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思维因其可量化、可交易和杠杆的特点而经常在许多地方使用。
比如消费和投资这两个经典维度,我们经常按时使用,谁让时间=钱?
时间也可以用来消费和投资,如果纯粹是为了当下的体验,那就是消费,如果是为了未来的收益,那就是投资。
至于体验算不算收入,收入算不算体验,没必要细分那么多。
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下,理论的运用是可以拓展的,时间的运用其实是可以细分的,人生就只有几十年,你把时间花在哪里的答案太多了,我们也可以细分为:消费、浪费、生产、投资。
消费是为了获得经验,那么生产就是创造价值,而消费和投资的区别在于现在或未来。
例如,如果你抽出时间工作一天,赚取一天的工资,它就会产生,并在下班后开始学习新技能,这是一种投资。
如果你下班后花时间去上课,却发现你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懂,那就太浪费了。
当然,人是主观的动物,很多浪费可以解释为“经验”。
但也有高低体验之分,多巴胺的体验不如内啡肽的体验,基于本能的快感不如挑战带来的成就感。
而因为决策失误而浪费的时间,能否被解释为经验,就看你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做出了更好的选择。
比如,当你买了票,走进电影院,发现电影很丑,你会为了不浪费几块钱的电影票而继续看下去吗?
如果你坚持下去,那么在电影院里一个半小时就被浪费了,因为那一个半小时你有更好的娱乐选择。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学习,学习也可以分为四种学习类型:浪费、消费、投资和生产。
浪费学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就是花费的时间为零,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选错了课程,学习方法错了,学习热情不高,或者学习是一种自我安慰。
基于消费的学习呢? 我每天听的专栏是消费者学习,每天我都会听我感兴趣的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获得一些新信息,并开辟一些新的视野。
但是这些信息和知识对我没有多大帮助,我不打算用它做任何事情。
很多时候人们会问,为什么他们读了那么多书,但收入还是不高,生活不好? 因为他们所谓的阅读就是消费者的学习。
消费者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东西,也不是为了开辟任何视野,而是为了享受获得新知识的乐趣。
既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快乐,那么这种学习方法也会延伸到朋友圈,写下阅读后的感受,通过阅读结交朋友。
相反的学习方式是生产和投入学习,从上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生产学习,其实是为了工作而读书,为了创造什么。
比如,我每天都会听一些书的解读,那些读者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创作这样的手稿来传递。
相反的是长期的、有目的的学习,即基于投资的学习。
投资是时间维度上对价值的期望,你现在的学习行为与对未来收益的明确预期背道而驰。
学习一门技能、一门课程、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都是为了对未来的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期望,而有一个期望就是一种投资。
当然,有些学习方法很模糊,你很难分辨它属于哪一类,比如阅读,阅读可以是一种浪费——我只是拍了一张照片,或者可以消费——我很开心看**,或者可以生成——我看完后写评论,可以是一种投资——每一部作品都有打开你视野的可能。
分类学习不一定对,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但分类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这件事,从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