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开资料报道称,湖北、广东等地有“陷入困境”的陶瓷企业或“濒临破产”的陶瓷上游企业,在当地法院的介入下重新焕发了活力,这不仅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保持了持续经营的能力,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
案例 1. 湖北某苦恼陶企业“生死攸关”。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湖北戚春法院主持召开了某陶瓷公司破产清算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和解协议,不仅有效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按下了“重启键”,实现了社会共赢。
据案例审查,某陶瓷公司成立于2013年,但由于市场环境和管理不善,于2019年12月开始停工停业,无法偿还外债,只能依靠对外租赁维持基本开支。
2023年9月,债权人张某(化名)以陶瓷公司欠其未偿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2023年10月,法院裁定受理此案,并选定清算服务公司担任该陶瓷公司的破产管理人。
庭审过程中,第二民事法院破产庭庭团队带领管理人到现场移交资产经查,该陶瓷公司多条生产线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和残值,公司通过对外承包经营可获得年收入500万元。
破产审判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调研判断,从陶瓷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复工的可能性、债权债务人的实际需求等因素进行了精准分析,发现陶瓷公司仍有重组和解的可能。
为主动发挥审判职能,破产审判组多次与管理人、债务人、债权人沟通,积极推动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破产和解协议(草案)》,并提交全体债权人会议表决。 最后和解协议由债权人投票通过,结果,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生而死”。
图像显示 **无关情况 2.
从濒临破产到新发展,
肇庆某陶瓷原料企业“破局”重生
同样是澎湃新闻,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市一家陶瓷原料企业,是一家在肇庆经营多年的小微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建筑用陶瓷原料。 2021年以来,由于陶瓷行业市场低迷,公司因大量违约债务和资金周转困难,先后被多个债权人起诉并申请资产扣押。
虽然企业注册资金只有30万,没有土地、不动产等价值较高的资产。 但公司拥有球磨机生产线、洗涤生产线、大型破碎生产线及现场使用的权益,生产线配套设施齐全,具有市场价值和抢救可能性。
要推动企业现有资产的整体处置,尽可能保留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吸引力,推动破产重整,既能提高还款率,又能让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案的承办人多次与破产管理人沟通。
不久后,破产管理人反馈给法官,肇庆陶瓷材料提出了投资意向和投资方案,投资额超过400元。 根据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广宁某陶瓷原料企业通过重整程序引入重整投资人和重整资金,保留营业执照和现有生产资质,继续在原址复工复产。
经公开竞拍后,上述肇庆陶瓷材料***至4025万元获得广宁某陶瓷原料公司的重组投资权益,成为企业投资者。 投资人还清款项后,广宁县某陶瓷原料公司拖欠的工薪全额清偿,普通债权的12%也得到偿还。
法官认为,一些企业“硬资产”不多,但在技术装备和生产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软实力”,对于这些“潜在存量”,法院应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优势,促进厂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一体化”处置和优化, 设备技术、人工,从而提高偿债率,让企业“重生”。
我们即将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使原材料可以直接在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预计产能将提高30%左右,降低能耗15%。 据投资人介绍,公司“涅槃重生”后,预计年产值约500万元。
文本结束)。
推荐观看
2023年,多家陶瓷企业业绩创历史新高! 不要再抱怨冷市了。
2024年,陶瓷市场或将更加内卷化,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