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如虎,这句话用在人类身上也是对的,那些被人类驯化的物种,猪、牛、羊、鸡、鸭、鹅,甚至猫狗,没有一个逃过人类的口中,很多动物驯化的初衷都是为了吃, 起初可能是为了在困难时期作为储备食物。
在我们国家,我们经常吃的肉很多,但是我们习惯了吃猪肉和鸡肉,近年来,欧美指责我们吃猪肉吃多了影响气候,甚至中国也有人这样说我们自己。 但是养牛需要更多的饲料,而牛反刍动物也会产生大量的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而欧美主要吃牛肉,所以这些词应该单独使用。
不过,在中国,牛羊肉也是很常见的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食物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而更有嚼劲、蛋白质含量高的牛肉很受人们的欢迎; 驴肉在河北、山东等地经常吃,因为当地饲养的驴子很多,也与传统的阿胶生产有关。 但为什么人们吃的马肉这么少呢?
其实光说吃马肉,确实有,只是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人类在食物面前有着很强的原始动机,敢吃就吃多少,哪怕是昆虫,更何况是一匹能长到几百斤的马? 不过,在口感方面,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马肉的味道,有人说马肉比较酸,原因是马的汗腺比较发达,而且适应跑步,马肉的肌纤维比较粗糙,据说不好咀嚼。
不过,这只是马肉少吃的下层原因,就像肥熊掌一样,做得不好就很难吃,但是我们国家曾经有一道名菜,那就是红烧熊掌。 相信马肉也可以做得很美味,在中国西部的一些地区,有吃马肉的传统,记得有一部关于刀的电影(两栖镇刀客),有一段砍马吃马肉的情节。
然而许多生产马匹的地方都吃马肉。在中原、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吃马肉的人较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应量少,价格昂贵。
马是一种比较娇嫩的动物,虽然被人类驯化用于骑马和运输,但马匹的饲养更耗费精力,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行军和战斗是必不可少的马匹,除了少数受伤和残废的马匹都会被吃掉,其他马匹要贵得多。
这样一来,吃马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因为吃的马少了,而且去其他地方的交通也不够自己买菜,所以在曾经的主要马匹繁殖地附近,就会有吃马的传统,而且这种传统很难传播,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也接受不到马肉的味道。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马在古代也被人类捕获和食用,但人类驯化最重要的目的是运输,所以是的驯化马是一种轻快的方式,马的饲料转化效率相对较低,发育成熟周期较长,自然导致马肉更贵,不适合作为食物上桌。
其他被人类驯化的物种都经过人类的改造,产肉较多,产肉效率高,世界各地的古代猪品种都有很长的生长周期,过去,中国农村饲养的当地黑猪很多,一年就能屠宰,后来中国引进了欧洲培育的猪品种,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农场饲养的品种,三个月就可以屠宰,肉的生产效率要高得多,**更适合,所以我们老百姓吃猪肉最多。
驴和牛的驯化也不同于马,虽然可以用来运输,但是它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牛力气大但速度慢,适合拉车和耕地,驴的速度不是很快,力量不如马大, 但它们更小,更灵活。牛和驴的肉生产效率不是很高,但因为耕种需要大量的牛,所以养牛的规模比较大,在农业文明中随处可见牛,而且驴的灵活性很高,后来就成了阿胶的原料,驴子也很多。
因为牛饲养广泛,分散分散,古代粮食产量比较低,虽然官方经常禁止杀牛,但牛的死和年老不能浪费,所以吃牛的人很多; 驴子用于运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所以古代驴子很多,和牛一样,也会有人吃,但因为后来的阿胶等产业,驴肉多集中在阿胶工业区。
现代的牛也经历了大量的人类改造,有效率更高的品种,产肉更多,也有专门用来产奶的奶牛,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对牛肉的需求。
但马不好,古代是战争物资,为了维持健康需要更多精细的饲料,普通人养不起,一些现代纯种马可以值几千万,不比跑车便宜,养马更集中,人类没有长期吃马的传统, 所以马的蜕变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