.效果评估。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5.总结和审查。 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对课堂总结和知识点的复习,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或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过教师的总结复习充分掌握知识点,从而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
通过这样的入门和创新发展过程,学生也将经历一个熟练地巩固和提高知识的过程。
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在进度控制中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松弛放松,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样,学生学得又快又扎实,教学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同期的知识量,既实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获得最大的收益,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并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 任务驱动方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任务设计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和安排非常重要。
首先,“使命”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在整体学习目标的框架内,将总体目标细分为小目标,并将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易于掌握的“任务”,从而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整体学习目标。
二是“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差异很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天赋进行教学。
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任务”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内容、前后的联系等诸多因素。
第四,以“分配任务”的形式引入相关概念,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往往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的顺序进行介绍。 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总结结论”的顺序介绍相关概念,以拓展教学内容。
(2)教师必须改变角色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任务导向、教师主导、学生导向”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角色互换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从教学和灌输到组织和指导;
二是从讲台讲解,到学生中间交流、讨论、一起学习。
(3)必要的实际条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亲自在计算机上练习比听老师讲课和看老师演示要有效得多。
通常,在老师讲解和演示知识之后,关键步骤是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掌握方法。 理想的教学环境是电子教室或一人一电脑的多教室。 要把教学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4、任务驱动法:《新**导论》实战案例分享。
(1)课程设置与学生特点
课程名称:新 ** 概述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时间:
参加人数:40人。
课程特色: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辑和导演、广播和主持艺术的必修课。 学习情境分析:知识与能力分析:本课程在大二下学期授课,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技能基本一致,有系统的传播知识和系统的传统知识,为本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课程顺利进行。 新兴学科虽然容易吸引学生,但由于知识的碎片化和杂乱无章,学生缺乏对这里知识的系统深入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帮助梳理新**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由于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它表现出强烈的热情,教师应利用情况,从生活中选择案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
实践创作分析: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的命题分析。
学习兴趣分析:由于近两年18年级和19年级学生参赛人数和获奖率的增加,无形上带动了2020届学生参加比赛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课程的创新特点
1.“课程,课堂内外”教学创新思路
为了解决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痛点”,需要打破课程和课堂现有的无形壁垒,以实践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领,相互联系互动,在课堂内外进行合作与交流。
课程内外的联动体现在课程内交流知识体系的构建上; 在课程之外,与微创、新写作等其他课程形成联动,促进学生自觉理解课程间的知识关系,有助于建立影视创作的新知识体系。
课堂内外的联动还体现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实践成果分享、课题讨论、团队互评等教学内容上; 课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任务导向项目体系的全新**影视创作实践,以及**账号的实际操作
2.“一创一号”以任务为导向,课堂相互嵌入、相互联系
“一创号”,是指新**入门课程,学生团队创建并运营一个自营账号,可以选择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运营时间不少于8周,操作主题、内容和风格,由学生团队自主决定,全程团队导师指导。
“一创一号”任务确立后,围绕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开展课程内外的教学实践,课程推进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以“项目为导向、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开展教学。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No.1”的任务委托给学生自己,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和参与的。
“一创一号”项目成立后,课程主讲人掌控整个项目推进的节奏,包括项目选题、启动、考察、持续推广、内容输出、成果展示、汇报等。 在项目化教学方式下,新入门课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节奏,项目规划与实施基本同步,使学生团队在理论学习、新交流实践和账号运营实践上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3.课堂互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新入门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和教师从教学环境到教学设计的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要坐着听,还要听老师和同学讲课; 还需要站起来发言,分享案例,分享实践经验,理解和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程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穿插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
教学过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 课前:进行“知识能力”的排练和诊断分析。 使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采集知识点预览信息; 问卷调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为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诊断提供依据。
课上:“多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利用“移动数字平台”扫描教材进行入门教学; “超级明星课堂”采用案例复盘、讨论辩论、边说边练、边做边评价、以实践代教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利用“虚拟”技术与“线上”相结合的虚拟与现实“进行案例教学; 借助超兴平台,采用同行评议、同行问答、结合项目等方式,开展线上“开放式教学”。
