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玄奘大师,在《西游记》中也被称为唐三藏。
《西游记》是这样写的:观音菩萨告诉唐太宗,西方有大乘佛教三藏,于是唐太宗派玄奘大师去西方学习经文,告别时,唐太宗问玄奘师傅有没有数字,玄奘师傅说:“贫僧是僧, 他不敢被封号。 于是太宗说:“当时菩萨说,西天有三经,皇兄可参照经取数,数即为三藏“玄奘感恩,自此称”三藏”。
因为玄奘是唐代人,“唐朝出家”,所以他被称为“唐僧”,又因为他的名字叫“三藏”,也叫“唐三藏”。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家庭的说法,其实玄奘法师去印度天竺学经,是秘密的,他没有得到官方的许可,前后花了17年的时间,前后拿到657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一路上遇到的艰辛,可能比《西游记》中的八十一困难还要多。
三藏的“藏”,不读作cang,读作zang,意思是藏书库里藏了大量的宝物,道教和佛经的总称也叫“藏”。
佛经经典非常浩瀚,从历史上看,为了便于研究佛法,将佛经分为《经》、《律宗》、《论》三大类,这三部经典被称为“三藏”。
其中,所谓“佛经”,就是佛陀亲自说过,或经佛陀本人认可的佛教教义,被记载为“佛经”,如《金刚经》记载了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
许多佛教经典都以“我所听到的”这句话开头,意思是“这就是我所听到的”。又或者是某位佛**说了一段话后,就有了“佛说:如是,如是”,就是佛陀认清了这个**的真理。
当然,这里的“经文”都是佛陀的谚语,指的是佛教经典,而不是佛教经典,比如《圣经》和《道德经》,当然不在这次讨论的范围之内。
在佛经中,唯一的例外是《六祖坛经》——全称是《六祖法宝坛经》,这本书属于佛教经典,又名《经》,但这本书不是佛陀的教诲,而是记载了中国禅宗六祖对佛陀教诲的理解, 慧能大师。
“法”也是佛陀的名言,《经》阐述了佛教的教义,“法”是佛陀为后世制定的行为准则和戒律。
“论”不是佛陀的教诲,而是研究佛经和律宗,通过研读佛经和律宗,记录自己对佛经和佛法的理解的佛教学者和伟大修行者的著作。
因此,在佛经中,“佛经”和“法”的地位高于“论”,但这并不意味着“论”不重要,因为很多佛经都非常困难和深刻,它们直接指向教义,比较难理解,而“论”就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推理和证明佛陀的教义, 因此,通过这些研究佛法的注释者的著作,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佛法。
但无论如何,佛经和律宗是所有学习佛法的众生的基础。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谈论佛教,张。
3、李四有自己的见解,但要真想学佛,还是不能一嘴听西,必须以“经”和“法”为根基。
《经》《法》《论》这三部曲统称“三藏”,只有对佛经《经》《法》《论》三部曲有非常深刻把握和研究的法师,才能称为“三藏大师”,这也是玄奘法师之所以被称为“三藏大师”的原因,而不是唐望给的称号。
因此,要被称为“三藏大师”并不容易。 历史上,能被称为“三藏大师”的,都是为佛经传播和翻译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师,如玄奘大师、鸠摩罗什、释茶难陀、易经大师等,也被称为“三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