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面具 记者 任 彭光明 摄 **。
**展览入口处的**面具 本报记者任摄 光明**。
竖发的青铜人偶引人注目。 记者 任 彭光明 摄 **。
1月29日上午10时,随着商代晚期**面具和竖发铜像由工作人员精心开箱整理,汇集了来自全国28家文物考古机构的363件文物,全部到位,等待在2月2日开幕的“星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开幕展,汇集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最新的文物修复成果,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以外出土的古代蜀文明考古文物规模最大、阵容最高的一次。 展览利用东楼一楼、二楼两个临时展厅约200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天行主干道”、“地形与昆武”、“人与明德”三个主题,向大众全面揭示古代蜀文明的面貌、内涵和特色, 呈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性、融合性、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三星堆和金沙是近年来国内最热门的新考古发现,再加上东馆的开放,大家的期待值都很高,所以一定要在上海博物馆呈现一场重量级的展览。 上海博物馆馆长楚晓波告诉记者,1月27日至29日的三天时间里,每天有8000名参观者在五分钟内售罄,足以说明观众的期待。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之一,竖发青铜雕像备受瞩目。 这件商代晚期的文物于2021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出土,眉毛浓密,眼睛大,鼻梁高,膝盖弯曲,呈半蹲形。 微微翘起的臀部和粗壮的腿部肌肉使这个青铜人看起来相当肌肉发达。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家林告诉记者,与当时中原比较成熟抽象的青铜艺术不同,商代晚期的长江流域具有相对写实的艺术特色。
与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相呼应,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的“中国古代青铜博物馆”将为观众呈现国内外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示。 展厅以中国青铜工艺的发展史为线索,分为萌芽期、潜伏期、鼎盛期、转型期、更新期、融合期和复古期七个部分,展品充分展现了不同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 最新的展览精选了500多件展品,反映了从公元前18世纪夏末到公元19世纪清朝中期的3,600年,在此期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和演变。
同时,经过三年筹划,时隔两年拍摄的全球巡展《邂逅三星堆——12K宏观看国宝》也将在上海世博会东馆三楼亮相。 展览通过“感动梦”、“邂逅”“智慧”三个部分,展示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以三星堆为主题的文物、三星堆考古发掘过程和当代艺术作品的12K超高清数字图像。
上海博物馆东楼开馆后,将定位为中华文明的展示窗口;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更注重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 楚晓波说,“一个是中国艺术的窗口,另一个是世界文明的窗口,希望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感受到国际风情与东方魅力的交织。 ”
记者 任 Peng, 闫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