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准政策落地助力长三角更新升级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2-26

文字:现代物流报 记者 孙辉、李丹整理报道

长三角融合发展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构筑强大而积极的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 未来,“三省一市”将继续积极服务并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把握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最大机遇,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共建共享。

上海

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共建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

2023年,上海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上扎实推进。 加快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合作项目21项,加快实施科技创新联合项目28项,国家社会保障落户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加快推进沪渝高铁上海段等重大项目建设, 跨省市实施政务服务项目152项。对口支持与合作交流取得扎实进展。 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开发示范区新增跨区域项目审批机制、跨境水体联合保护方案等24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整体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实施,远唐生态岸线上海段全面联通, 并加快推进西岑科技创新园建设。2024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五大中心”,提升城市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着力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航运保险承保和服务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创新,发展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稳步有序推进上海航运交易所改革。 拓展航运枢纽功能,加快海港、机场、邮轮港口和航运集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火车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佑墩港航道改造等重大工程,推进洛泾港改造一期投产,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长三角集装箱水路运输,支持基地航空公司打造超级航母,积极培育邮轮经济产业链。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能源水平,搭建数字化航运试点示范平台,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清洁燃料链,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面落实最佳政策措施,制定实施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安全发展等重点合作事项落实,全力推动外资进沪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加快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G60科技创新走廊和沪宁产业创新带,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开展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推进上海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开发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加快推进方亭水务研究所、沪苏城际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建成投产提供配套服务。

浙江

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融合发展

2023年,浙江省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率先实施自贸试验区推进,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数字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世界级强港、强交通省建设项目启动,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2亿吨,35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9% 和 59%,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位居全球第9位,“一新欧”中欧班列运行2380列,同比增长4列9%。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合作载体,基本建成长三角期货现货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

2024年,浙江省将加快建设世界级强港和交通强省。 编制沿海港口布局方案和集装箱码头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现代内河航运示范省建设,力争使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提高4%以上。 全面落实始发港退税等政策,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商法等高端港口和航运服务,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编中心、宁波枢纽、通苏至嘉永铁路等重大集散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运输物流体系。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高标准推进长三角融合,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开发示范区嘉善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扩展带,推动数字长三角和“长三角上轨”建设新进展。 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优化海外经贸合作布局,拓展中间产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 高质量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数字博览会等重要展会。 深入推进益永洲、金利文开放通道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保护工作,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江苏

实施国家战略,加强长三角产业创新带建设

2023年,江苏省将重点协调城乡协调发展。 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融合发展,牵头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8项,在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增24项制度创新成果。 继续加强“1+3”重点功能区建设,出台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南北合作,共建南北8个省级园区,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江沪宁高速铁路已开通运营,渭苏铁路江苏段、上远门铁路开工建设,高铁里程突破25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四到八”改扩建工程京沪信义至江都段建成通车,在建跨河通道10条稳步推进; 加快江苏水运建设,京杭运河南段建笔一线船闸扩改工程开工建设,苏连水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连云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产。

2024年,江苏省将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区域互补、跨河一体化、南北联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建设并利用好长三角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推进沪宁产业创新带、南杭生态经济带、G60科技创新走廊、长三角产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推进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融合发展,建设更高层次的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认真落实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创新、绿色现代航运等先行示范板块。

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 积极建设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苏西都市圈,进一步推进宁镇阳一体化发展。 加强南北结对和产业链合作,打造优质南北共建园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培育壮大海洋十大产业链。 做好东西部合作与对口方的支持与合作。 扎实推进新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建设10个国家县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深化宁西昌交界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促进各要素双向流动。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城市社区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更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启动南京北站枢纽等工程建设,力争启动烟台至西昌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北高铁、通苏嘉勇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海泰长江隧道、长泰长江大桥等在建工程,完成沪苏江铁江苏段, 龙潭长江大桥等工程,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和淮安涟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支持无锡硕放机场等枢纽节点进一步加强建设。共同推进二级水路网和现代水网建设,加快实施淮河入水道二期工程和吴淞江整治工程,全面启动京杭运河南段“三到二”工程,建设经港、园区专用支线航道, 并建立连接江淮和黄海的现代水运系统。

