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所畏惧,每一代追求梦想的青年,都有自己燃烧的激情岁月; 青春坚定,每一代全力以赴的青年都有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 每一代献身于祖国的青年,都有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怀。 ”
顾克禄17岁的少年,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值壮年形象不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无畏追求和对祖国的深爱。
年仅17岁的少年顾克禄写下了深刻而有力的战争请愿书。 他的抱负不是日记里琐碎的日常生活,也不是考场上死板的话题,而是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奉献给祖国。
对越南反击的爆发,让12岁的顾克禄第一次接触到战争的残酷,五年后,他明白了自己的梦想和爱国情怀。
他的出生地山东省邹城市北苏镇小北村,自出生起就深受父亲顾天津的影响。
顾克禄的父亲顾天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退役老兵,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 1953年,年仅19岁的他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决然地决定参军。
入伍后,他满怀热情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为第68军的一名英勇战士。 同年6月,“十字架山”之战打响,顾天津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场激战。
在战场上,他不顾个人安危,与战友们一起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战斗结束后,他继续在军营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被命令退休并返回家乡,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平静生活。
顾天津的人生一直很顺利,几年后,他有了孩子,顾克禄是他的次子。
顾天津,原军战士,虽然退伍后回到家乡,但心中始终牢记人民疾苦,始终牢记党的教诲。 面对家乡人民的贫困,他毅然决然地决定致力于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脱困,过上悲惨的生活,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父母的教诲。
父亲的言行是儿子的教诲,顾天津从小就懂得关心群众、热爱祖国。 1979年,当对越南的自卫反击爆发时,顾天津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儿子顾克鲁也深受影响,望着战场的方向,眼中充满了担忧和兴奋,仿佛胸口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 渴望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国家面临挑战的关键时刻,父子俩一致决定,年仅17岁的年幼顾克禄从父亲手中接过钢枪,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事实上,国际形势并不平静,争端时有发生。 越南对我国进行了多次武装挑衅,触及了我们的底线,国际社会对我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进行报复。
面对这种情况,**明确表示,即使面临风险,我国也绝不会容忍侵略者的挑衅。
国家主权和国土安全不允许放弃一寸土地。 1979年2月17日,《人民》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又不能容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道》的文章,向世界表明中国对任何挑衅的坚决态度。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自卫反击和边境战争。 自卫反击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方向进行,分三个小阶段进行,最终在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
尽管越南在自卫和反击战争结束后一再受到挑战和侵略,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虽然中国一贯主张和平,但越南的挑衅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安全。
在这场战争中,17岁的士兵顾克鲁的英勇表现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和父亲顾天津一样,顾克禄有着极大的毅力和决心。
1984年,他参军,表现出和父亲一样顽强的阳刚之气。 尽管他年纪轻轻,但他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训练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
事实上,部队的领导最初并不支持他参军,因为一般来说,16-17岁的儿童不应该上战场。
他们默默地为保卫家园付出代价,只希望孩子们能平安长大。 然而,少年顾克璐坚定信念,终于赢得了这个机会。 每当领导想起他时,他都会想起那坚定的眼神。
顾克禄一生只有两个执着,对于少年的坚持,领导第一次没能说服他,第二次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心,没有第三个......然后他第一次坚持,是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参军。
你还太年轻,不能去打仗,回去读书吧,孩子,我们现在不需要你承担这样的责任。 “当单位负责人第一次见到顾克鲁时,他严厉地训斥了他,其实是出于关心。
首领,我才17岁,已经是能为国负起责任的人了! 我们这些年轻人,怎么会怕死! 顾克璐坚定地看着首领,坚持要留下来为国家做贡献。
1984年12月,顾克禄成为陆军第67军第199师第596团团员。 这支军队历史悠久,军事功绩突出,顾克禄深表敬意。
他虽然初出茅庐,但面对真枪实弹的战场毫不退缩,执行命令冷酷无情,速度快,令人钦佩。 他的表演备受瞩目,也让他成功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在这场长达数月的战争中,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参军的决心,并取得了立功立业的决心。
新兵顾克禄好奇心十足,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成为了连队的新鲜血液,被班长照顾着。 这个意气风发、面带微笑的少年让人无法想象,他会如此勇敢无畏地执行任务,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的第二个坚持是要求连长“送他去死”。 原因是1985年8月31日,上级部门下达了对968高地进行突击行动的任务。
崂山968高地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进攻,侧翼后方有敌主阵地的支援,攻占后要迅速作战,迅速撤退。 接到任务后,连队决定组建突击队,担任全连的先锋队,顾克璐自荐,趁着这个机会“送死他”。
顾克璐得知这个冲锋陷阵的机会后,主动报名参加,渴望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深感钦佩。
副连长孙兆群没有将顾克禄列入名单,但这并没有阻止顾克禄的决心。 他开始不断向孙兆群提出要求,希望能得到这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顾克鲁坚信,这是他为公司和祖国贡献力量的时刻。 虽然每次都被孙兆群骂了一顿,赶了回去,但第二天还是会去**。
孙兆群对此感到无奈,因为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而顾克璐年纪小,缺乏战斗经验。 不过,顾克璐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他说,就算面临危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去。
他的眼神就像当初参军时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顾克璐和孙兆群对峙了很久,终于孙兆群妥协了,满足了顾克禄冲锋陷阵的愿望。 然而,这个“死亡的机会”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玩笑,最终变成了现实。
每想到这里,孙兆群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968高地的战斗极其艰难。 1985年11月30日,顾克鲁的突击队奉命潜伏在高地上,等待进攻的命令。
经过两天的潜伏,突击队接到命令,于12月2日攻击968高地。 待命队员立即分成三组,向目标逼近。
当突击进攻进行得很顺利时,越军没有反击的力气,火力点一个接一个地,他们从背后传来的枪声中得到了警告。 现在他们已经到达了高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后方的视线中,面临着被前后包抄的危险。
尽管突击队员们训练有素,但面对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他们无法逃脱,甚至没有反应的机会,他们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刹那间,队伍中的几名队员中弹,但顾克璐依旧毅然决然向着高地前进。 他刚迈出一步,右腿就中了四枪,鲜血四溅。 他急忙躲了起来,想起眼前三排前排长英勇牺牲的情景,他咬紧牙关,用简易布包扎伤口,然后毅然决然地扛起爆破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
这一举动虽然消除了炮火的威胁,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他只能在炮弹的闪光中尽可能地躲避。
那一刻,顾克璐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失去了知觉,耳边响起一声刺耳的啾啾声,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离地面有三四米,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死的边缘。
落地后,顾克璐只剩下血淋淋的上半身。 尽管如此,他还是痛苦地向前转身,眼中充满了杀意,他用尽全力将手榴弹扔进了掩体,然后握紧了枪,扣动了扳机。
浑身的疼痛让顾克璐感到意识麻木,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出于本能。 他眼皮沉重,却不敢睡着,双手紧紧攥着,脑海中回想起三连长临死前的决定,心里想:我做到了,我完成了任务!
当顾天津夫妇再次见到儿子时,他们只有一封遗书。 父母一夜之间脸色发白,悲痛欲绝,但他们从不后悔送儿子参军。
那是一个真诚的少年,一个无所畏惧的少年,一个有责任感的少年。
征服“十字架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