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将走出疫情三年的泥潭,迎来“正常化”之年。
但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料到的是,“正常化”的过程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进行。 全球通胀持续,经济增长缓慢不均衡,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乌克兰危机影响越来越深远,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1月24日,由朱敏、张立清主编的《变化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在清华大学五道金融学院正式发布。
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发起人朱敏表示,全球正处于“暖滞胀”的局面,在经济下行、金融宽松走向收缩的过程中,将成为“新常态”。 他**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8%左右,低于31%。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在上升,资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动荡在所难免。
那么,未来的增长潜力在哪里? 朱敏认为,在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全球政治环境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以下整理自发布会上嘉宾的现场分享,以及“变更与回应”的部分内容。
从“三低一高”到“三高一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一直处于“三低一高”的稳定状态,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 企业扩大产能、增加就业投入乏力,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供给总需求处于“低均衡”状态。
疫情过后,强力刺激政策推动的总需求上升打破了这种平衡,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导致商品供大于求,导致食品、大宗商品等领域的高通胀。 全球链条压力达到近25年来最高水平,“瓶颈”凸显,生产要素因此巨大,主要国家PPI与CPI的“剪刀差距”正在扩大,加剧了结构性通胀,加大了通胀向下游传导的压力。
同时,乌克兰危机持续加大全球短期和长期通胀压力,将疫情后全球货币财政刺激政策推动的高通胀推高至持续高通胀。
短期内,乌克兰危机将主要通过能源和大宗商品压力加大、供应链断裂加剧等渠道推动全球通胀。 从中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将加速“去全球化”和碳中和的既定趋势,并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推动全球长期通胀的主要力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低通胀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世界进入了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低增长的新局面。
现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经济体央行在“保持增长”和“控制通胀”的两难境地中,更倾向于前者。 结合劳动生产率长期下滑、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引发的**连锁扰动、能源危机等因素,乌克兰危机“火上浇油”,加速世界经济陷入“滞胀”。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正走向“滞胀”。 “滞胀”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从“停滞”的角度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因素叠加,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轨道。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现状与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非常相似,两个时代的通胀都源于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本轮通胀发展较快,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而它离失控只有一步之遥。
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经济体央行将面临解决“停滞”或“通胀”问题的两难境地,政策不确定性可能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更大的波动。 同时,美联储的加息和高债务也增加了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地缘政治化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新概念,新全球化,新华盛顿共识,新产业政策,新资本主义,新区域主义,新供给经济学等等。 归根结底,所有的“新”都是一个词,地缘政治化。
近年来,美国实施了美国制造业回归、友好岸外包、近岸外包等战略,打破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的世界产业分工模式,对国际投资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降低了劳动分工的效率,从而削弱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潜力。
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作为回应,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强了合作,金砖国家已经成功扩大,并有望继续扩大。 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和集团化趋势可能正在形成。
在这样的国际新环境下,中国也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法治化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推动科学化、法治化和经济国际化,这可能是中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做出的选择。
数据元素市场正在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高地。
在过去的一年里,AI技术以大模型的形式实现了突破。
尽管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政治、科技、GPT和大模型的巨大不确定性为未来带来了巨大的希望,除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影响外,数字技术发生的系统性变化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E边缘计算构成了当前“ABCDE”数字技术的主要内容。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是产品消费、制造业、城市治理、医疗卫生、教育研发等诸多领域的新经济形态。 数据已成为继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之后的第五种生产要素,在经济生产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突破的新经济形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 数据要素是催生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为数据要素的交易和共享提供了平台,让数据得以流动和流通。 这意味着,数据元素市场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促进数据元素价值的释放,还可以让数据在不同组织、不同领域之间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和利用,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数据要素市场将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释放经济活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本土企业带来了创新机遇和竞争优势。 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元素市场,可以给企业一个拥抱数字时代红利的便捷机会,推动企业在产品、服务、生产流程、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升竞争力。
本文为本 Observer.com 独家稿件,不得擅自授权,也不得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