安徽

充分发挥叠加优势,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源泉

2023年,安徽省将加快构建区域发展协调格局,坚持主动上行、精准对接、充分融合,精心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共同签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土空间规划合作协议9项。 G60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心落成并投入运营,率先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7+3”结对合作园投入运营。 合肥、芜湖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开发区。 跨省政务总办远程窗口已投入运营,152件高频事项通过一网办理,52件驻地服务事项一地处理。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带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一批渠道对接、产业互助、环保共治等省际合作项目,进一步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桥头堡”功能加强。推动皖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振兴发展,与上海、潭安合作实施制造项目40个。 基础设施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长三角(芜湖)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加快,全省算力整体调度平台投入运营,智能算力超7000p,5G基站超12万。 江淮运河全面通航,双通道出海、两条运河入江、江海联运的新格局在安徽省初具雏形。 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2万亿元。

2024年,安徽省将进一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两会促进长三角融合发展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促进安徽省各区域、各部门协同,提升安徽省整体发展水平。 高效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把握长三角融合发展最大机遇,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共建共享。

安徽将携手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源泉,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 深度参与产业链分工合作,完善省际相邻区域新功能区跨界协调机制,加快产业锻造,优势互补。 加强生态环境联合保护治理,启动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健康医疗基地建设。 积极建设长三角连接国内外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开发区。 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进一步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建设高水平跨省重要物流节点和合作园区,加快建设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化要素对接平台,将安徽东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左右”的开放优势。 利用好沪苏浙两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援助机制,提升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水平。 支持安徽省长江城市带智能制造走廊建设,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前沿。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启动徐州至商丘高速公路苏州段、阳马城际、合肥新桥机场飞行区扩建、吴宣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长江高速铁路、淮蚌城际、河贤至襄阳高速公路、G3铜陵长江铁路大桥等工程, 并完成赤黄高铁、玄机高铁、贺州高速首仙至应上段、亳州机场、蚌埠机场等工程,新增高铁200多公里,高铁300多公里。加强“安徽水运”建设,开展改善长江、淮河干支流航道、疏通内河航道的重大工程。 推进水网先行区建设,加快实施长江引流二期工程等重大工程。 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安庆港和富阳商贸服务全国物流枢纽。 提升郑浦港等港口物流功能,加快合肥排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汽车物流中心、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安徽省铁水联运物流服务平台,促进物流降本增质。

现代物流新闻(2024 年 2 月 26 日,第 12 版)。

相似文章

    东方潮起,广发银行金融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江南时报近日,总书记赴上海视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从加快上海 五中心 建设到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描绘了上海与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新蓝图。牢记财务使命,主动服务大局。广发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上海 五中心 建设,全力支持上海发展,牢记总书记提出的 融合 ...

    辰安科技持续助力长三角地区城市安全能力提升

    月日,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长三角地区要着力提高安全发展能力。要贯彻全局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科技 产业 金融和重大基础设施等涉及国家和地区安全领域,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基础。要坚持人民城市 人民建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韧...

    地方志与长三角论坛 方志博物馆建设任重道远

    地方志具有 保存历史 教育人 提供信息和管理 等多重功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长三角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长三角资源是宝藏,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了重要力量。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 地方志与长三角一体化论坛 成为该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次论坛以 长三角融合与地方志发展 为主题,由上海地方志编纂...

    加快发展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源头松江新品质生产力!

    人勤,春来得早,是砥砺前行的时候了。龙年第一个工作日,推进G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组副组长 长三角G科技创新走廊联席会议执行主席 松江区委书记程祥民率队开展区内企业营商环境调研。松江面对面听取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进一步优化松江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再调配和调动。程向民一行走进企业装配车...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覆盖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和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活跃 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海 苏州 杭州 合肥等城市都展现出不同的活力和潜力。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前景令人十分关注。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