课后:以“有价值的问题”为指导进行巩固和复习。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的常识的洞察力; 对行为数据和学习“痕迹”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文化与互动创作融入课程思想政治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文化的欣赏学习和元素的提炼,重塑课程内容,巧妙地融入德育元素,展现高层次:课程内容按照“理论-方法-实践”的主线进行,知识属性从记忆到使用、应用,学生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更加完整, 为解决新的实践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德育人”为根本任务,突出质量目标,将科学精神、责任心、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优秀德育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五大系列、40个思想政治案例,实现课程政治思想与专业课程走向同一方向, 并达到无声滋润事物的效果。
以新作品为抓手进行设计创作,如介绍区域传统民俗文化、“非遗”专题、乡村振兴专题、红色文化教育等项目,让同学们“忙”起来。 通过主题设计和主题创作,让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在创作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5.技术与互动创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
通过引进企业项目来增加学生的实用性,在实际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实习的机会,在校园里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未来在求职方面更具竞争力,专业能力更强,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的需求,符合企业的需求, 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增加文化传媒公司的抖音短篇创作和推文内容,增加学生的实用性,让学生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媒体发展的需要。
(3)组织学习活动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新**介绍”的教学模式的建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总时数为32小时,分为线下32小时和线上8小时两部分。
线下课程利用学校配套教学资源(多班教室、培训室、车间),采用“理论+实践”、“集中+分散”、“校内+校外”的形式,开展讨论式教学; 线上课程利用学通平台,以“4个同伴点评、同行问答、组合项目**”的形式进行线上开放式教学。
每个知识点的组织如图所示
教学过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
课前:进行“知识能力”排练和诊断分析。 使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采集知识点预览信息; 问卷调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为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诊断提供依据。
上课期间:采用“多措并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利用“移动数字平台”扫描教材进行入门教学; “超级明星课堂”采用案例复盘、讨论辩论、边说边练、边做边评价、以实践代教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利用“虚拟”技术与“线上”相结合的虚拟与现实“进行案例教学; 借助超兴平台,采用同行评议、同行问答、结合项目等方式,开展线上“开放式教学”。
课后:以“有价值的问题”为指导的合并审查。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的常识的洞察力; 对行为数据和学习“痕迹”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教学计划
针对每个知识点,“新导论”结合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三个目标,通过线上**、线上发展、线下课堂、线下实践,形成学术评价和研究的四大环节,将我们的教学活动与课堂安排联系起来。 形成独特的四环、六步、十步课堂组织形式。
课程计划:以任务为导向的课堂设计很短**(100 分钟)。
步骤1:线上**通过介绍学生获奖作品、闪光动画广告皮影戏,结合短**创作与文化进行创意联想。 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竞赛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步骤2:理解和讲解短片的概念,同时通过三个案例展示短片**拍摄方法的重要性,建立主题概念。 在这三个案例中,传达了文化自信、家庭和国家情怀、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内容。
步骤 3在线学习完成后,我们将在平台上安排必读书目和选修文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需求选择不同的文献进行阅读。 同时,我们会根据文献内容和在线教学内容发布讨论帖**,这些内容的发布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学生主观内容的习得,了解思维的掌握,而在线扩展的目的是评估问题,锁定困难。
步骤4:锁定难点是我们想要线下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来解答同学们在线下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这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掌握短**创作的新颖性,这也是我们课程中最难的知识,因此课程侧重于解释。
步骤5:理论学习其实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课后即将完成的短篇创作。
步骤6:企业总评:在这一步的中间,我们邀请了山西快乐蚂蚁传媒公司公司总监和山西画报王站长,全程指导和跟踪我们学生的设计工作。
步骤7:接受企业任务卡并填写企业任务卡。
(5)课程多元化评估
1.创意短片**评测(抖音线上平台)。
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这个评估项目中,可以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大约5人的设计团队。 选择创意短片**大赛(通常是大比拼)中给出的题目之一,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调研报告和设计方案)。
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导师将学生的作品放入相应的比赛中,或上传到相应的新**平台,并给出最终的项目设计分数与比赛结果或流量分数(点赞数、**数、评论数)。
2.案例研讨会报告(线下课堂)。
以演讲者为核心的约5人小组。
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讲师将新世界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各种新的实际应用实例相结合,使学习者围绕某个主题和案例进行讨论或实践,引导学习者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师和班上其他学生组成专家裁判,确定学生的案件辩护。
3.实训项目考核(线上线下相结合)。
同学们组成小组,完成山西快乐蚂蚁传媒公司的抖音短片**项目,以及山西画报财经**科学院中心或其他***项目的文章推送等。 最终分数将由指导老师和企业负责人决定。
通过项目引进增加学生的实用性,在实际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实践机会,在校园内就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未来在求职方面更具竞争力,专业能力更强。
4.常规评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50% 的出勤率、25% 的课堂互动率和 25% 的课堂笔记。 重点考核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成绩和内容基于学习平台、学生笔记本、练习册等。
5.最终评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项目评估。
(6)课程评估
学生评论:每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评价、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各种形式收集反馈,这些反馈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监督与评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专家多年的肯定。
企业评价:例如,校内外的合作企业也对学生的培养给予了一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